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记者对中国有句“真心话”,却没写进报道…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1-01 22:29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推特上,大方称赞了中国扶贫成果。但在他执笔的新闻里,却不是这么回事儿。

12月31日,这家美媒发文介绍了中国给贫困村民免费提供母牛,帮忙修路和造新房,向雇佣贫困人口的私人企业提供补贴等扶贫措施,然后援引中国或专家的说法,简单谈及中国扶贫成果。

但是,这篇题为“工作、房子和牛:中国为消除极端贫困付出高昂代价”的文章,实际花了大量篇幅着重“质疑”这项工作的可持续性,称其代价高昂,然后把话题往政治上扯。

报道截图

12月31日,《纽约时报》记者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发布多条推文,谈及他写的这篇文章。

有意思的是,新闻里的一段话开头写道,“《纽约时报》在没有政府监督的情况下走访甘肃村庄”。紧接着,布拉德舍称探访的“村庄证明中国为扶贫付出了高昂成本”,并想借此攻击中国扶贫方式可能“不可持续”。

报道截图

但在他发的一条推文中,开头仍旧是“我在没有政府监督的情况下走访山村”,接下来却表示,自己“在6个山村都发现,扶贫带来了巨大影响:新房子、道路、太阳能路灯、有补贴的工厂等”。

社交媒体截图

他后面还说,扶贫项目取得了成功。

这样非转述的直接、正面肯定,并没有出现在新闻当中。在那篇文章里,布拉德舍除了援引其他人关于中国扶贫成果的说法外,仅写了句“扶贫项目帮助了数百万贫困人口”,而且前面还带了“尽管”两个字。

很快,有美国网友发现这篇新闻对中国扶贫“明褒实贬”,但“即使看到这些‘批评’,读到扶贫工作内容时还是大吃一惊。与此同时,(美国)这里的政府却连一张小额支票都不肯给。”

还有,“标题里的‘代价高昂’很有意思。是的,消除贫困就是很费钱。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它的定义。”

因为《纽约时报》文章里介绍,过去五年间,中国为扶贫投入了近7000亿美元贷款和补贴,约占每年经济产出的1%。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的大额捐款,仅这家企业就为农村电力升级投入1200亿美元,并安排了7000多名员工参与扶贫项目。

而在美媒自己的推特下,也有网友来“踢馆”:“我不是中国的粉丝,但我不得不称赞他们做了一些事。”

“中国为消除贫困花费了7000亿美元,而不是花在军事上。但在过去20年里,美国每年都花费7000亿美元让中东地区数千万人陷入贫困。”

“而在美国,一项为穷人提供2000美元支票的计划被否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向高度关注扶贫可持续性。

在12月16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透露,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

他指出,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童黎
纽约时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