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公布对奥密克戎“作战计划”,科学家不买账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2-22 14:14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圣诞前夕,随着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攻城略地,不安情绪蔓延全美,拜登政府如坐针毡。

当地时间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针对奥密克戎的“作战计划”,包括建设更多的新冠检测点、向民众免费发放5亿份居家检测试剂,向负担过重的医院派遣军队医疗人员等,并再度呼吁民众积极接种疫苗。不过,他明确排除了采取封锁措施的可能。

拜登21日在白宫就疫情发表全国讲话

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显示,本月初,奥密克戎仅占全美新增病例不到1%,但就在上周,这一数字已蹿升至惊人的73%。面对来势汹汹的“强硬对手”,拜登在讲话中反复试图安抚国内焦虑情绪,强调不会实施封锁,民众可以按照计划庆祝假期。他补充称,当前形势不会回到去年初的严峻程度,“我们应当警惕奥密克戎,但不应为此感到恐慌。”

当天,美股逆转连跌走势,标普500指数收于4649.23点,涨1.8%;但疫苗概念股逆势下跌,其中莫德纳跌2.98%,辉瑞跌3.39%。

拜登这项新政能否扭转美国疫情尚未可知,但已经引发了业内人士新一轮担忧。美国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认为这些计划“太少,也太迟了”,后续依然需要数十亿美元阻止病毒传播,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专家深感失望,毕竟临近节假日的当下,拜登不仅明确排除采取封锁手段,甚至还鼓励人们照常聚会,整个美国社会对疫情似乎都放松了警惕。

“我们必须像应对第一波疫情那样重视现在的情况,认识到事情的严峻性。”哈佛大学免疫学家和病毒学家加里特·阿尔特(Galit Alter)说。

拜登化身“首席安慰者”:情况不会像去年那么糟

“我真的知道你们很疲惫,我也知道你们很沮丧,我们都希望这一切快点结束,但我们还陷在其中。”拜登说。据《纽约时报》报道,拜登在当天讲话中首先做的一件事,便是安抚国内不安的情绪。

拜登在白宫承认,美国民众已经对新冠病毒“感到疲惫、担忧和沮丧”,他将奥密克戎形容为“强硬的对手”。但他同时强调,相比于病毒,“我们更强硬,我们拥有预防疾病和拯救生命的科学和疫苗的力量。”

《华盛顿邮报》报道:拜登宣布奥密克戎作战计划,但拒绝实施封锁和学校停课

一周前,美国新冠累计确诊数突破5000万;累计死亡病例数也迈过了80万大关,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北达科他州总人口数。今年全美新冠确诊数和死亡数都超过去年水平。

但拜登在讲话中表示,美国民众可以像往常一样庆祝节日。虽然新冠病例数继续飙升,但当下的情况不会比去年疫情暴发初期更糟。

“现在不是2020年3月。2亿美国人已完成疫苗接种,我们有所准备,而且对病毒了解得更多。”拜登坚持美国现在不需要因疫情而封锁,“我们不必因为新冠而关闭学校,K-12学校应该照常运行,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拜登宣布了针对奥密克戎的作战计划。”《华盛顿邮报》写道。为加强国内新冠病毒检测速度,拜登宣布美国联邦政府正在采购5亿份居家检测试剂盒,并在明年1月免费下发给公众。美国卫生部门将建立一个专门网站,供有需要的民众预订。此外,联邦政府还将在全美建设更多的新冠检测站,本周纽约市就将新增一处站点。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3日,美国洛杉矶,抵达机场的旅客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澎湃影像)

在医护人员方面,拜登表示自己已向国防部寻求支援。为了缓解地方医院超负荷运转的压力,联邦政府将立即向密歇根、印第安纳、威斯康星州、亚利桑那州、新罕布什尔州和佛蒙特州派遣紧急医疗队。明年1月和2月,联邦政府将根据需要向负担过重的医院派遣1000名军方医疗人员。拜登说,他将命令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与各州开展合作,赶在病例激增之前准备更多的医院床位。

至于抗疫物资,拜登透露,联邦政府官员已经从国家储备中,“预先部署”了N95口罩、医用手套、隔离防护服、呼吸机等物品,随时准备运往可能需要医疗物资援助的地区。

美媒注意到,拜登还特别提到了前任特朗普近期接种加强针一事,敦促未接种疫苗的美国人接种新冠疫苗,完成疫苗接种的人若符合条件应接种加强针。

“多亏上届政府和科学界,美国是最早取得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拜登同时抨击称,一些“有线电视和社交媒体散布危险的错误信息”,指责一些公司和公众人物“为了赚钱兜售可能害死自己的客户和支持者的谎言和假信息”。

