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葡萄酒商很无奈:酒庄在澳遭抵制,就因为有两名来自香港的董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2-17 20:08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眼看中澳关系出现裂痕、澳大利亚产品逐渐失去中国市场,部分澳民众把不满宣泄到有“中国背景”的葡萄酒庄身上。继社交媒体传出所谓“中资酒庄”名单后,又有澳大利亚酒商很无奈地表示,自家酒庄因为有两名来自香港的董事在澳本土遭到抵制。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2月15日报道,针对网络流传的“中资酒庄”名单,不少澳大利亚酿酒商指责这种“不公平”的宣传,称其导致网络暴力,甚至令自家酒厂的订单在本国被取消。

报道截图

报道称,目前澳大利亚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多种与中国有关的酿酒商和品牌的名单,以及鼓励消费者抵制这些厂家的文字。

南澳大利亚州歌浓酒庄(Kilikanoon Wines)的总经理沃里克·杜西(Warrick Duthy)表示,他的员工已经受到了影响。“我的员工、接待员和酒窖工人都接到过电话,被提问各种问题、遭到谩骂。”

杜西表示,一个高端葡萄酒旅游体验团的订单也被取消了,客户声称,他们“不愿支持一家中国人拥有的企业。”

歌浓酒庄与中国的张裕葡萄酒是合作伙伴。杜西本人则是克莱尔谷葡萄酒和葡萄协会的副主席。他说,歌浓酒庄的澳大利亚股东曾经寻找能够帮助该公司进军新市场的投资者,帮助了他的企业以及南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地河地(Riverland)的其他人。

“这使该地区更富裕了,也让歌浓酒庄在中国赚到了更多钱,直到最近……”杜西说。

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Hunter Valley)阿兰代尔酒庄(Allandale Winery)的比尔·斯内顿(Bill Sneddon)说,这种反华宣传最终会伤害澳大利亚当地企业。

斯内顿的酒庄之所以成为攻击目标,是因为公司内有两名来自中国香港的董事,其中一人持有英国护照,另一名在澳大利亚有家人。

报道截图

斯内顿表示,酒庄赚到的钱会被投入到公司的运营,而不是给这两个香港董事,“我们雇佣了15-16名当地人,我们几乎完全从澳大利亚公司采购,从猎人谷和新南威尔士州其他地方的果农那里购买葡萄。”

斯内顿说,一位客户曾联系他,表示自己不想从非澳大利亚人拥有的企业购买葡萄酒。但他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因为人们日常使用的许多产品都是由海外公司提供的,“我指出,她开的车、住的房子、大部分建筑产品(都是)……多得说不完。”

阿兰代尔酒庄首席酿酒师兼总经理斯内顿  图源:企业官网

据澳大利亚特别广播服务公司(SBS)中文网10日的报道,一个名为“Vino e Amigos”的脸书账号,于12月2日分享了一份所谓“有中资背景”的酒庄名单,上面列有41家酒庄,多数位于南澳大利亚州及维多利亚州,但这份名单的准确性尚未得到确认。该账号在12月3日的另一则帖文中继续挑事,声称“不在乎红酒白酒,只要不是中资拥有。”

报道称,有关帖文在脸书上被分享了1100余次,部分澳大利亚网民对众多酒庄“拥有中资背景”感到惊讶。还有网民要求将这些酒庄“踢出澳大利亚”。截至12月10日中午,帖文已被原作者隐藏。

葡萄酒作家兼顾问罗伯·格迪斯(Rob Geddes)在中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坦言,在澳大利亚葡萄酒厂,美国和法国所占股份可能更大。在他看来,网络上流传的“中资酒庄”名单并不准确,“(名单中)实际只有32家酒庄是合法经营的公司,还有9个只是同一企业的不同商标。”

格迪斯对社交媒体上的这场风波,以及葡萄酒对华出口贸易感到担忧,他希望看到与中国方面进行更好的沟通,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此前出手治理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的倾销问题,决定自11月28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对上述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其比率将在107.1%至212.1%之间浮动。

格迪斯说,考虑到成本问题,中国进口商都会优先考虑进口其他国家的葡萄酒,“情况非常严峻,我们陷入了‘短期效益’的漩涡。”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场,约占澳葡萄酒出口的37%。澳大利亚葡萄及葡萄酒协会首席执行官托尼·巴塔格林(Tony Battaglene)对SBS表示,在高额关税下,完全依赖中国业务的小型酒厂可能面临倒闭风险,“他们很可能会倒闭……在澳大利亚,我们大概有1400家这样的出口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恺雯
澳大利亚 中澳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