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举行仪式悼念参与一战亚洲人 中国大使献花圈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8-11-11 16:09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百周年纪念日。

据新华社11日报道,在一百周年纪念前夕,数百名法国政界人士、军人、中小学生和亚裔社区代表9日晚在巴黎凯旋门下,共同悼念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赢得和平做出贡献的亚洲人。

在悼念仪式上,来自法国圣西尔军校等军事学院的军人们在寒风中整齐列队,高举佩剑,向百年前战斗和牺牲在法国的亚洲人致敬。

法国举行仪式悼念参与一战的亚洲人。新华社

随着号声响起,出席活动的人们齐声高唱法国国歌《马赛曲》,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传达珍惜和平的心声。

法国政府发言人本杰明·格里沃、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等在凯旋门下的无名战士墓前,为参与一战的亚洲人敬献花圈。

格里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战期间,有38万亚洲人在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战场参战,他们为结束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曾经鲜为人知,9日晚的活动正是为了纪念他们。

法国国民议会议员陈文雄对记者说,一战期间,很多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不仅在法国做工,很多人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说:“我们如今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和先人们的牺牲是分不开的。今天的活动就是想告诉世界,法国没有忘记亚洲人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主要战场在欧洲。1918年11月11日,法国、英国等协约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并于当日生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宣告结束。

相关资料显示,大约有14万名中国劳工被英国和法国招募到欧洲西线战场,他们主要从事修筑道路和工事、修理机械、运输物资、清理战场等艰苦繁重的工作,约2万名华工在一战期间牺牲或失踪。

据法国媒体报道,中国等亚洲数十万劳工当年来到法国为参战的协约国服务时,法国媒体曾描述他们为“异国情调的劳工”,这些劳工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做出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凯旋门 图路透社

一战时,法英等协约国工厂缺少工人,船只、火车缺少装卸工,前线缺人挖战壕,公路坏了缺人补休,更缺少人手扫雷、搬运战场的遗尸,缺少劳工支援前线,从中国,印度以及当时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补充。据指出,英法两国除在中国招聘了140000劳工,还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柬埔寨、越南、老挝招聘了100000人,在英属殖民地印度招聘了140000人,其中90000名作战人员。

根据法新社报道,中国作为年轻的共和国在一次大战中保持中立,当时在中国拥有租界的英法两国,与当时的北京政府艰苦谈判达成协议后,于1916年主要在山东,其次在河北和江苏设立了招工点。

法国谈判代表团对中国北方工人的评价是:“朴实、结实、吃苦、顺从,将会适应法国的气候条件并能从事艰苦的工作”。

法国招聘了37000名中国劳工,其中10000人被派到法国前线北方,英国招聘了93000到95000名中国劳工,也全部驻扎在一战前线法国北方。一名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马莉(音译) 对法新社表示,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并不识字,很贫穷、没有土地的农民,为挣工钱来到了法国。

当时,法国总工会要求对外国劳工应与法国劳工一律平等对待,中国劳工签订的合同上写着:“中国劳工不应该从事任何与军事行动相关的工作”。

但是,在法国北方,他们被安置在距离“移动的前线”最近的地方,就这样被置于猛烈的轰炸之下。马莉表示,他们在毫无专业技术的情况下被派去扫雷,明显违反了他们出国前签订的合同。“尤其在英军一方”,中国劳工的条件最严苛。

严寒,缺乏营养,感染流行病,工钱迟到,特别是从1917年开始,法国军事指挥官利用中国和印度支那劳工顶替罢工者,实际上破坏了正常的罢工。1922年,少于2000名中国劳工选择留在法国生活,三年后,其中一半分散到了整个欧洲。

到底多少中国劳工死于一战?法国劳动部历史委员会负责人Dominiqu Guyot在2014年出书写到:“谁都无法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他写道:“这一阶段移民的情况仍需做出大量研究。他们往往被置于一种非人道、令人不能忍受的恶劣条件下”。

另据新华社报道,“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9日在比利时布鲁日开幕,以纪念中国劳工在一战西线战场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此次展出约200幅照片,涉及华工征募、赴欧之旅、工作管理、生活消遣、贡献牺牲、战后遣留、后世祭奠等内容。一名当地居民说,图片展使她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觉十分震撼。

如今在法国、比利时等地仍散落或集中分布着一战华工的坟茔,在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比利时弗兰德战地博物馆等仍保留着当年华工的照片、影像和使用过的物品。

责任编辑:吕栋
法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内矿藏价值万亿,马来西亚向中国寻求稀土合作

“中国电车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希望,老牌车企难眠”

再干6年,普京能带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芬兰企业力推中企参与:别谈政治,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普京得票超87%,就中俄关系、台湾问题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