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是女性的男性强奸犯可被警方登记为女性”,罗琳忍不住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2-14 19:00

(观察者网讯)上月底才遭“人肉”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J.K. Rowling),12日再次在跨性别话题上发声。

她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标题为“警察将强奸犯视为女性的荒谬”的新闻,内容正是苏格兰警方近期一项颇具争议的决定。即如果强奸犯“认为自己是女性”,即使其生理性别为男,他也将被警方登记为“女性”。

罗琳对此发表评论,而其“有男性性器官的强奸犯结果是女性”的直白言论再次招致争议。许多反对者指责罗琳对跨性别问题持有偏见,批其患有跨性别恐惧症;但也有支持者称赞罗琳有勇气直言不讳,感谢她为“妇女和女孩”发声。

J.K.罗琳推特截图

在提到再次陷入舆论争议的罗琳之前,不妨先了解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即罗琳转发的那条新闻。

这条新闻由英国老牌媒体《泰晤士报》12日发表,同样引来不少关注与评论。根据报道,在《苏格兰太阳报》12日看到的相关信件中,前苏格兰司法部长肯尼·麦卡斯基尔(Kenny MacAskill)询问苏格兰警方,在新的“性别自我认同身份法”(gender self-ID laws)生效后,他们将如何处理性侵犯的记录。对此,助理警察局长加里·里奇(Gary Ritchie)列出了一些男性强奸犯可以被警方登记为女性的场景。

其中的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出生为男性,但认为自己是女性,且没有获得完整的性别承认证书(GRC),然后实施性侵”。在此情况下,警察可以将这个强奸案记录为是女性犯下的。

对于这一回答,麦卡斯基尔感到荒谬。他批评说:“我当了20年的律师,当了近8年的司法部长,我看到过一些法律上的荒谬。但这是最荒谬且危险的。这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教条凌驾于常识之上。女性囚犯会因此受到伤害,重要的犯罪统计数据将变得毫无用处。”

但警司菲尔·卡帕尔迪(Fil Capaldi) 却表示:“与警方接触的个人的性别/性别识别,将基于他们的表现或自我声明,这与该组织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卡帕尔迪还表示,除了自我声明外,苏格兰警方不需要罪犯提供任何证据或证明,来证明其生理性别或性别认同身份,除非警方有其他调查需求。

《泰晤士报》这篇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让其不少用户感到不可思议。在其新闻评论区,获推荐最多的一条留言写道:“鉴于这种荒谬,我虚心建议(苏格兰警方)重新审视该‘组织的价值观’。”还有用户反问,“苏格兰当局是不是失去理智了?”

《泰晤士报》评论区

罗琳显然也对苏格兰警方的这一决定抱有质疑态度。当地时间12月12日,罗琳转发《泰晤士报》的这条新闻,并发表评论。她先是引用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然后加了一句自己的评论“有男性性器官的强奸犯结果是女性”。

鉴于罗琳在跨性别群体权利争论中有“前科”,她的这番言论果不其然地再度引发了争议。

反对者指责罗琳对跨性别问题的关注“不健康”,批其患有跨性别恐惧症,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名人。例如,因网飞真人秀节目《粉雄救兵》名声大噪的同性恋者乔纳森·范·内斯(Jonathan Van Ness)就称罗琳的言论尖酸刻薄,是“跨性别恐惧症”。内斯还称,“对女性施暴的最大威胁一直是顺性别男性(cisgender men,出生时生物性别是男性,自己也觉得自己是男性),不是跨性别女性”。

推特截图,下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香农·黑尔(Shannon Hale)也指责罗琳在放大对跨性别女性的偏见,她在推特上写道: “所有女性都应该是安全的。这包括跨性别女性,且她们更有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而不是行凶者。如果一个女性实施强奸,那仍然是犯罪行为,应受谴责,称呼一个女人为女人不会改变这一点。但是,放大偏见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

支持者则感谢罗琳有勇气直言不讳,为女性权益发声。加拿大政治评论员劳伦·陈(Lauren Chen)写道: “感谢你对这个愚蠢的事情发声。”《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记者安迪·恩戈(Andy Ngo)说:“你的推文很勇敢”。《苏格兰人报》专栏作家苏珊·达格蒂(Susan Dalgety)感谢道:“谢谢。你不知道你的声音有多重要,它对妇女和女孩的意义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罗琳不断卷入到英国关于跨性别群体权利的争论中。在相关立场与言论饱受争议的同时,罗琳依旧不断发声,坚持自己的观点。疑因此事,罗琳不仅被《哈利·波特》电影的20周年特辑节目剔除在外,她的家庭住址也遭人拍照曝光,并收到了许多死亡威胁。

11月22日,罗琳连发8条推文,对其遭“人肉”一事表态。她称自己不会被吓倒,会继续为“女性性别权利”发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陶梦
罗琳 苏格兰 跨性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