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略前沿争夺战遭美阻拦,中国得拉上俄日韩”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2-11 11:28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关键矿产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前沿阵地,这也让一场围绕海底矿产开采而展开的争夺战正日趋白热化。港媒《南华早报》10日援引中国核心期刊内容指出,面对美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横加阻拦,中国应与支持海底采矿的国家结成联盟,以控制和开采世界上大部分未开发海洋深处的关键资源,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据港媒报道,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的团队,在自然资源部主管社科类期刊《太平洋学报》第8期中发表的论文指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忌惮中国在深海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担心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获得更大优势,借反对深海采矿之名,行遏制中国之实。
为了赢得这场海底矿产的争夺战,除了发展绿色采矿技术、提升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等应对措施,研究团队建议,中国应增强与发展倡导者之间的战略共识,加强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开发促进派之间的科学交流和技术创新,搭建深海领域的跨国合作平台,维护和平稳定、利益共享的国际海底秩序。
此外,中国还可以重点与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太平洋岛国签署政府间海洋经济合作、海洋开发战略协议,将深海采矿合作融入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构建之中,以激发该地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论文特别强调,面对美西方集团无视中国力主共享深海采矿利益,无端夸大中国推动深海采矿的战略意图,渲染在深海领域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应坚决抵制将深海问题地缘政治化、阵营化,警惕美西方集团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
文中建议,在务实参与国际合作的同时,中国应在联合国分支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全面提升深海大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国际海底事务的引领者与贡献者。
图表来自于《太平洋学报》论文内容
深海海底蕴藏着大量多金属结核、海底硫化物矿床以及从岩石中剥离的钴结核。这些结核与沉积物多含有镍、稀土、钴等材料,正是目前半导体、电池技术等最需要的关键矿产。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太平洋“克拉里恩-克利珀顿断裂带”蕴藏着2.74亿吨镍,已知陆地镍储量为9500万吨;海底还蕴藏着4400万吨钴,陆地上仅有750万吨钴。
“海底正逐渐成为世界资源竞争的新战场。”《南华早报》援引论文内容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是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致力于推动深海采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促进国际海底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
据港媒报道,仍在就深海采矿规章的草案制定进行谈判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已经颁发了31份深海勘探矿区的许可证。其中,中国的3家矿业公司持有其中5个,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的矿业公司,矿区面积达23.5平方千米。中国希望最快于明年开始开采工作。
另据俄媒早前统计,拥有3份合同的俄罗斯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印度、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各有2个有效合同。
而美国由于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仅为ISA的观察员国,没有投票权,也不能通过该组织获得海底采矿勘探或开采合同。
眼见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就3种主要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均拥有专属勘探矿区的国家,美国坐不住了。
今年早些时候,300多名美国前官员联名致信政府要求加入该公约,其中更不乏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前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康韦等重量级人物。
去年年底,还有31名共和党议员以“与中国竞争资源优势”为由,敦促五角大楼推进海底采矿事宜。
“我们不能再将另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拱手让给中国。”这些议员们当时炒作称,“美国,特别是国防部,应该与盟友、合作伙伴和行业进行接触,以确保中国不会不受限制地控制深海资产。”
就所谓“对中国关键金属的担忧”,中方此前早已做出过回应。我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一贯认为,关键矿产资源国都应该为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承担全球相关矿产供应的责任,确保相关经贸合作正常开展。同时,不应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中方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2023年12月18日,中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命名暨首次试航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视觉中国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西方竞争对手感到不安,深海采矿可能会进一步巩固中国的优势。但对于争取开展深海采矿业务的西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福音”。
总部位于北京的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对英媒表示,一旦开展商业深海采矿活动,中企很可能终将成为行业领军者。中国一直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国为其深海采矿企业从海底带到海平面的财富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
在同一期的《太平洋学报》上,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另一篇关于深海装备技术的论文中也强调,海底采矿是中国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机遇所在。
文章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便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勘探,取得了总体上的领先优势。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海底采矿设备和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
“中国应认识到这一全球竞争格局,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战略途径,从而扩大中国在海洋权益和安全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空间。”
论文总结称,面向即将到来的深海采矿时代,中国有必要加强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深海采矿装备技术体系发展,培育深海高技术装备产业,拓展我国深海活动的利益空间。
《经济学人》《南华早报》都发现,中国在深海采矿方面的技术虽算不上最尖端,但正逐渐向目标迈进。
今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实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
此次海试中,“开拓二号”共进行了5次探采作业,创下了我国深海采矿领域的6项新纪录,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也正式入列,成为继“蛟龙”号、“奋斗者”号之后,又一走向深海的标志性国之重器。
“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或将主导这个行业,这是非常强劲的推动力”,《经济学人》指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