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中国政府为减排要求少吃肉,证据令人“智熄”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3-10 17:22

【编译/观察者网 李焕宇】西方媒体总是对中国人的肉类摄入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但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关注中国人的饮食健康,而是为了所谓的“减排”。

3月9日,英国《卫报》发布题为《随着素食主义革命的深入,中国对肉类的胃口逐渐减退》的文章。

相比于以前境外组织指着鼻子要中国人少吃肉协助减排,这篇报道的语调温和了不少,全篇基本没怎么提少吃肉和减排,大篇幅的报道基本集中于各种食品企业在中国推出“素肉”食品的尝试和“素肉”的市场前景。

《卫报》报道截图

但是,有这么一段话却有些看不明白了:

在2016年,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承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计划,要将中国人的肉类摄入量减少50%。这是一个激进的举措,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少有其他政府将肉类消费纳入其碳减排计划。

别说外国人感到激进,就算是中国人也要懵了,政府啥时候以减排为目标对我们每天的摄入的肉量做过计划?

追根溯源,原来《卫报》引用的正是自己家在2016年发布的一篇文章,这篇题为《中国削减50%肉类消费的计划受到了气候活动家的欢呼》的文章写道:

中国卫计委制定了新的膳食指南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国民每人每天应摄入40-75克肉类,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公众健康,但也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吃63公斤肉,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再加30公斤,但新的指导方针将使该数字减少到14-27公斤。

中国官方在好莱坞名人里找到了像施瓦辛格和卡梅隆这样不寻常的盟友,他们参与了一系列公益广告,鼓励中国人减少食用肉类以保护环境。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俊峰表示:“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畜牧业将转型,碳排放将减少。”

乍一看,官方发布了涉及减少肉类摄入的膳食指南,又有施瓦辛格、卡梅隆等大腕拍公益广告助力,再加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俊峰的言论背书,很像是那么一回事,可实际情况呢?

观察者网查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官网页面里写道:

根据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简而言之,作为一份指导建议,哪怕《指南》里建议每人每天不要吃肉,这也不能等同于中国政府决定不让国民吃肉。

其次,《指南》对于饮食结构和肉类摄入,其官网的专家解读部分明明白白地写道: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鱼、禽、蛋和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等营养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营养需要的重要来源。但是此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有些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其摄入量不宜过多,应当适量摄入。

建议成人每周摄入鱼和畜禽肉的总量不超过1.1kg,鸡蛋不超过7个。应将这些食物分散到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可见到肉,每天可见到蛋,以便更好地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由此可见,《指南》建议中国人“适量吃肉”,跟减少碳排放或是中国的减排目标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为了保障国民健康,减少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减排少吃肉?“野生救援”的话术操作

那么这份《指南》怎么就跟减排扯上关系了?这就不得不看一下那个由好莱坞大腕参与的广告了。

据中国网报道,2016年6月底,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在北京举行“食肉、健康与气候变化”论坛,并发布了旗下“Food Choice拣食”项目的首份报告:《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

好莱坞导演卡梅隆和影星施瓦辛格都加入了“Food Choice拣食”项目,并拍摄了公益广告和海报,向公众开展宣传。

宣传视频截图

也就是说,给中国人少吃肉戴上“减排”高帽的,并不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是“野生救援”组织。他们的话术非常巧妙,在宣传视频中多次提到了《指南》对肉类摄入的指导建议,并把这一建议代入到“减排”的语境当中,给人一种“肉类摄入指南是为了减排而设”的印象:

而在精心设计“中国为减排计划少吃肉”的印象之余,他们还有意模糊了“不吃肉”和“少吃肉”的界限:

要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可是明明白白地建议大家“每餐可见到肉,每天可见到蛋”的,如果按“野生救援”说的“不吃肉”,那可就跟健康饮食没什么关系了。

至于宣传片中李俊峰专家的言论,其实也都是些一般性的,面向全球的呼吁,但是在“野生救援”的剪辑和《卫报》的曲解下,它成了“中国为减排计划少吃肉”的专家背书。

由此可见,“野生救援”关心的,并不是中国人能不能健身饮食,肉类摄入量是否在健康范围以内,他的核心议题仍然是——怎么让中国人少吃肉,越少越好。

有经验的读者相信对这个“野生救援”多少有点印象。观察者网在2019年曾进行过报道,当时这个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环保组织在中国各大城市密集投放巨幅广告,呼吁人们减少食肉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引发网友反感。

不仅如此,他们还玩起了双标,在面向中国网友的官方博客中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这样的重磅新闻一笔带过,反倒对“持续增长的肉类消费”喋喋不休,称是比特朗普更可怕的威胁。

而在该组织的宣传动画短片中,也是通篇拿中国为例,称中国的肉类消费量超过美国与欧盟肉类消费的总和。

打着全球公益的旗号,却在明里暗里想方设法针对中国人,“野生救援”的这番操作实在是让它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吃肉减排,还轮不到中国人

其实,保护环境也好,减少碳排也罢,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想打着这个旗号让中国人少吃肉,有两件事我们得讲明白。

首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就畜牧业减排发表的报告,因饲养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大头在拉丁美洲,原因则是专业化养殖肉牛。

报告显示,牛是畜牧业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来源,占总排量的65%。肉牛和奶牛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相当。猪、禽类、水牛及小反刍动物(如羊)排放量低很多,仅占该部门排放量的7-10%。而中国人,主要吃猪肉:

在同样提供一公斤蛋白质的情况下,牛肉会排放342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小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会排放165和112千克的二氧化碳,牛奶排放84千克,而猪肉仅排放52千克,同鸡肉、鸡蛋(排放40、42千克)同属排放强度较低的产品。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在畜牧业减排这一块,肉牛和奶牛才是减排的大头。

其次,说到吃肉量,那就不得不谈一下人均了。根据经合组织2019年的分类数据,中国人均牛肉消费仅为4.1公斤,且不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国的26.3公斤:

哪怕算上所有的肉类,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年的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依次是澳大利亚(90.3kg),美国(90.1kg),阿根廷(86.6kg),中国的人均肉消费量排在众多西方国家后面:

综上所述,如果说人类要为了减排而少吃肉,那无论从科技依据还是从消费量来看,首先要做表率的,毫无疑问是西方发达国家。但从美国政府的态度来看,想这么做还真不容易。

正如《时代周刊》所说,美国有着强大的肉类行业游说团体,以及围绕着牛仔和牧场的“建国神话”。特朗普时期的副总统彭斯就曾嘲讽哈里斯:“我们不会允许拜登和哈里斯让美国人少吃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焕宇
中国 中国人 人造肉 减排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