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前外相把她们比作“邮筒”?这道阅读理解,英国政府似乎没做对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8-08 22:32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丹麦从本月起施行“面纱禁令”,将禁止民众在公众场所“遮盖脸部”的行为,违反者将遭处罚。英国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对此在专栏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无形之中,给全英国出了一道“阅读理解题”。

他在文中称某种特定的穆斯林传统服饰“令人压抑”,还将穿成这样的女性比喻成“行走的邮筒”、“银行劫匪”。读到这里,不少反对党人士、穆斯林政客表示不满,保守党内部也有人呼吁他“退党”,约翰逊“内外树敌”。就连首相特蕾莎•梅都认为约翰逊需要道歉。

视频制作/观察者网 唐莎莎

但这些攻击他的人似乎误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约翰逊随后写道,“强制让女性摘下面纱,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本人的意愿”;“戴不戴面纱”并不是伊斯兰宗教的“必备元素”,因为《古兰经》中也没有“类似规定”;他认为被迫蒙面的女性,才是这些“条条框框”的受害者。

对此,也有不少人觉得约翰逊的观点在理。有消息称约翰逊本人也“不会道歉”,认为外界对他的指责“很荒唐”。

鲍里斯·约翰逊 图自每日电讯报

一篇夹杂“争议言论”的文章

早前据法新社消息,丹麦议会在今年5月31日通过立法,禁止民众在公众场所将面部遮掩起来。法令于8月1日生效,违法者将面临135欧至1350欧不等的罚款。

8月5日,约翰逊在《每日电讯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表示“部分赞同”丹麦立法者的观点。

他在文中指出一种名为“波卡(burka)”的传统穆斯林服饰令他觉得“压抑”:“想把别人脸蒙住,这也太欺负人了,不是很理解为啥。一些人出门必须穿得像个行走的邮筒,小朋友来上学就像是来抢银行,这太荒唐了。”

身穿“波卡”的女子 图自半岛电视台

不过他表示,自己还是反对“面纱禁令”了。

他认为,通过立法手段强制让成年女性摘下面纱,这种做法本身如同“家长教育青春期叛逆少年”一样,违背本人的意愿;如果盲目打压“宗教符号”,那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在《古兰经》上也没找到有关‘女性禁止露脸’的说法”他认为“波卡”不是伊斯兰文化的全部,也不是伊斯兰宗教的“必要因素”。他指出,英国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穿“波卡”的女子只是少数,未来这些人会越来越少。

因此,他觉得丹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每日电讯报报道截图

他该不该道歉,连梅姨都楞了一下

文章一经刊出,约翰逊因“行走的邮筒”、“银行劫匪”等言论立刻引来执政、在野两党派的夹击。

工党6日发布了一份声明,要求约翰逊道歉,并建议保守党主席布兰登•刘易斯(Brandon Lewis)对约翰逊进行“强制培训”,加强其“平等观念”;工党议员菲利普斯(Jess Phillips)表示,她将就约翰逊的情况上报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而另一位工党议员拉米(David Lammy)则将约翰逊联想到“反对穆斯林移民”的美国总统,将其称之为“低配特朗普”

工党领袖科尔宾(Jeremy Corbyn)至今未就此事单独出面回应。《以色列时报》称,这可能是因为科尔宾在本月初发表了一些“反犹言论”,令其在此类问题上很谨慎。

保守党方面,英国外交部中东与北非事务国务大臣伯特(Alistair Burt)于6日评论约翰逊的言论“的确有点冒犯”。保守党主席刘易斯当日表示同意伯特的观点,“我已要求约翰逊道歉”。

此外,刘易斯还接受了工党的建议,称“相关培训机制已经安排上了”。

约翰逊的言论同时引起英国国内穆斯林政客们的不满:“这种恶言是对穆斯林文化的赤裸裸玷污”,“约翰逊玩笑其实一点都不好笑”,“煽动民族仇恨的毒鞭”。来自保守党的穆斯林议员默罕默德•谢赫(Mohamed Sheikh)于7日接受BBC新闻网采访时,还呼吁保守党开除约翰逊的党籍。

每日快报报道截图

除此之外,身为英国首位穆斯林内阁大臣的瓦尔西(Sayeeda Warsi)自6日起,已经通过社交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指责约翰逊“吹狗哨”,称其背后必有“政治意图”。

重压之下,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本来在6日的回应中并未责怪约翰逊,只是说“英国政府不提倡(面纱)禁令”,直到次日(7日)才给出明确的官方回复:

“这些(约翰逊的)言论有明显的攻击性。官员的言行究竟有多重要,我觉得不必重审。而鲍里斯在文章中对别人的外表指指点点。所以我同意布兰登•刘易斯的观点(即要求约翰逊道歉)。”

