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高估自身实力误判盟友反应,拜登的中国学说行不通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19 20:54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蓝色背景里,拜登戴着墨镜,而镜片上是中国国旗的图案。

这是英国《经济学人》7月17日正式出版的杂志封面,文章标题为:拜登的中国学说。

这位美国总统上台以来不断声称中国是美国“最大对手”,对中国“动作不断”。对于拜登的对华政策,《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认为,美国政府把中美关系变成了“零和”博弈。但是,拜登不仅高估了美国目前的全球实力,也低估了中国的经济规模。美国目前的对华策略和经济政策看起来只服务于美国自己,而美国的盟友在对抗中国上并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拜登的对华策略和行动“行不通”。

《经济学人》报道截图

文章在开头写道,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后将会带来政治改革”,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却抨击这个观点是“对华软弱”。拜登上台后将特朗普的“夸夸其谈”转变为一种让美国与中国对立的学说,一种对立政治体系之间的斗争,拜登表示,这种斗争“只有一个赢家”。美国的对华政策在拜登和特朗普两任总统任期内“迎来了尼克松访华50年来最大的变化”。

尽管我方多次表明“坚决抵制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态度,但文章表示,拜登及其团队依旧宣称中国“对共存不感兴趣,对主导更感兴趣”。美国政策的任务是“削弱中国的野心”。美国将在气候变化等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与中国合作,但在其他领域对抗中国的“雄心壮志”。这意味着要在增强美国自身实力,并与美国的外国盟友合作,以补充其经济、技术、外交、军事和道德实力。

随后,文章“话锋一转”,认为拜登主义不太可能奏效,除了不可能奏效以外,拜登的对话行动和政策有很多值得担心的地方。首先就是拜登如何定义所谓的“中国威胁”。由于美国国内的两党分离,他似乎觉得自己需要珍珠港精神来帮助重新点燃国家目标感——这是一个错误的算计。

在国内,共和党人很乐意攻击拜登“对华软弱”,共和党人不太可能仅仅因为法案封面上印有“中国”一词就开始支持拜登的国内议程。

而在国外,拜登越是用对华攻击性的言辞激励美国人,盟友和印度、印尼等新兴大国听从美国反华宣传的任务就越艰巨。拜登将两国关系定义为一场零和博弈,但在这一点上,他高估了美国的影响力,低估了对抗中国会使潜在盟友损失多大。

文章认为,中国“即将主导世界经济”。除了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外,以中国为首要贸易伙伴的国家数量几乎是以美国为首要贸易伙伴的国家的两倍。至于中美竞争,德国的观点显然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在安全领域寻求美国帮助,而他们向中国寻求经济增长。因此,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许多国家会选择中国。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立场和主张看似明确,但无论是逻辑还是其官员的行为,都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它只为美国经济服务,似乎对其他国家事务毫不关心。拜登的学说充满了产业政策、政府干预、规划和控制。美国政府上个月发布的关于四个关键供应链的报告——半导体、电池、稀土和重要药物成分。拜登将提议使用补贴和监管来确保这些产业工作和生产留在美国境内。

但是,文章认为拜登“中国学说”中的“软性贸易保护主义”,或许不会起到刺激国民经济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拖累本国经济发展。同样也会使得美国的盟友们更为谨慎。如果与中国切断联系的目的在于为美国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那么其盟友就会自问这对他们有何好处。

文章的结论是,如果美国想要阻止中国按照其形象重建全球秩序,它就应该捍卫一直对美国有利的全球化。美国方式的核心将是贸易和多边体系,体现出一种信念,即开放和思想的自由流动将创造创新优势。具体而言,如果美国真的想在亚洲对抗中国,美国需要加入2016年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国可以在环境和数字贸易方面寻求新的协议。一个更加自信的美国应该确认是什么让西方变得强大。

《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整体还是没有摆脱中美冲突的思路,依旧是以零和思维思考如何让美国“阻止”中国。但事实上,对于美方炒作所谓“中国寻求霸权”一事,我方曾多次予以驳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7月3日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表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永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世纯
经济学人 拜登 美国对华策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