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投资360亿美元牵头的16家电池厂黄了12家,“无法打破中国主导”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2-10 15:53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欧洲“全村的希望”——瑞典电池巨头Northvolt,11月底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震惊业内,也正式宣告了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雄心的破灭。
当地时间10日,美媒彭博社由此分析称,Northvolt的破产,意味着欧洲试图打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主导地位的努力正在失败,削弱了该地区减少对亚洲依赖的努力。
报道称,随着电动汽车需求减弱,当地制造商难以掌握这项技术,这种影响正在整个地区蔓延:欧洲价值36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计划面临挫折,16家拟建工厂已有12家被推迟或取消;同一时期,中国宁德时代和韩国三星SDI等亚洲制造商在该地区开展的13个项目中,有10个正如期顺利进行。
彭博社指出,这表明亚洲制造商对汽车行业的掌控力只会继续增强,当出现供应紧缩或政治冲突时,西方汽车制造商将处于竞争劣势。
在欧洲开展的电动汽车电池项目,欧洲主导VS亚洲主导。黄绿色指“已取消”、黄色指“待审核或已推迟”、灰色指“步入正轨”、白色指“已投入运营”。彭博社制图
2017年,欧盟迈出了在整个欧洲建立电池供应链的第一步,Northvolt是这一雄心壮志的核心,还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瑞典、德国和加拿大建厂。此后,欧盟在全球电池市场的份额从3%提高到17%,2023年的电池销售收入为810亿欧元,欧盟把60多亿欧元都投入到支持跨境电池项目和研究创新中。
然而,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韩国LG新能源和SK On在内的亚洲制造商,仍牢牢控制着全球约70%的市场。在欧洲30个超级工厂项目中,也有许多是在中国和韩国公司的帮助下设计和建造的。
当地时间11月22日,由于巨额亏损且无法争取到援助资金,Northvolt被迫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欧洲电池巨头的轰然垮塌动摇了欧洲的雄心,也给欧洲汽车行业再添阴霾。
路透社早前报道称,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建立独立电动汽车供应链,以对抗中日韩电池制造商主导地位的希望。其申请破产保护,意味着欧洲摆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电池产业的目标遭遇挫折。
Northvolt的现任和前任员工曾将公司无法扩大生产的原因,归咎于管理不善、超支、安全标准差以及严重依赖中国机械等问题。有专家表示,虽然Northvolt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以继续发展,但只有经验丰富的亚洲制造商才能弥补其技术缺陷。
与此同时,欧洲建立本土电池产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挫折: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企业,已经停止了在德国和意大利的两家电池厂的建设工作;大众汽车则在推动史无前例的成本削减,并暗示其欧洲电池工厂难以满负荷生产;宝马公司6月因质量问题取消了一笔价值20亿欧元的订单;英国初创电池企业Britishvolt计划投资38亿英镑的工厂甚至还没开业,就已经倒闭了……
欧洲牵头的360亿美元电车电池工厂计划面临挫折。黄色部分指“已取消、延期或待审核”、灰色指“步入正轨”。彭博社制图
彭博社分析指出,这一事态发展威胁到欧洲建立绿色经济的雄心壮志,使其无法挑战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最大生产国中国。而欧洲之所以错失良机,部分原因是其汽车制造商在转向电池技术方面进展缓慢。
报道回忆称,早在2008年,中国制造商比亚迪推出第一辆电动汽车时,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仍在押注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欧洲汽车制造商短视地寻求尽可能长时间地销售利润丰厚的燃油汽车,这也对欧盟从2017年加速推进本土电池项目的计划造成了破坏。
在欧洲拖拖拉拉墨迹的时候,中国一路高歌猛进,对国内电动汽车产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等到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回过神来,准备全力发展电动汽车时,宁德时代早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在德国、匈牙利建厂;比亚迪作为电动汽车和电池开发领域的主要力量,也已经取代大众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向欧洲进军,在匈牙利、土耳其建厂;韩国的LG也在波兰生产电池已有约6年时间。
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莉安娜·西普西根(Liana Cipcigan)还提到,欧洲落后的原因也与该地区缺乏熟练技术人员和能源成本高昂有关。
此外,建立高效工厂也比预期要复杂得多。她说,复制高产量生产需要对一千多道工序进行微调,直接复制中国或韩国的工厂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制造电池仍然很困难——资本要求高、定价残酷、利润低,而且制造环境要求高,客户要求也苛刻。”能源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分析师科林·麦克拉彻(Colin McKerracher)也表示,“真正精于此道的公司都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
彭博社报道称,尽管仍有一些欧洲企业在试图发展电池产业,但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已经由于难以自行生产电池或对欧洲供应商失去信心,他们现在都在寻求来自亚洲的合作伙伴。
美媒提到,甚至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准备放弃电气化目标,并游说欧盟放弃到2035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计划,“这种战略上的犹豫不决,可能会使该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在获得具有成本效益的电动汽车技术方面进一步落后于亚洲竞争对手”。
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电池研究中心负责人马丁·温特(Martin Winter)发出警告称,欧洲的电池行业面临着“在低端领域竞争”的风险。
“在电池方面,我们将面临与石油和天然气一样的依赖性”,他担忧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查看125条评论
评论125条
采飞扬
2024-12-10 17:39
来自广东省
路径依赖的结果。即,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所有的科技树都得点上。现在国家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发展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氢动力两条腿走路,小国才做选择,大国全都要。
guan_17010632611367
2024-12-10 16:54
来自江苏省
网上有人扒了这家公司皮的,公司没几个真懂电池的,最后没办法只要请国内的电池厂家过去,结果我们的技术人员的评价是——TMD,国内那些骗补贴的企业看起来都比它靠谱!
guan_16703000922366
2024-12-10 16:56
来自广东省
轮到西方国家走上了以自己的市场向中国换投资和技术的路子,值得我们骄傲。
但是中国绝不能走上投资和技术都走了的路子,美欧就是前车之鉴。因为我国有太多人口需要就业,中国必须限制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可谓“新的不立旧的不转”。
别说对外投资是企业的自由,尤其民企。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没有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没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试错、补贴和支持,没有中国工人的付出,没有国内环境资源的牺牲,凭企业或企业家自己能做到世界领先吗?
美国都能限制美资美企对中国投资,对中国销售商品和服务,中国当然也可以。美国政府限制的可多数都是美国的私营企业,哪个企业敢违反。
季风
2024-12-10 17:21
来自河南省
江南一叶
2024-12-10 16:26
来自上海市
就怕欧盟说不玩了,继续燃油车
那可太好了!要不干脆让他们回去养马,造风帆战舰?
guan_17285545242277
2024-12-10 18:01
来自陕西省
guan_17010632611367
2024-12-10 16:54
来自江苏省
网上有人扒了这家公司皮的,公司没几个真懂电池的,最后没办法只要请国内的电池厂家过去,结果我们的技术人员的评价是——TMD,国内那些骗补贴的企业看起来都比它靠谱!
滚蛋的欧美,你们搞补贴叫努力,中国补贴叫产能过剩。无耻之徒!
五星东方
2024-12-10 16:05
来自山东省
欧洲这些老贵族只会装优雅,已经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就像《茶馆》里的八旗闲人一样,只能在日益临近的寒冬中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