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美西方2022年政治混乱期十大事件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2-30 19:37

(观察者网讯)高居不下的通胀、换了又换的首相、危在旦夕的堕胎权、昂贵又寒冷的冬天……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的2022年。

在2021年的盘点美国民主十大尴尬事件中,如果说那一年以“国会山暴乱”开始的混乱,可以勉强甩锅给特朗普留下的国内外一堆烂摊子,那2022年,特朗普下台的第二年,拜登口中的“美国”依然没有“回来”。

美国之外,欧洲的2022年也尤其混乱。英国一年换了3个首相,意大利诞生了二战以来最右的政府,欧盟内部愈发分裂,俄乌冲突阴霾下的冬天已经到来……

可以说,2022年的美西方正经历一个政治混乱期,本文将对这一年美西方政治乱局的十大事件做一个盘点。

1、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通货膨胀,这是贯穿美国、欧洲2022一整年的词,它影响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甚至直接推动美国中期选举走向。

2022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通货膨胀从1月份的7.5%开始,最终在6月份攀升至9.1%的峰值。

到年末,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攀升7.1%,虽然低于10月份的7.7%,但仍远高于疫情前三年2.1%的平均水平。

11月CPI公布的第二天(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七次加息:美联储在今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今年这一系列加息动作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和冲击,一些观点认为,美联储加息的破坏性可能超过了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

美国之外,欧洲也在通胀泥潭中挣扎了一整年。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英国10月通胀率飙升至11.1%,创下41年以来的新高。11月份英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10.7%,略低于10月份的11.1%。但是,这是英国通胀率今年第四个月份突破两位数,此前,英国今年7月份和9月份的通胀率都曾达到10.1%。

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通胀率也在10月份创下了7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按国家标准计算,10月份CPI同比上涨10.4%,涨幅高于9月份的10.0%。11月,德国通货膨胀率为10.0%,虽然较10月略有下降,但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在整个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11个通胀率达两位数,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通胀率均超20%。11月28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元区通胀尚未见顶,其风险甚至高于目前的预期,暗示未来还将进行一系列加息。

2、对俄能源依赖加剧经济民生之患

如何过冬,这是欧洲担心一整年的事情。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行政令,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自行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发布总统令,指示俄武装力量进入顿巴斯地区维护当地和平。

拱火已久的美国随即宣布第一轮制裁,英国、欧盟跟进。2月22日,德国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批准程序。

到了夏天,7月11日,俄方宣布“北溪1号”管道开始例行检修,向欧洲国家的供气将暂停10天。这是俄乌冲突后该管道首次检修,引起了几个欧洲天然气进口国的担忧。7月21日,“北溪1号”管道恢复供气,但流量水平依旧是管道输送技术能力的约40%。

9月2日,欧盟表态要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限价后,俄气以技术故障为由,宣布“完全停止”“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运输。随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单日暴涨31%。

同月,27日,“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并造成泄露的新闻引发欧洲恐慌。28日,瑞典海岸警卫队在“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现了第四个泄漏点。

飞机航拍“北溪- 2” 气体泄漏  图源:丹麦国防网站

事故发生后,瑞典和丹麦都得出结论,四次泄漏是由爆炸引起的,但没有说明谁可能对此负责。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这次破坏是蓄意破坏。俄罗斯指责英国海军人员是爆炸的幕后黑手,伦敦方面否认。

这次事故,让本就气慌的欧洲,在冬季之前通过“北溪-1”获得天然气的剩余预期化为乌有。

路透社12月29日援引俄气(Gazprom)的数据显示,由于俄乌冲突和北溪管道爆炸事故,俄罗斯通过管道向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在2022年暴跌至苏联解体后的最低点。

气慌的欧洲虽然嘴上说着要降低对俄依赖,但高企的能源账单已经让民众和企业不堪重负。各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个冬天疯狂砸钱。据彭博社援引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的数据,11月,欧洲为确保能源供应和保护消费者免受价格飙升冲击而支付的巨额费用飙升至7000亿欧元。自2021年9月以来,欧盟国家已指定并分配了约6000亿欧元的支持,此外,英国和挪威采取的措施使这一总额增加了1050亿欧元。

能源危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但欧洲国家的财政很快就会不堪重负。

12月7日,国际能源署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警告说,能源危机使欧洲今年冬天变得艰难,但明年将更加艰难。

“为明年冬天做好准备。明年冬天可能会比我们现在经历的冬天艰难得多。”

3、欧盟所谓“团结性”破裂明显

2022年的欧盟,缺“团结”就像缺天然气。

俄乌冲突开始后不久,欧盟就提出用天然气价格上限遏制俄罗斯的想法,但因为成员国利益不同,吵到年底,直到12月19日各国才就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协议:每兆瓦时180欧元。

这一上限此前为275欧元/兆瓦时,但这对一些国家来说太高了,比如法国和西班牙就担心这个上限可能永远不会真正生效。法国消耗的天然气不多,但正在大量进口电力以弥补其核能短缺,政府热衷于任何可能抑制电力批发价格的措施。西班牙有一条通往阿尔及利亚的管道和充足进口液化天然气,因此不太可能出现短缺,但该国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与欧洲基准挂钩,因此,西班牙也希望价格上限尽可能的低。

