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征税开始前,中国电动汽车6月在欧洲注册量创新高”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7-30 17:59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媒彭博社援引欧洲汽车市场调研公司Dataforce数据报道称,6月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注册量创下历史新高,市占率高达11%;新注册的纯电动车超过2.3万辆,较5月环比增长72%。
Dataforce的分析师指出,在7月5日前注册的汽车不受欧盟最新的电动车临时关税政策影响。销量第一的上汽集团在上个月带动中国品牌销量增长,6月约有40%的上汽MG4车型是由经销商自行登记注册。
报道称,上汽和比亚迪都在欧洲推出了不同的优惠营销活动,而随着欧盟新增临时关税的实施,未来几个月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受到密切关注。由于包括沃尔沃、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制造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也被要求缴纳新的临时关税,目前两大洲的汽车制造商都急于增加欧洲电动汽车的生产,以规避新的关税。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电动汽车销售中的份额。彭博社制图
此外,根据彭博社引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6月份同时是该地区电动汽车注册量第三高的月份,总量达到20.8872万辆,仅次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3月,略高于2023年6月。
报道指出,6月份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另一个推动力,便是意大利推出的电动车补贴激励措施,此举推动该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意大利政府在一份声明中称,价值约2亿欧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贴在不到9个小时内就申请完毕,其中约60%用于家庭,其余用于企业。
这一增长也使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一直处于落后水平的意大利,跃居成为该地区市场的第六名,仅次于德国、英国、法国、挪威和比利时。
彭博社提到,与此同时,本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开始为期五天的访华行程,这是她自2022年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梅洛尼此行被指意在缓和两国关系,以吸引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商投资。
另据路透社等报道,梅洛尼28日透露,她此次访华行程“展示了开启新阶段、重启双边合作的意愿”,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以落实过去的协议,并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美联社认为,意大利虽担忧中国与欧盟存在的贸易争端,但一直希望招揽中国在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投资。在中意一些重大合作因外部干扰生变后,梅洛尼正试图重塑与中国的关系,她将中国投资视作刺激意大利疲软经济实现增长的一种动能。
梅洛尼携女儿抵达北京。@CGTN记者团 报道截图
而在7月中旬,欧盟就对华电动车征税展开的首轮咨询性投票中,意大利与法国、西班牙等12国被指投出赞成票,德国、芬兰、瑞典等11国弃权,另有4国反对。
所谓“咨询性投票”意在整合欧盟成员国意见,并没有约束力,但会影响欧委会的最终决定。若欧委会在继续调查后认为需要正式加征关税,将在成员国之间展开具约束力投票。彭博社分析认为,大量弃权票反映许多成员国对是否真要落实对华关税举棋不定。
欧盟委员会月初宣布,自7月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7.6%的临时反补贴税,最长期限为4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表决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按照路透社说法,若最终投票时票型依旧如此,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就将在11月正式生效。要想阻止这一决定,需要15个欧盟国家且占欧盟总人口65%的反对票。而此次投赞成票的法意西三国是欧盟人口大国,人口总和占欧盟人口总数近40%。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7月29日消息,有外媒记者提问,欧盟最近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但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正在寻求同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否是欧盟国家试图“两头渔利”的例证。
发言人林剑对此回应表示,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表达了反对立场。“我想强调的是,互利共赢是中欧经贸合作的本质。加征关税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符合中欧共同利益。”
林剑还说,“你还提到中意经贸合作,我想强调的是,中意务实合作成果丰硕,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实在在惠及两国人民。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意两国更要加强经贸合作,为两国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查看84条评论
评论84条
古树
2024-07-30 18:30
来自湖南省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指责中国跟意大利政府的交住,这个女总理当选时刚开始确实反华,可以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当选时不也铁杆反华,后来在现实面前,不还是有了中德黄金时代!现在美国千方百计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而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彻底撕破脸前,合纵连横,在美国及其盟友间撕开口子,制造裂痕,(与澳大利亚最近关系缓和也是如此)赢得战略准备时间!可各种外交软弱论在观网这样的平台上竟然也有了市场!令人莫名其妙!
