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毁约,马尔代夫新财长为中国基建谈价码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27 11:29

【文/观察者网 郭涵】

马尔代夫“亲印”总统萨利赫上周甫一宣誓就职,就声称要退出马中自贸协定。如今,在萨利赫即将访印之际,新任财政部长又声称中国基建投资“价格虚高”,但不会推翻已有合同。

马尔代夫新任总统萨利赫(右)11月17日就职典礼上与印度总理莫迪握手 图源:视觉中国

据路透社11月26日报道,马尔代夫新任财政部长易卜拉欣·埃米尔(Ibrahim Ameer)周一声称,中国提供的基建项目比原价高出很多。自萨利赫9月上任以来,他的政府就开始审核前总统亚明在任时签署的合同。报道称其中大多是中国公司的项目,并导致该国“负债累累”。

政府列举的中企基建项目包括,连接首都马累与胡鲁马累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马累国际机场的改扩建项目以及1500套填海造陆的惠民住房等。


中马友谊大桥今年8月开通,为马累城市建设、节省运输成本作出很大贡献 图源:新华社

埃米尔在新德里访问途中告诉记者,他上任以来就在研究这些前任政府用主权债务抵押签下的合同。

“我们认为这些工程大多价格虚高,正在审视”,诶米尔表示。但他承认政府不可能毁约,因为其中很多(包括跨海大桥)已经完工,“不可能重新谈判,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减少未来基建项目的支出”。

诶米尔举例称,中企承建了位于首都马累的一家医院,建筑开支达到1.4亿美元,比竞争对手一开始提出的5400万美元高出很多。

另据《印度时报》26日报道,马尔代夫新任外交部长沙希德与埃米尔一道访问印度,表示“希望印度政府提供援助”,新政府预算创历史新高,达19.6亿美元,目前预算缺口达2.5至3.5亿美元。

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曾表示,一半以上的债务都是前任政府欠下的 图源:法新社

沙希德称马累奉行“印度优先”政策,总统萨利赫将于12月17日访印,作为上任后首次外访。《马尔代夫时报》认为,沙希德首次出访选择印度也有特殊含义,前总统亚明任内逐渐疏远与印度的关系,并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

当时作为反对党代表的萨利赫对基建导致的巨额债务多有批评,主张平衡来自中国与印度的影响力。印度总理莫迪本月17日曾亲自飞往马累参加萨利赫的就职典礼。

马尔代夫总统府网站显示,萨利赫在就职后接见中国国家主席特使时表示,“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两国历史性和兄弟般关系”。萨利赫也表达了未来两国合作的信心。

沙希德介绍,印度数十年来一直是马尔代夫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中国为我们贡献了最多的游客,在援助方面一直非常慷慨”,“我们不会拿朋友进行比较,但我们有朋友和特殊朋友,印度一直是特殊朋友。”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已连续8年位居马旅游客源国第一位,2017年有30万人次来马旅游,是排第二位德国(9.1万人)的三倍多,而马尔代夫总人口才35万。旅游业是马尔代夫第一大支柱产业,对该国GDP直接贡献率超过30%,占其外汇收入的60%,创造了国内就业人数的五分之一。

中国游客连续八年位居马尔代夫客源国第一位 图源:南华早报

沙希德也补充,访问印度之后他将飞往阿联酋和沙特,“此次友好国家之行中也会包括中国”。印度TNN电视台26日称,沙希德访问中国表明北京将继续是这个岛国的重要经济伙伴。沙希德说:“我们不相信印度可以取代中国,或者中国取代印度。不过,非常明显的是,邻居是我们的优先选项。”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表示,新德里“全力支持”马累寻求财政和预算稳定,双方将加强防卫合作对话。

《马尔代夫时报》评论称,印度应以更聪明的方式来评判中国在马尔代夫的项目,这意味着不能把中国的存在视为零,印度应充分意识到,中国在马尔代夫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两国必须学会共存。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11月20日在回答关于马尔代夫将重新评估中国投资的问题时表示: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特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出席了萨利赫总统的就职典礼,并与萨利赫总统举行会见。在会见过程中,萨利赫总统表示,马尔代夫新政府重视并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愿意深化两国的务实合作,丰富两国关系内涵。萨利赫总统还表示,中国是向马尔代夫提供经济和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中马友谊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地区民众的出行条件,让马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两国合作给马带来的好处。马方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来马投资。我想这些评价如实地反映了中马务实合作的现状和意义。”

“中方致力于同马尔代夫方面深化务实合作,保持两国关系积极良好发展势头的意愿是非常坚定,也是非常明确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涵
马尔代夫 中国 海外投资 对外援建 对外投资 基建外交 印度洋 印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