但是德国则相反。如果价格下降,天然气会被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从而导致天然气短缺。德国工业强烈依赖天然气,所以宁愿支付高昂的价格也不愿承担配给制的风险。

还有如意大利和东欧大部分国家,在这些国家,高油价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十分严峻,所以他们愿意尽一切努力来减轻负担,他们认为价格上限是保护消费者和经济免受高能源价格冲击的一种方式。

在2022年欧洲电力能源展上,民主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专家马丁·弗拉基米罗夫(Martin Vladimirov)接受独家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低碳绿色协议的宏伟欧洲目标和国家优先事项之间的能源安全分歧越来越大,而国家优先事项越来越集中于维护成员国自身的利益。

“欧盟政策与成员国政策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了一场拉锯战。”

4、“流水的”英国首相

2022年,英国经历了3任首相,其中一人从上任到宣布辞职,仅仅45天。

约翰逊在今年一开始就深陷“派对门”丑闻,但他挺过了党内不信任投票,最终倒在保守党副党鞭平彻“咸猪手”事件上。近60位政府官员连番辞职后,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约翰逊同意辞去保守党党首一职。

随后,特拉斯在保守党领袖竞选中击败了里希·苏纳克,9月6日接替约翰逊成为英国首相。然后戏剧性的情节就来了:英国政府当地时间9月23日公布了自1972年以来最激进的减税方案,英镑跌至半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吓坏金融市场。从那以后,保守党的不安很快演变成议会党内普遍的愤怒。

在一片反对声中,10月3日,特拉斯政府宣布放弃此前提出的取消45%最高所得税税率的计划,被认为是作出了“耻辱性让步”(humiliating climbdown)。

但是,特拉斯四面楚歌的情况并没有好转,10月14日,前财政大臣克沃滕被解职后;内政大臣臣苏拉·布雷弗曼19日也被迫辞职,这是一周内特拉斯政府失去的第二位内阁大臣。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下午,特拉斯宣布辞职,距离上台仅仅45天,成为英国史上最“短命”首相。

4天后,英国保守党就选出了新一任首相——现年42岁的前财政大臣苏纳克。至此,英国今年迎来第三任首相,同时也是英国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首相,以及首位非白人首相。

特拉斯宣布辞职  视频截图

5、意大利中右翼执政

9月26日,意大利中右翼政党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胜出,来自意大利兄弟党的梅洛尼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这意味着,意大利将迎来自二战墨索里尼倒台以来最右翼的政府。

在外界看来,此前梅洛尼所持的“反欧盟”、“反移民”等立场较为极端,其“分裂”的政治身份标签不仅会让意大利国内陷入激辩,也可能会向欧盟决策层发出具有破坏力的声音。

几天前,9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谈及意大利议会选举时的一番话震惊了该国政坛,冯德莱恩先是称:“我的做法是,无论哪个民主政府,只要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都会携手共进。”但她接着说道:“我们走着瞧吧,如果事情朝着困难的方向发展——像我提过的匈牙利和波兰——我们有手段。”

9月28日,拜登点名意大利引发争议,他说:“民主正受到威胁,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例子。你们刚刚也看见了意大利在那场选举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

10月25日,梅洛尼在议会众议院发表了她就职后的首次演讲,她再次与法西斯主义划清界限,并对欧盟做出了“不想破坏欧洲一体化”的承诺。不过,梅洛尼还是警告称,欧盟不该是一个精英俱乐部,那些对其提出质疑的人不该被视为异端。

梅洛尼  图源:澎湃影像

6、欧洲移民危机

2022年,跨越地中海的移民人数达到了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联合国移民机构的数据,今年已有17万移民抵达欧洲大陆。尽管仍然远低于与2015年的100多万人,但这一数字正接近2017年的水平。移民潮在意大利最为明显,该国今年从海路接收了近10万人。在过去的四年里,意大利总共接收13.5万人。

12月28日,意大利右翼政府收紧了对移民救援的规定:对在海上救助移民的慈善机构处以罚款,如果他们违反了一套新的、更严格的规定,他们的船只将被扣押。

此前11月,意大利与法国曾因一艘移民救援船的问题引发外交争端。载有234名在地中海获救难民的“海洋维京”号从10月27日开始每天都请求在意大利港口停靠,但始终遭到意大利政府的拒绝。11月2日起,“海洋维京”号又开始每天向法国、西班牙和希腊发送靠岸请求,直至当地时间10日才获准在法国土伦港停靠。法国11月9日谴责意大利拒绝接受一艘载有200多名移民的救援船,称这一做法“不可接受”,其立场“不可理喻”,并宣布将暂停接受在意大利的3500名非法移民。

而作为欧洲移民链上最后一关的英国,并没有因脱欧而摆脱移民危机。在过去两年中,通过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今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4867人。

12月13日,英国表示计划制定新的立法,防止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移民留在英国。

