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万例到0例:中国被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01 14:56

【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获得了世卫组织(WHO)给予的无疟疾认证——对于一个在1940年代每年报告3000万例疟疾的国家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当地时间6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中国正式成为最新一个“无疟疾国家”。这也是30多年来,首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西太平洋地区国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过无疟疾认证。

世卫组织新闻稿

世卫组织在新闻稿里,强调了中国政府和医学界作出的努力。在中国政府的主持下,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最终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而在疟疾的整体防控和消灭上,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也居功至伟。

目前,中国的疟疾防控措施,已被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科学家们,也积极与非洲等国合作,为消灭世界范围内的疟疾而努力着。

对此,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葛西健博士认为:“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消除这一曾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

谭德赛6月30日评价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称:“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消除了疟疾,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经过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动后才取得的。随着这一决定,中国加入了越来越多(无疟疾)国家的行列,这也向世界表明,无疟疾的未来是一个可行的目标。”

世卫组织介绍说,无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承认。消除疟疾认证颁发的标准是,一个国家证明了疟疾的本地传播链已在该国连续中断3年。此外,该国还须建立一套能够快速检测和应对疟疾病例的国家监测系统,同时制定有效方案,防止疟疾再次发生。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过无疟疾认证。中国之前,最近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有萨尔瓦多(2021年)、阿尔及利亚(2019年)、阿根廷(2019年)、巴拉圭(2018年)和乌兹别克斯坦(2018年)。

此外,中国还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三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目前,这一区域已取得这一地位的其他国家有澳大利亚(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莱(1987年)。

一名实验室专家拿着血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疟原虫 世卫组织图片

疟疾,指的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的主要症状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迄今为止,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仍很严重,世界人口约有40%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仍是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疾病,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床症状,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亚洲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

中国也有漫长的与疟疾斗争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前403年-前221年),当时写成的《礼记》就有“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和“秋时有疟寒疾”的记载。进入近现代,中国的疟疾疫情依旧不容乐观。

根据20世纪40年代末的统计,当时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每年大约有3000万感染病例,死亡率约1%,民间对疟疾有“打摆子”一类的恶称。

但此后,在中国政府和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消除疟疾的行动稳步前行。

终于在去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向外宣布,中国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控,2017年至今已连续近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2020年11月已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那么,从一个每年约有3000万病例的国家到如今的无疟疾认证,中国做了什么呢?

中国消除疟疾,这些是关键因素

世卫组织在新闻稿中介绍说,除了医学的进步,新兴药物的使用外,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先进防控措施,以及有效的多部门合作,甚至扶贫工作,都是消灭疟疾的关键。

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卫生主管部门致力于通过为有疟疾风险的人提供预防性抗疟疾药物以及为患者提供治疗来定位和阻止疟疾的传播。中国还做出了重大努力,以减少蚊子滋生地,并在一些地区的家庭中加强使用杀虫剂喷洒。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这项工作涉及来自60个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最终在19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的核心化合物,这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疟药物。

2015年,中国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也因发现了青蒿素,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0年代,早在世卫组织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之前,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广泛尝试使用药浸蚊帐来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到1988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已分发了240多万顶蚊帐。这种蚊帐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部署地区的疟疾发病率。

到1990年底,中国的疟疾病例数骤降至11.7万例,死亡人数减少了95%。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从2003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品和蚊虫控制,使病例进一步减少;在10年内,病例数量下降到每年约5000例。

中国为居民免费提供一揽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揽子服务的一部分,在中国,所有人都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服务,无论其法律或经济地位如何。

有效的多部门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2010年,中国的13个部委,包括卫生、教育、财政、研究和科学、发展、公共安全、军队、警察、商业、工业、信息技术、媒体和旅游部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

近年来,该国通过严格遵守“1-3-7”战略的时间表,进一步减少了疟疾病例。“1”表示卫生机构报告疟疾诊断的一天期限;到第3天结束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确认病例并确定传播风险;在7天内,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李斌介绍说,“1-3-7”工作模式作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世卫组织还认为,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扶贫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住房、生活条件、通信和就医服务,在消除疟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近年来,扶贫工作的力度又得到了加强。

针对中方的举动,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阿隆索(Pedro Alonso)博士指出:“几十年来,中国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这对中国应对疟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全球产生了显著的连锁反应。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新的和创新的方法,以加快消除疟疾的进度。”

虽然中国已取得无疟疾认证,但疟疾防控措施仍不能松懈。世卫组织指出,中国仍需注意输入性病例的风险,特别是在云南省南部。由于三个疟疾流行国老挝、缅甸和越南与云南接壤,因此仍需保持警惕。此外,中国还面临着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疟疾流行地区回国的输入性病例的挑战。

但世卫组织也表示,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再次发生,中国已加强对高危地区的疟疾监测,并积极参与区域疟疾控制举措。整个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中国一直在通过在线平台为医护人员提供培训,并及时举行在线会议,交流疟疾病例调查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中国已与世界合作,分享消除疟疾的经验。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已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哈佛布罗德研究所建立了学术伙伴关系,致力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与各国分享新型遗传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未来,国家卫健委将加强与非洲国家疟疾合作,将其作为中非卫生健康合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入推进。

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于30日表示,消除疟疾是继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人权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福祉放在第一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赵挪亚
世卫组织 疟疾 中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