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角度清奇:熊猫可爱,让人忘记中国“人权”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2-14 14:38

(观察者网讯)2022年2月,正是中美“熊猫外交”50周年的日子。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外交关系的破冰之旅,中国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美国《纽约时报》2月13日却援引所谓专家分析称,熊猫扮演了一个新角色:软化中国“形象”。

据报道,1982年由于野外大熊猫生存状况恶化,数量锐减,中国停止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以“熊猫租借”的方式,即短期内向外国动物园租借大熊猫,对方大约需要每只熊猫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的租金。

目前为止,《纽约时报》画风还算正常,但他们角度一转,搬出一位专家表示,这些熊猫充当了中国的亲善大使,同时软化了中国“形象”,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中国“侵犯人权”上转移开。

据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政治学教授安德鲁·J·内森(Andrew J. Nathan) 分析:“‘熊猫外交’是中国的软实力,熊猫很可爱,很讨人喜欢,所以很符合那种友谊外交形象。”

然而,2月1日,美国第117届国会的其中一项法案却指出,对于“熊猫外交”定制的归还熊猫幼崽政策表示不满,美国众议院认为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都应该属于美国,美国应该寻求盟友的协调,建立合作的大熊猫繁育计划。

美国众议院认为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都应该属于美国。来源:美国国会

据报道,面对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熊猫外交”,发起该法案的议员梅斯希望能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向中国表态,表示中国不能用熊猫来掩饰各种“不当行为”。

然而,这项立法在众议院面临着一条狭窄的道路,因为美国众议院现状由民主党控制。

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众议员南希·梅斯(Nancy Mace)说:“我们确实需要跳出框框思考如何应对有关中国的各种行为。”

2016年,大熊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从濒危名录中除名,升级为“易危”状态。专家表示,随着熊猫生存前景的改善,中国对“熊猫外交”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熊猫越来越成为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具。

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中心主席苏珊·舍克 (Susan Shirk) 表示,如果梅斯的法案获得通过,可能会损害全球熊猫保护主义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

在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梅香。来源:《纽约时报》

舍克表示:“大熊猫的饲养应该以科学为基础,而不是把它当作某种杠杆工具。”

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丹·阿什说,他的组织不支持梅斯的法案,他说:“这项立法可能会终止一项有助于保护野生大熊猫的长期计划。”

对此,拥有熊猫的美国国家动物园、亚特兰大动物园和孟菲斯动物园拒绝置评该法案提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沈玉萌
美国 熊猫外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