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西方舆论莫逼这位女士投身政治

来源:环球时报

2018-07-10 21:41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

中国已故异议人士刘晓波的遗孀刘霞于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德国。自刘晓波去年病逝后,西方舆论一直关注刘霞的情况,声称她遭到“软禁”,要求“还她自由”。而据我们了解,刘霞的情况并非像一些西方人说的那样。

刘霞这一年中的确处在中国官方的“视野范围内”,但她的情况决不能用“软禁”来描述。刘霞居住在北京一个正常社区内,可以自由会见亲朋好友,自由逛街购物、聚餐,去训练场打羽毛球等。

刘霞与外界的通讯联系也是畅通的,知道她号码的人都可以给她打电话,比如德国使馆就经常给她打电话。现居德国的异议作家廖亦武几个月前发了他与刘霞通电话的录音,当时刘霞的情绪听上去不太好。但是廖能与刘霞通电话,本身就说明后者并非处在与外界的隔绝中。

关于刘霞出国的问题,中国官方一直没有表示“不可以”。刘霞星期二得以飞赴德国也证明了她最终能将这一选择付诸实施。现在的这个结果是很多知情人士之前就预判到的。希望外界多从这个结果而非从当中的周折理解中国官方的态度。

估计一些西方媒体还是会把刘霞出国当成噱头热炒一番。不过这也没什么。刘晓波话题本身的能量还没有耗尽,西方舆论无论如何还会借各种由头往上凑。但这个话题能够提供的热度越来越有限,呈递减之势无疑。

中国是个社会管理相对严格的国家,这与西方社会相比一目了然。中国社会当中有一些异议人士,如何在管理的同时包容他们,或者说在包容的同时把他们管理好,这是中国政治上的一道课题。

真正的难点是,如何保障他们的各种权利,同时又不让他们对社会产生太多负面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把控这种平衡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西方力量的过多干预是其中的挑战之一。

最近一个时期,异议人士向公共舆论平台发声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但他们的人身自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充分的。这种情况与改革开放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今天的中国不希望异议人士过多影响国家发展的进程,但决无“迫害”异议人士的意思。西方舆论的镜头喜欢对准中国异议人士,而后者当中的一部分人也喜欢面对那些镜头作秀。

刘霞是中国最著名异议人士的遗孀,但从之前的情况看,她本人似乎并未打算也做个典型的异议人士。西方的一些力量如果能“放过”这位女士,而非一味消费她,逼她做所谓“人权斗士”,也是一种该有的克制。

西方力量总是把对中国“人权”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异议人士身上,慢慢地,西方嘴里的“人权”异化成为地缘政治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与中国波澜壮阔的人权建设分道扬镳。其结果是,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很讨厌西方与我们讨论人权,搞得西方“费力不讨好”。西方自己应当反思。

责任编辑:吕栋
刘晓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