乡野隐士
2024-07-30 19:20
来自浙江省
古树
2024-07-30 18:30
来自湖南省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指责中国跟意大利政府的交住,这个女总理当选时刚开始确实反华,可以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当选时不也铁杆反华,后来在现实面前,不还是有了中德黄金时代!现在美国千方百计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而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彻底撕破脸前,合纵连横,在美国及其盟友间撕开口子,制造裂痕,(与澳大利亚最近关系缓和也是如此)赢得战略准备时间!可各种外交软弱论在观网这样的平台上竟然也有了市场!令人莫名其妙!
不必介意,大多数人因为爱国,因为看不惯西方一些政客的言行,因为对国际政治知之甚少对外交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因为这些年在大变局的环境下一些怪异的现象,有些感性的表达也是正常的,本人也同样。
再过十年,也许在重温今天所走过的一路,我们就会释然了。
白杨_m
2024-07-30 21:11
来自湖北省
古树
2024-07-30 18:30
来自湖南省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指责中国跟意大利政府的交住,这个女总理当选时刚开始确实反华,可以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当选时不也铁杆反华,后来在现实面前,不还是有了中德黄金时代!现在美国千方百计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而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彻底撕破脸前,合纵连横,在美国及其盟友间撕开口子,制造裂痕,(与澳大利亚最近关系缓和也是如此)赢得战略准备时间!可各种外交软弱论在观网这样的平台上竟然也有了市场!令人莫名其妙!
骂,也是一种民意的体现和表达,也让美西那些人看看什么是中国人的民意,让它们知道中国政府是顶着多大的民意压力在努力与他们缓和关系,如果这样你还不知道好歹,那只有顺从民意了
morrison
2024-07-30 20:07
来自广东省
古树
2024-07-30 18:30
来自湖南省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指责中国跟意大利政府的交住,这个女总理当选时刚开始确实反华,可以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当选时不也铁杆反华,后来在现实面前,不还是有了中德黄金时代!现在美国千方百计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而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彻底撕破脸前,合纵连横,在美国及其盟友间撕开口子,制造裂痕,(与澳大利亚最近关系缓和也是如此)赢得战略准备时间!可各种外交软弱论在观网这样的平台上竟然也有了市场!令人莫名其妙!
首鼠两端,软饭硬吃,难道不该骂吗?比这差的更要骂。光给糖不打大棒,那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何处?
原来可以改名
2024-07-31 22:03
来自黑龙江省
玻璃影照
2024-07-31 06:54
来自北京市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国际关系的理解的确比不上专业外交人士,但这不能成为漠视普通人感情的理由。中国政府不能把老百姓当成“群氓”,对他们嗤之以鼻,而自己下什么大棋。政府有责任向广大民众解释清楚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具体理由,同时引导好群众的情绪。不能争得群众的理解,这不是群众的责任,因为政府掌握了资源和信息。从这个角度看,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政府的某些政策和做法是很自然的,政府应当改进自己的工作,争取群众的认同和理解。外交不是情报部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本来就是重要的工作职责,开门办外交从某些角度看十分必要。话说回来,中国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各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仍然拿一些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宵小国家没有办法,对一些耎赖耍横的所谓强国缺乏直白强硬的实力宣示。自诩兔子,只当奶牛,不当豹子,这是说不过去的,这不符合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老百姓的情感需要。对于当前的中国外交,需要更多的强硬,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斗争,更多的主动出击,让老百姓的气顺、意平。
不是中国人吧,大概只有外国人才会在这里称中国政府吧,请不要带节奏
guan_16306381691223
2024-07-31 15:09
来自上海市
陈启峰
2024-07-31 14:58
来自上海市
最优解,不是我们耽误的,是欧洲没有通过。他们办事效率低啊,每个国家都要审核。次优解,奢侈品分量不够吧。
最优解是双方要价都太精,而且当时都在等美国大选风头。
用奢侈品去改变法国态度是足够的(德国车企之前已经通过股份方式利诱),看下LV集团市值以及盈利趋势,近期奥运也可以看得出LV对法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