“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更强,接种过疫苗的病例可能会增加。但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拜登强调称,接种过疫苗的病例病情相对“温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因为新冠而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

“这些计划来得太迟了”

作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联邦政府加强新冠病毒检测的计划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关注。毕竟美国在检测能力方面的不足一直广受诟病。

“我们丝毫没预料到疫情蔓延得会这么快。”拜登在回应检测能力缺口时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在美国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看来,拜登加强检测的措施“太少,也太迟了”,后续依然需要数十亿美元阻止病毒传播,这只是一个开始。

事实上,美国政府此前并非没有采取措施扩大检测能力,但都收效甚微。比如今年10月,白宫宣布了一项10亿美元的投资,增加居家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然而之后,美国民众依然在检测点前排起长队,药店也依然挂起了检测器材“已售罄”的牌子。

美国马萨诸塞州分发的15分钟新冠居家快速检测试剂盒(图自美媒)

在12月6日的记者会上,白宫发言人普萨基直接以成本问题,反驳了“向每个美国家庭发放检测试剂”的说法,引发多方批评。

至于美国政府为何在加强检测能力上事倍功半,有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于行业监管因素。

“今日美国”21日援引美国流行病学专家迈克尔·米纳(Michael Mina)的话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直把新冠快速检测试剂视作医疗设备,而非公共卫生工具来管理。在这样的规范下,医疗企业需要投入数百万美元并花费数月时间,对检测试剂进行临床试验,这拖延了美国民众获得检测的时间。此外与全球市场相比,美国国内的检测试剂制造商相当稀少。

“我们正处在一场大流行中,一种快速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检测来说,检测结果的速度比敏感度重要得多。”米纳说,“这是为了(阻止)传播,没有人在意一种出于医疗目的的新测试......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审核快速检测试剂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奥密克戎正成为美国新冠病例主流

拜登的讲话现场布置着圣诞树等温暖的节日饰品,但此刻奥密克戎正给全美带去刺骨的寒意。

路透社早前一项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增长态势加剧,在111天内从60万跃升至70万,接下来新增10万死亡病例的时间只用了73天。

不到一个月前,当时美国还未报告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但进入12月,奥密克戎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美。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显示,本月初,奥密克戎感染占比还不到美国新增病例的1%;12月11日,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实质上已经上升至13%。而根据美国疾控中心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已占上周全美新增病例的73%。

去年3月以来,美国新冠累计确诊病例数走势(图自Our World in Data)

从目前来看,奥密克戎攻城略地的势头并未减缓。据《国会山报》报道,美国疾控中心21日再度发出警告,根据该机构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模型,随着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激增,未来几周美国的日增确诊纪录可能会创新高。“未来几周,奥密克戎可能会导致全美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以前的峰值。”上一次的美国感染高峰出现在今年1月,当时7天日均新增病例数达到25万,创下疫情期间的最高纪录。

美国等国疫情的剧增态势,再度让世界多国拉响警报。当地时间20日,在以色列卫生部的建议下,以色列政府决定将美国、意大利、德国等10国列入“疫情红色国家”名单。如果这项决定获议会表决通过,自本月22日起,上述10个国家的人员将不得入境以色列,以色列公民也不得前往上述国家。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2日10时21分,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达到5127.2万,累计死亡病例数突破81万。美国仍是全世界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巴西和印度。仅占世界人口总数4%的美国,却占据了全球新冠死亡人数的14%,占全球确诊病例数近20%。

“新政不足以遏制奥密克戎传播”

奥密克戎疯狂肆虐,拜登的新政真能如其所望,平息民众不安与质疑吗?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对此并不乐观。毕竟临近节假日的当下,拜登明确排除了采取封锁的可能,鼓励人们照常聚会,甚至连整个社会都缺乏采取积极措施的意愿。

不少公共卫生学家对《纽约时报》表示,应对奥密克戎的迅速传播需要更有力的措施,但拜登政府“胆怯的公共卫生应对手段”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担忧。此外,尽管这场危机正在蔓延,美国人依然正准备旅行参加节日聚会,大学生回家度假,年轻人和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参加新年聚会或出发旅行,这些活动无疑将进一步传播病毒。

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基因组流行病学家约瑟夫·福弗(Joseph Fauver)直言,“我仍然不太清楚为何(病毒传播)会这么快,我认为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

“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原体,我们还不知道它对病情和死亡的影响。”哈佛大学免疫学家和病毒学家加里特·阿尔特(Galit Alter)认为,美国又回到了需要采取手段拉平疫情曲线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像应对第一波疫情那样重视现在的情况,认识到事情的严峻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刘程辉
新冠疫情 奥密克戎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