“MeToo”盯上德语“性别歧视”,法语也有点慌…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7-09 21:35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德语的阴阳性让不少外国人头疼,但女权运动“Me Too”或将给学德语的人带来新的挑战。

近日,从美国发起的“Me Too”运动盯上了“德语”,指责这门语言悄咪咪地搞“性别歧视”,连国歌都在向“祖国爸爸”致敬。然而,有“性别歧视”嫌疑的不止德语……

当地时间7月9日,没阴阳性烦恼的美国英语媒体《今日美国》报道称,大多数德国人认为自己是性别平等运动的先锋。举个例子:

从2005年至今,德国“铁娘子”默克尔已经执掌大权13年了。

但真相如何?据报道,德国现实职场中,女性仍然落后于男性。有女性权利倡导人士认为,阻碍职场女性升职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德语”这门语言本身存在性别歧视。

文章称,在英语中,男医生、女医生都叫医生(doctor),男律师、女律师也都叫律师(lawyer),称呼与性别无关。

但在德语中,专业头衔和名词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例如,男医生叫“Arzt”,女医生则叫“Ärztin”。

而大多数德语招聘启事上只写了男性员工的职位名称,国歌也是在对“祖国父亲(Fatherland)”致敬(注:“祖国”的德文翻译为“Vaterland”,“vater”其中一个意思为“父亲”)。

随着“Me Too”运动在德国的兴起,“德语”这门语言已经进入了全国性别平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中心。

“Me Too”运动指责德语性别歧视 报道截图

专门研究女权主义言论的德国语言学家露易丝•普施(Luise Pusch)认为,性别偏见已经渗透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普施认为,招聘启事上多用男性员工的称呼名词意味着:“女孩们经常没意识到自己也在招聘要求范围内,她们不仅在语法上被拒之门外,她们对这一职业的印象也会成为阻碍。”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德语副教授森塔(Senta Goertler)则称,“在谈到产假等问题时,德国人大多自认为非常先进。但从语言和男女机会均等的数据上看,德国人还真不算(进步)。”

报道援引政府统计数据称,德国女性的工资比男性低了21%,稍大于美国男女员工的工资差。此外,很多德国人反对在职妈妈的做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的研究显示,德国女性的平均养老金只有男性的一半左右,在三十多个国家中相差最大。

文章称,截至目前,旨在使德语更为中性化的斗争运动大多已经失败。近日,负责制定德语拼写和语法规则的德国正字法委员会搁置了一项关于该议题的讨论。今年3月,一名女性在与德国一家银行的官司中败诉,她的诉求是获得被对方以女性专用名词称呼的权利。

报道认为,默克尔也没能对这项运动起到什么帮助,还否决了把国歌中的“祖国(Vaterland)”改成“家园(Heimatland)”的建议。但在2012年,另一个德语国家——奥地利已经为体现男女平等修改有类似争议的国歌歌词。

德国国歌歌词 图自德媒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一些德媒也抨击提出这一想法的女议员,称其“没事找事”。

森塔称,这种不顺在德国并不令人吃惊,“德国人似乎没有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语言和性别歧视之间的联系。

对此,德国人有不同看法。一名33岁的柏林企业家认为,“德语里的性别平衡完全没问题。每个人都要参加一些关于平等的讨论对话,但需要确保没有被冲昏头脑。”

另一名40岁的大学研究人员暨产假问题专家则称,语言的改变将极大地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她说:“这些阴性名词多年来都没被使用过,大家也从不将其等同于阳性名词。让学生们在幼时了解到名词有两种形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普施则为德语中性化议题的讨论增加感到高兴,“他们过去都说我们疯了,”后者从数十年前就开始倡议改变德语,“但现在,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主流社会的讨论。”

事实上,被指责搞性别歧视的不只有德语一门语言,法语也不例外。法语与德语一样存在阴阳性,一名瑞士人还发明了“没有性别歧视的法语”。

一瑞士人发明了一种“不性别歧视的法语” 报道截图

更有意思的是,英语也没能逃过性别歧视的指责。以《今日美国》中的“lawyer(律师)”和“doctor(医生)”为例,有文章指出,现实生活中,特地强调女律师(female lawyer)和女医生(female doctor)的场景也很常见,更别说一些以女性为主语的谚语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童黎
性别歧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引发了出人意料的现象”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