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十年前发一条微博,被网友“挖坟”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07 11:23

(观察者网 讯)

“如果这样的事故发生,需要州当局和联邦政府的协同努力。对于交通相关的事故,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人员必须在数小时内飞往事发地点。我们同时还建立一个媒体中心,保证每天向媒体多次通报救援努力。”

这条微博出自@美国驻华大使馆 之手,只不过是在10年前。当时2011年浙江温州动车事故刚发生,@美国驻华大使馆 欲借此来宣传所谓“美式救援”。

然而10年之后,借着美国迈阿密公寓楼坍塌事故搜救工作,中国网友见识到了真实的“美式救援”。

美国迈阿密公寓楼坍塌事故发生至今已有两周时间,且不说救援人员没救出任何一名幸存者,迄今还仍有109人下落不明。

7月6日,有网友带着“洛阳铲”挖出了美国驻华大使馆10年前的一条微博。

2011年7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 转发了时任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Richard Buangan)的微博,称包日强就7.23浙江温州发生的动车相撞事故发表声明,对遇难者及其家人表示哀悼。

“睡觉醒来,惊闻浙江动车事故的消息,非常难过。我的心与遇难者及他们的家属在一起。”

在这条微博下方的评论区中,@美国驻华大使馆 在回复网友时写出了开头的那段话,宣称事故倘若发生在美国,政府会如何展开救援:“州和联邦政府协同努力”、“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人员数小时内飞往事发地”、“每天向媒体多次通报救援工作”。

@美国驻华大使馆 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试图教当时的中国如何开展救援工作。然而这段话,放到10年后的今天来看,似乎是对美国自己莫大的讽刺。

不少网友前来“挖坟”、“考古”、“打卡”。

有网友反讽说,一觉醒来惊闻佛罗里达大楼被爆破,对此感到非常难过。

还有网友指出,其实美国驻华大使馆说的也不算谎话,媒体确实在持续报道,只不过更聚焦于那些点蜡烛的、送花的。何况,“人家当初也没承诺救援人员啊?”

或许是中国和美国对“救援”一词定义不同?

还有网友通过这次“挖坟”,感慨说那些年“美国吹过的牛,如今都被中国实现了”。

自6月24日凌晨迈阿密塌楼事故发生以来,美国的搜救工作进展极其缓慢。《迈阿密先驱报》此前评论称,事发48小时后,有4人死亡,159人失踪。令人疑惑和愤怒的是,随着搜救“黄金72小时”耗尽,救援队伍一具尸体也没找到,之后整整一周,失踪人数也几乎没变。

而在7月4日晚,佛罗里达州政府宣称担心热带风暴“艾尔莎”可能会吹倒公寓楼剩余部分,于是连夜爆破拆除了大楼剩余部分建筑。爆破完成后,暂停了近一天的搜救工作于5日晚重新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搜救行动的前10天里,至少还有过第三次较长时间暂停,有一次还是在大楼坍塌9小时后,因雷雨暂停了数小时。

由于搜救进展缓慢,不少失踪者家属向媒体表达了对救援工作的愤怒和失望。当地政府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为了“保证安全”。

而美媒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早前则分析称,此次事故反映出美国“现有体制上的不足”——“明明每一分钟对拯救生命都如此珍贵,我们却无法跨州市调用资源,这简直就是在杀人”,从事故发生到救援队到位,足足花了16个小时“走程序”。

7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坍塌现场视察救援工作。在没有官方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拜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事故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并称这一猜测是“理性猜测”。此番言论引发了一些美国民众不满,指责拜登“避重就轻”。还有高赞美国网民评论称,拜登的这一言论“这只是帮助真正的肇事者避免担责”。

更为讽刺的是,至今活人一个没救出,迈阿密戴德县县长达尼埃拉·莱文·卡瓦(Daniella Levine Cava)3日却表示,搜救队努力通过摄像装置在现场寻找宠物,已经搜寻了三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晨静
美国 迈阿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