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匿名”威胁华为,学者:应坚定反制“极限施压”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2-04 11:12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
12月3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曝料称,美国曾考虑对华为使用“核选项”,即将华为列入“特别制定国民清单(SDN)”。简单来说,就是禁止华为进入美国金融系统,禁止华为用美元进行交易,冻结其相关资产。
就制裁力度而言,这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制裁武器。而路透社爆料,美国政府近期有意重启这个计划。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今天对观察者网表示,这则消息公开的时间点值得关注。首先,“孟晚舟事件”已经过去一周年;其次,“实体清单”对华为没有起到作用;然后是中美经贸磋商第一阶段协议迟迟没有达成。沈逸指出,这实际上又是一次美国的“极限施压”。特朗普迫切想在12月20日之前拿到一份中美经贸磋商阶段性协议,这有助于其2020年连任选情。
而美方的这种“极限施压”,已经呈现出了新事态。
沈逸透露,美方近期放话的消息来源,具有很明显的“匿名特征”,在近期香港修例风波等热点事件上,可以看到近期有大量“心理战账号”,在社交媒体上搞事。“美方试图利用这种方式,针对一家企业。这说明现阶段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到达政治意志和信心领域,是一种意志的较量。”
沈逸认为,我们首先不能被美国的“极限施压”所吓倒。其次,我们要制定对美国精准、坚定且有效的反制措施。
同时,中国应该继续推进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措施,譬如人民币国际化。美国要把华为从美元交易体系中踢出,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正式进入金融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倒逼中国发展出一套不依赖美元的交易系统,绕开美元霸权。
观察者网注意到,1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起步。
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正式上线运行。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2018年5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全面投产,截至2019年8月末,已有31家直接参与者,861家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五大洲。截至201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7万亿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1个。在24个国家和地区授权25家人民币清算行,遍布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个。
“从长远来看,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不受霸权主义威胁的全球性支付系统,不仅对于中国,对世界所有国家来说,日趋迫切地需要提上议事日程。”沈逸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