约翰逊曾是特蕾莎·梅的内阁成员,因不满政府的脱欧政策,已于7月9日请辞 图自每日快报

约翰逊“拒绝道歉” 网民称同意其观点

用BBC新闻网的话来说,约翰逊的文章一经公开,各路政客不分党派,“排着队”来骂他。但似乎很多政客、甚至媒体都忽视了约翰逊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观察者网发现,包括《每日邮报》、《每日快报》、《独立报》等英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并未提到约翰逊文章的核心观点,只是在“争议言论”上大做文章。

重读约翰逊的文章可以发现,其针对的主要是“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的规定”,而并不是穆斯林女性本身。对于这些被迫戴面纱的民众,约翰逊反而认为她们“受到了欺负”。

而且,鲍里斯反对的只是诸多穆斯林传统服饰中的一种。

《纽约时报》曾报道,称因在教义上的解释不同,穆斯林女性服饰也发展出极为多样的变化。文中的“波卡”是所有服饰中“包裹性”最强、“覆盖率”最高的一种。“波卡”多见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的中亚地区。塔利班组织占领期间,曾勒令当地女性穿“波卡”出门。

两种常见的“需要遮脸”的款式

其他需要覆盖脸部的常见款式也只有“尼卡布(Niqab)”。而类似“哈吉布(Hajib)”、“阿米拉(Amira)”、“沙亚拉(Shayla)”等款式无需遮面。

其余常见的款式无需遮脸

此外,约翰逊在文中还提到“《古兰经》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一筠曾有过相同观点;“在伊斯兰教法中,妇女能否在公共场合“露面”,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穆斯林世界最重要的经典《古兰经》以及其他重要典籍如《艾布‧达伍德圣训集》中均没有对女子遮面做出过具体的要求。”

约翰逊在文中以丹麦为例,但实际上该国并不是第一个立下“面纱禁令”的欧洲国家。自去年秋季以来,奥地利也禁止在公共场合蒙面。在德国,反对党选项党(AFD)也主张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合穿戴“波卡”和“尼卡布”。

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剧“种族对立”、“宗教对立”的局面。“反过来讲,如果丹麦妹子出门选择把脸遮起来,丹麦政府会去管这事?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他说道。

考虑到这几点,有不少网民表示虽然约翰逊的话不好听,但贵在有理:“他不应该为说真话而道歉”,“都2018年,又不是什么八世纪。”

《卫报》称,个别保守党党内人士也认为约翰逊的文章“并没有很过分”,无需道歉。

虽然风暴中心的约翰逊至今还没有亲自回应“言论风波”。但一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7日透露,约翰逊“不打算道歉”,认为外界对他的指责“很荒唐”。

“我们必须坚持,不能惧怕部分极端分子的反应,要大胆地表达观点,维护言论自由。不然以后一些棘手问题就没人敢讨论了。”

约翰逊:我曾曾祖父就是位穆斯林企业家

鲍里斯•约翰逊曾担任伦敦市长。顶着一头蓬乱的金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伦敦街头,约翰逊的形象一度给人一种“桀骜不驯”、“不拘一格”的感觉。

图自BBC

他的言论也是如此。

2004年,约翰逊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利物浦人利用“希尔斯堡惨案(98年希尔斯堡球场发生踩踏事故,致96死)”来向国家“谋取福利”。这篇文最后逼得保守党出面向全利物浦道歉。

2006年,他又因“巴布亚新几内亚食人族”言论,向该国全体民众道歉。

今年3月,时任英国外加大臣的约翰逊,还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比喻成“1936年的奥林匹克”,暗讽俄总统普京是纳粹分子,遭俄方强烈抗议。

但对于穆斯林群体,崇尚经济自由主义的约翰逊态度相对温和。

他曾表示,自己的曾曾祖父就是一位穆斯林企业家。在2013年的一场活动中,身为伦敦市长的约翰逊还将自己比喻成“穆斯林吸引器”。他表示将大规模吸收阿拉伯国家对伦敦的投资;为此,他还宣布设立1亿英镑的基金,用于鼓励对方企业来此创业。

图自每日邮报

他还表示将坚决捍卫英国的移民政策,“将让伦敦大门敞开”。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约翰逊曾发出“温和表态”,是因为他坐在伦敦市长的椅子上,“身不由己”。《卫报》写道,虽然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现代英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受到根本性的动摇,但近些年英国社会风气有向保守主义转化的趋势。

约翰逊卸任后,穆斯林移民二代、贫民出身的萨迪克•汗当选伦敦市长一事充分说明了多元文化背景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力和英国人寻求多民族、多信仰和谐共融的美好愿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徐乾昂
英国 宗教自由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