7、美国“堕胎权”法理争夺战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具有标志性的《1973年罗诉韦德案》关于堕胎权利受联邦宪法保护的裁决。最高法院认定,联邦宪法没有内容涉及保护堕胎的权益,有关堕胎的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各州,而不是联邦宪法来决定。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始,美国最高法院的“右转”趋势就已经不可避免。此案一经推翻,引发美国国内外震动。很快,大规模抗议活动席卷美国,从华盛顿最高法院外,到市郊大法官托马斯家,再到纽约、凤凰城、洛杉矶、芝加哥、丹佛、旧金山、波特兰、西雅图……

拜登当天立即做出回应反对,他直言:“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让美国倒退了150年”。尽管拜登做出谴责,但他却因为这次判决拿到了一张中期选举的“牌”:民主党当时的选情正因油价高涨而处于颓势,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堕胎权成为中期选举的核心议题之一。

全美爆发抗议  图源:澎湃影像

8、“国会山骚乱”大审判

6月9日,在“国会山骚乱”事件过去519天之后,负责调查此事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首场公开听证会终于召开,全美瞩目。该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7月,在过去11个月里采访了数百名证人,研究了数千小时的视频片段和14万多份文件,当时表示将举行多次听证会,公布去年“国会山陷落”的调查结果。

但随着一场场听证会的举行,只有一点可以确认:这是一系列无法得出任何实质性结论的听证会。NPR直言,听证会一开始就包含了很多之前已经看过的证词片段,几乎就像Netflix上一季电视剧的重播一样。

12月19日,该委员会举行的最后一次听证会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委员会成员确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特朗普四件事:妨碍官方程序、密谋欺诈联邦政府、串谋做虚假陈述以及煽动或协助叛乱。

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被起诉,因为该委员会无权干涉司法部的行为。司法部对特朗普进行了自己的调查,目前由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负责。

如今,这个开了10场公开听证会的委员会已经没有时间了。明年共和党人将控制众议院,该委员会预计将解散。因此,法律上的球现在将落在司法部,而政治上的球则落在选民身上——特朗普已经正式宣布将参选2024。

9、马斯克接手,推特还能否“治国”?

在经历数月的拉锯战之后,马斯克最终在10月27日以440亿美元完成对推特的收购。

当时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有几天时间,一众美国媒体还没来得及探讨清楚马斯克入主推特会对假消息传播甚至美国选举产生多少影响的时候,马斯克的一系列大动作就开始了。

11月4日,马斯克正式进行大规模裁员。推特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整个公司的裁员幅度约为50%。4日下午,马斯克在推特发文称,目前推特每日亏损超过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74万元),不裁员别无选择。

一周后,11月14日有消息称,推特已终止了4400名合同工的合同,这一数字占推特在美国和海外5500名合同工的80%。

10月26日,马斯克发布了一则他抱着水槽走进推特总部的视频,并配文“你细品”,多家美媒认为此举预示着交易即将完成

而推特裁员只是美国大公司困局的一个缩影。

11月9日,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逾1.1万人。这是Facebook创立18年来首次大裁员,也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行动。

11月14日,电商巨头亚马逊被曝将裁员1万人。12月初,又有消息称亚马逊的裁员人数将达2万人,是此前报道的两倍。亚马逊10月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亚马逊今年已经亏损30亿美元。

12月28日,美国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高盛可能最多裁员4000人,占人手约8%。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最新年底员工通讯中,证实高盛将实施新一轮裁员,预计会在未来数周公布计划,意味高盛最快会于2023年1月执行。

彭博社分析称,疫情期间,美联储货币宽松,间接造就了投行交易业务的繁荣,2021年,各大投行进行大规模招聘,出尽手段招揽人才。

不过好景不长,在通胀和下行压力的折磨下,美国经济受挫。美国科技股卷入裁员风暴,根据数据提供商Crunchbase的最新数据,今年已有超过6万名美国技术人员被“扫地出门”。

到了现在,华尔街巨头也不能幸免。

10、“欧洲火药桶”被点燃

最近几周以来,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和科索沃当局冲突不断,冲突烈度在近期达到顶点。

为反对科索沃当局的“车牌禁令”,潘蒂奇等数百名塞族警察在11月辞职。但普里什蒂纳警方却在12月6日逮捕了潘蒂奇,称他涉嫌“袭击选举委员会办公室、警察和选举官员”。

据报道,塞族抗议者10日早些时候封锁了多条主要道路,科索沃警方随即关闭了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两个过境点。

12月15日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将向北约驻科索沃部队致函,要求派出最多1000名塞尔维亚士兵和警察到科索沃。

12月26日,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科索沃当局当天禁止塞尔维亚东正教主教进入科索沃,并下令提升战备状态准备进入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区。

26日晚,武契奇下令塞尔维亚军队、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武契奇同日发表讲话,指责西方和科索沃当局希望冲突升级,并把塞尔维亚和塞族人逐出科索沃。武契奇痛批当时跟随北约践踏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如今不仅仍想这么做,而且还在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胡说八道”,向塞尔维亚施压。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徐蕾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