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官“中美文明冲突论”一出,舆论吐槽不断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5-07 17:15

【文/观察者网 王慧】

美国正在做准备,与中国进行一场“文明与种族的较量”。“这是我们第一次面临一个非白人的强大竞争对手。”——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上周一番将中美关系视为“文明冲突”的言论震惊舆论,引发如潮批评至今。

在中国官方发出批驳之前,美国政界、学界、媒体已轮番对其大加鞭笞,许多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对这种过分简化的观点表示失望。

美苏冷战,竟成了“西方内部矛盾”


斯金纳 视频截图

4月29日,斯金纳在智库“新美国”召开的论坛上语出惊人,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团队正基于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一个真正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

斯金纳说,苏联和“冷战”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家庭内部的斗争”,但中国是独特的挑战,因为当前中国的制度不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的产物。

与她对话的“新美国”负责人称,斯金纳的说法听起来是将中美关系视为“文明冲突”,这一由已故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理论。斯金纳对此表示认同,只称“有些许的不同。”

舆论炮轰:漏洞百出,非常危险!

斯金纳这一几乎完全无视美国“政治正确”的定调发出后,美国舆论场对她的批评声不断。

《华盛顿邮报》4日发表评论文章,阐明这种论调漏洞百出,且非常危险;彭博社5日评论称,“文明冲突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容身之地;《新闻周刊》援引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的话称,这会让美国失去“道德高地”,变成中国的“弹药”。

彭博社报道截图

1.中国不是美国第一个在意识形态、种族上不同的对手

《华盛顿邮报》称,我们根本不清楚意识形态是否是中美竞争的核心,但是斯金纳的表述中有扭曲历史的事实性错误。

中国是美国第一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强大竞争对手?纳粹德国和前苏联就是反例。

中国是美国面临的第一个“非白人”强大竞争对手?二战时的日本是美国不应忘记的例子。

20世纪初,美国出台了很多排日法案和政策,日本精英因此痛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黄种人的种族歧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当然有直接的战略因素考虑,但“种族仇恨”是一个更深的根源。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2.对中国的挑战理解错误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主任邓志强发推说,“如果这篇文章准确反映了国务院对中国的想法,那么它意味着它对中国本身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都存在根本性的误解。”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史文抨击道:“美国政府对中国挑战做出疯狂描述,真的走上了一条非常危险和令人沮丧的道路。” 这是对中国所构成挑战的“相当可怕的、基于种族主义的分析”。

美国天主教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安德鲁•杨(Andrew Yeo)则称,“我不认为美中之间是一种文明的冲突,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

安德鲁•杨指出,美国与亚洲国家存在过紧张关系,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之间不能合作,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文明背景。

3.违背了美国的价值观

美国《新闻周刊》援引李成的话称,我们的外交政策并非以人种为基础”,把重点放在人种或种族问题上是“不美国的”做法。

李成指出,这也疏远了中国国内外拥有华人背景的广大人群,包括华裔美国人,以及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华裔。我们不应该只强调种族,这是种族定性,非法且不道德,当然也违背了美国的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斯金纳是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黑人女官员。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沈逸指出,一个理论上体现美国多种族融合属性的非洲裔女性高官公开持有这类政治不正确言论,可以反应出华盛顿决策圈对中国的某种极端焦虑情绪。

视频截图

4.论据站不住脚,且具有危险性

斯金纳依据的是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二战后的世界,文化与宗教认同将是主要的冲突来源,今后的战争将不在国与国之间爆发,而是在不同的文明之间爆发。

《华盛顿邮报》称,这一观点经不起推敲,且缺乏实证支持。文章称,根据主要文明对国家进行分类忽略了身份的多样性和偶然性。这样做会把一些身份视为固定的或自然的,从而忽略其他身份。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以“文明冲突”定性中美关系具相当大的危险性。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认为,“文明冲突”的视角包含对其他文明的贬低和压制,同时也有明显偏向,聚焦冲突而忽略文明之间的借鉴与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成晓河表示,“基于文化和人种判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强调个体的不同而忽视合作与发展共同性。这是在开历史倒车,可能助长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

成晓河认为,斯金纳更多是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进行理论概括,长远而言甚至能积累为他的“政治遗产”。

美国《外交杂志》就此分析,特朗普上任以来外交策略宽泛而难以捉摸。但斯金纳最新表态说明,若有所谓“特朗普主义”,其中一项核心观点,即是文化和身份是决定大国之间走向合作或冲突的关键。

从近来美国的一些动作中我们也可以略知一二。美国国务院5日称,美方将重新评估与那些“反以色列”国家的关系,暗示可能把反犹太复国主义与反以色列划等号。

正在以色列访问的美国国务院监控和打击反犹太主义特使埃伦•卡尔尔告诉路透社记者,这可能导致美国重新评估与别国政府或领导人的关系。

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文明冲突”

“文明冲突论”在看待文明时过分倾向于“你强我弱,此优彼劣”的二元对立角度,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其局限性愈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以“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一整套思想、理论、理念、倡议,呈现出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冲突论”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称,“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我们基于中国方案向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

泰国外交部原副部长蔻博萨克先生曾在采访中指出,文明确实会有冲突,文明内部的冲突不见得比文明之间的冲突少。但是,文明的界限是变动而非僵硬的。“他们处在运动中,正在融合,人类终将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希望所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慧
文明的冲突 美国 美国国务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