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名新冠病人的遗言:谁来为治疗埋单?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4-12 09:58

【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谁来为治疗埋单?”这是美国的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在面临死亡前的最后一句话。

近期,一名美国注册麻醉护士,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写下长文,描绘了他在治疗新冠患者时的“心碎”回忆:当病人在面对严重呼吸困难,生命即将离去,必须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时候,他却还在担心治疗费用。

对此,这名护士评价说,美国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亲眼目睹这些事的发生真的“令人作呕”。截止目前,这条脸书已获得6705次分享,1229条评论。

大量的网民在评论中,将本国的情况与美国对比 社交媒体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报道,德里克·史密斯是一名在纽约市医院工作的麻醉护士。近期,史密斯所在的医院收治了19名新冠肺炎患者,而他也因此加入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一线战斗之中。

不料,史密斯发现,这是他12年从业生涯中,所遇到过的“最可怕”的事。

他在3日发布的脸书中,记录了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的一件事。当天,一名新冠病人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史密斯所在的团队因此打电话给患者的妻子,让他们俩谈谈。因为根据医护工作人员的经验,这名病人已生命垂危,这次谈话“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同时,史密斯所在的团队向他解释,如果要进行治疗,就必须插管并使用呼吸机。此时,病人说出了一句令他“心碎”的话:“谁来为此(治疗)埋单?”

目睹这一幕后,史密斯在脸书中写到,听到一名垂死的病人要用他最后的话语来担心医疗保健的财政状况,这是他12年的重症监护和麻醉中,所见过的最糟糕的事。

随后,他继续愤怒地抨击到:“这个国家(美国)确实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亲眼目睹这一幕发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我感到令人作呕。

随后,他评价称,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大流行”。而不同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些拥有全民的、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卫生保健系统的国家,能更好地协疫情应对措施,并看护病人。这些国家,恰恰是减缓病毒传播最快的国家。

史密斯在接受CNN采访时,仍旧难掩对美国医保制度的失望之情:“医保制度一直在辜负人们的期望......说实话,我很难过,还有点害怕。这表明,当人们在处理关乎生死这样更大问题的时候,仍旧得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这是十分严重的失败。”

“这次疫情突出了美国许多结构上的不足,不仅是对疫情的应对措施,还有我们在医保制度覆盖上的做法。”

许多网民在史密斯的脸书中留言,将本国的情况与美国进行对比。例如,一名来自葡萄牙的网民认为:“葡萄牙可能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它基本上是免费的。”

CNN介绍称,美国是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有近2800万“非老年”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近9%。

而这点,不仅让部分美国人在疫情之中面临生命危险,也让整个国家的疫情应对陷入困境。

美国公共卫生非营利组织凯瑟尔家族基金会(KFF)执行副总裁拉里·莱维特上月7日在推特上预测称:“让数千万没有医疗保险,或没有足够保险的人来应对新冠病毒,将是美国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面临的独特挑战。我们需要资金来治疗病人,并解决由医疗机构承担的无偿医疗。”

该基金会在另一份报告中分析称,一位没有并发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需要支付大约9800美元的治疗费用。如果有并发症,费用立即翻番,超出2万美元。上月19日,《时代周刊》报道称,美国一名叫做达妮·艾斯基尼的女性患者,在接受新冠病毒的检测和治疗后,总计收到了34927.43美元的账单,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

面对这一情况,美国方面已有所行动。本月3日,卫生部长阿莱克斯·阿扎表示,美国政府将准备1000亿美元,为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公民承担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治疗费用。

同时,考虑到高昂的费用,可能让人在感到不适时,不愿进行检查。许多保险公司和几个州因此正放弃部分投保人在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时的自付费用。然而,患者仍需要为诊断、其他检测以及治疗付费。

而对于那些从工作中获得医疗保险福利的美国人来说,这是另一重大危机。

仅在过去三周,就有大约1680万美国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11%。

对此,史密斯评论称:“如果我们不改善医保制度的公平性,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糕。鉴于疫情导致的大量失业,没有保险的人口数只会增加。而对那些保留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来说,这仍然是一大挑战。我看到的一份分析报告预测,到明年保险费将增加40%,因此这将是一个更大的负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赵挪亚
美国 美国医保 新冠肺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面对200多页问题,他“哑巴”了

“美国人开眼了,多年反华宣传破功”

“东盟有谁?”“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民主党人忍不了了

尹锡悦,终于抓到了

“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