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虽迟但到,接下来中欧关系如何发展?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0-14 22:32

【文/观察者网 王慧】经过一波三折,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于10月12日至14日终于顺利访华,虽迟但到。

他的这次访华之旅的确有些曲折。行程原本定在4月,但因感染新冠只能作罢,7月又计划开启访华之行,却也在最后一刻被取消。

作为欧盟“外长”,博雷利此行的重头戏是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王毅表示,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重大利害冲突,有的是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双方应把工作重心和注意力放在合作上,放在巩固伙伴关系上。

博雷利表示,欧盟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欧中关系。欧盟不会对中国关闭大门,不会打贸易战,无意限制中国发展,乐见中国繁荣稳定。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告诉观察者网,经过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目前中欧关系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博雷利此行是在寻求新关系建立过程中双方的边界。

“当下正处在欧盟寻求调整对华政策之际,但是到底怎么变,接下来怎么和中国打交道,中欧关系的边界在哪里,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内部也不那么统一,也在寻求共识。现在双方通过互动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诉求,以避免误判是非常重要的。”丁纯说。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图源:外交部网站

“欧盟想在‘去风险’上寻求共识,但他们自己还没想好”

2019年,欧盟对中国提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

今年以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华“去风险”,欧盟出台《经济安全战略》,德国发布对华战略文件,欧盟还对华采取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

近期,欧盟委员会将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确定为四个对欧洲“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关键技术领域。

“这也是欧盟在界定什么是他们所谓的‘风险’。”丁纯说,“脱钩”和“去风险”本身没有太大差别作为词汇,并无绝对差异,要看如何实质性界定。如果风险边界没有界定清楚,“去风险”被滥用,就会变成“泛安全化”行为,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

13日,博雷利在香港《南华早报》的署名文章中提到,最近几个月欧盟决定在经济上“去风险”。他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中欧贸易的不平衡”,并将其归咎于“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持续遇到困难造成的”。当天,在北大演讲时他又提到,要纠正经贸关系中的这种不平衡,否则欧盟“去风险”的速度会更快。

“博雷利表达的这些关切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在现实中也与中欧经济共生的状态格格不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崔洪建教授指出,博雷利所说的贸易不平衡主要是贸易顺差和逆差的账,按照他的说法:欧盟对华的贸易逆差是因为市场准入问题,如果中国对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话,欧洲就要“去风险”。但是我们反过来看,欧洲提出“去风险”就是想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更多的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不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就更大了呢?

“这说明,对华‘去风险’似乎已经成为了欧盟层面想要寻求共识的东西,但是现在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好,说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崔洪建说。

他表示,贸易不平衡是个客观现实,在这个问题上中欧双方有不同看法:中方认为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市场规律决定的,由于中国一些贸易产业的特点自然形成了这样一种贸易结构;而在欧方看来,贸易不平衡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竞争手段,包括补贴、低价倾销等造成的。

“我认为,博雷利强调贸易不平衡更多地是在为他们发起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及打算对中国的钢铁企业等开展反补贴调查制造借口。”崔洪建说。

王毅和博雷利 图源:外交部网站

尽管博雷利在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表示,欧盟“不会对中国关闭大门,不会打贸易战,无意限制中国发展”,却一直在兜售对华“去风险”。

说一套做一做。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博雷利身上,在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在和中国交往当中也有。”崔洪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他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欧洲还是很需要中国的,因此需要给中欧关系释放更多稳定的信号,至少在姿态上表明,中欧双方还是相互需要的。第二,欧盟又受制于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越来越安全化、政治化的所谓“战略”,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把矛头指向中国。

“这就造成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从利益出发,欧盟需要中国,但他们担心需要中国的同时会出现一些损失,所以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来确保他们的利益。这种矛盾状况会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中欧关系的复杂特点。”

崔洪建认为,现在双方在中欧关系认识上还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欧盟对华“三重定位”实际上是寻求一种平行关系,这种平行关系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战略。

“我觉得,双方需要在欧方的所谓‘三重定位’之上有一个新的共识,即中欧之间还是要以合作为主,只有在合作稳定的背景下,竞争甚至对抗的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管控。”

王毅和博雷利 图源:外交部网站

“双方应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寻找解决方案”

博雷利在启程访华前接受媒体对话时特别强调,此次访华他的首要目标是“向中方重申,欧洲认真对待与中国的关系,同时我们期望中国更加认真地对待我们。”

他说,欧盟的对华政策是完全独立作出的,是从谋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呼吁中方不要再从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角度来看待与欧洲的关系。

《南华早报》称,中国媒体经常将欧盟成为美国的“傀儡”,对美国亦步亦趋。而博雷利认为,俄乌冲突已经“让欧盟从经济力量转变为地缘政治力量,欧盟正非常认真地承担其战略责任。”

今年4月,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在返程的飞机上也对媒体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顶住压力,不再做美国的“跟班”。

“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强调欧盟独立自主是很自然的。这也和之前的欧洲中心主义相关,当下欧洲的情况会让他们有一种失落感。”丁纯说。

他认为,中美欧三角关系是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美欧是有同盟关系的,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他们都更加一致,关系也更近。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欧盟的对华政策往往会受到美国施压和诱惑,完全独立自主不太现实。但是美欧在对华的战略定位上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是有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博雷利还提到了欧中之间的信任问题。他说,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的“矛盾立场”在欧洲一直难以被理解,并表示“欧中之间的共同信任已被侵蚀,必须努力重建信任。

“在欧方看来,由于中方在乌克兰危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看法和立场和他们不一致,或者没有体现出对欧方态度的认同,这就是侵蚀了欧中之间的信任。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理解,中方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由于你没有赞同我的立场,我们的政治互信就受到影响。”崔洪建说。

他强调,中方政策的出发点是基于中方自己的判断,欧方不能拿自己的立场来要求中方,而是应该考虑各自立场的合理性。“现在欧方还在纠结于中方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我觉得现在双方不应该纠结于出发点的不同,而是应该往前走一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去寻求一种解决方案的共识。”

责任编辑:王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

这份“反华”报告果然来了,中方严厉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