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乌克兰参战的德国雇佣兵:人们都会死,没有人能活着出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3-18 11:01

(观察者网讯)“人们都会死,没有人能活着出来......”

近日,乌克兰“国际军团”受到关注。16日,奥地利《今日报》(Heute)就揭露称,去乌克兰当外籍雇佣兵的人中也有奥地利人。至于他们状况如何,报道并未展示,只介绍了来自“国际军团”中的一名德国雇佣兵。此人讲述了雇佣军在乌伤亡惨重的遭遇,并在提到未来要去前线作战时悲观地给出了上述预测......

奥地利《今日报》:揭露——奥地利人也在乌克兰战争中战斗

3月13日,俄军空袭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的亚沃里夫军事基地。该基地靠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波兰的边境,占地360平方公里,是乌克兰西部最大军事基地。

对于这次导弹袭击,《今日报》报道称,乌克兰官方声称这次空袭造成了35人死亡。除此之外,这场袭击“还揭露了奥地利籍雇佣军正在乌克兰作战这一情况”。

不过,50多岁的德国退役军人彼得却强烈质疑乌当局所说的35名死者这一数据。据报道,彼得在接受奥地利国家广播电台Ö1采访时表示,他是保卫乌克兰的“国际军团”的一名成员,“我估计我所在地区大约有800到1000名外国士兵。”

彼得认为,35人死亡的数据应该指的是乌克兰文职官员和军队人员,但对于外国雇佣兵,他们的死亡人数要比35人多得多。

彼得向媒体透露了他所知道的惨状:在这次空袭中,他所在营地附近的建筑物被导弹直接击中。“据我所知,至少有100名士兵躺在那里,他们都没能走出来。”

据彼得介绍,“国际军团”成立的大多数单位完全没有军事经验,其中还不乏一些2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完全不知道在那里会发生什么。”彼得还称,在13日的空袭后,协调工作几乎不存在,因为整个基地都被摧毁了。

至于未来的行动,据彼得透露,雇佣兵将被派往前线。“接下来几天,你会被送到前线去。”对此,彼得很是悲观地预测,雇佣兵们将可能遭遇更多的伤亡。

“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因为(届时)人们都会死去,没有人能活着出来,”这位退休士兵说道。

彼得还再次提到那些不满20岁的年轻雇佣兵,他认为乌克兰不应该是一个雇佣“儿童兵”的国家。他还说,他希望是因为乌克兰政府不了解情况才导致有年轻人来打仗。彼得强调,乌当局应该“把这些人送回家”,否则“这将以灾难告终”。

据报道,彼得离开军队已经有12年了,他去乌克兰当雇佣兵,是因为自认“这是一场值得为之战斗的战争”。不过,彼得也表示,话虽如此,“但人们不能被当做炮灰。”而那些在乌克兰当雇佣兵的奥地利人,《今日报》称,他们的想法也与彼得类似。

需要一提的是,对于俄军13日的那场空袭结果,俄乌双方有一定出入:俄罗斯国防部13日晚些时候宣布,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武器,打死近180名外国雇佣兵,摧毁大量外国提供的武器,俄军“将继续歼灭陆续抵达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但乌克兰方面表示,由于防空系统发挥作用,俄军大多数导弹被击落,空袭导致至少35人死亡,另有134人受伤,乌克兰国防部称空袭时有外国军事教官在基地工作,但没有证实遇难者中有外国人。

不过,近日,随着越来越多像彼得这样的乌克兰境内外籍雇佣军讲述自身的经历,“国际军团”在此次空袭中伤亡惨重的消息被不断验证。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前巴西士兵Thiago Rossi称他所在的部队在基地附近基本被歼灭,他和剩余的幸存者乘坐大巴前往波兰;另一名前巴西陆军士兵Leanderson Paulino恰好因在基辅执行任务避开了空袭,但他失去了很多战友,“这是一场战争,不要再以为这是迪士尼了。”

Thiago Rossi在视频中还透露,基地有来自法国、韩国、智利、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的雇佣兵。空袭发生时,法国雇佣兵Sciacca Mickael在直播视频中直接被吓出了哭腔,随后用不到27个小时的时间从波兰逃到了瑞典。

截图自Sciacca Mickael直播视频

在16日,一则据称是“美国雇佣兵痛斥乌当局拿他们当炮灰”的视频还在网上热传。据美媒New2Share主编介绍,视频中的男子是28岁的亨利·霍夫特(Henry Hoeft),美国陆军步兵出身。

在视频中,霍夫特叙述他到达乌克兰后的这段经历:外籍雇佣兵没有获得装备,被乌克兰人硬逼着上战场,想要偷跑还得脱掉军装假扮人道主义救援队才能出境,不然就被乌克兰人抓回战场,连美国护照都给剪烂,让人跑都跑不了。说完这一切,霍夫特满脸疲惫,心有余悸道:“千万别来乌克兰,这就是个圈套。”

美国雇佣兵亨利·霍夫特讲述赴乌作战经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陶梦
俄乌冲突 雇佣兵 奥地利 德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