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特朗普关税政策能否奏效仍是问号,美国自以为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2-16 11:35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在特朗普即将开启他的第二个执政任期之际,中方对于他在关税和贸易等领域撒下的“包围网”有何应对之策,显然是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
12月16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了一篇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的独家专访,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何看法?中方是否应当针对“关税大棒”发起反制?如何处理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问题?这位曾担任过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持或参与过我国多个“五年计划”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都一一发表了看法,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外界一些人希望中方对关税问题发起反制的声音,张燕生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否真的可以取得成功仍是疑问,“你自以为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吗”?在他看来,企业能采取各种措施自行规避关税,中方则可以在不动用反制措施的情况下,持续扩大开放,通过深化自由贸易的方式来成为全球化的“最强音”,以此击溃保护主义这种极端主义。
同时,他也强调,面对美国的对华敌意,摆脱依赖当然是重要的,但如果只注重自力更生和进口替代,中国很可能重蹈苏联或日本的覆辙。相反地,中国应该探索一个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让世界同我们一起合作,并持续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和专注发展这三大原则。
10月19日,2024年第三期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图为张燕生发言。 观察者网
此前,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多次扬言,如果他当选总统,将立刻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至100%的新关税,并对所有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关税。胜选后的11月25日,他又威胁称,将在上任后首日,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
在张燕生看来,特朗普的说法可能是一种“谈判手段”,而且其中有许多矛盾之处,其实际行动还有待观察。同时,他的这一关税政策,也让人觉得和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非常相似——当时,美国要求其他主要国家要么升值货币,要么支付关税。而那些大国表示:“我凭什么向你们以关税的形式纳税?”这些国家选择让货币贬值。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
张燕生认为,60%的关税确实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特朗普很可能觉得贸易逆差太大是美国在“吃亏”,尽管他发出的许多威胁模糊而随意,但由于他曾经是一名商人而非政客,因此也不可不防。“在我看来,有一种共识是我们不采取反制措施。正如中国的一句名言,‘君子动口不动手’。因此,我们可以占据道德高地。”
“如果中国不对关税进行反制,会发生什么?”这是《南华早报》随即提出的问题,张燕生的回答是,有一些研究认为中方若不反制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但不反制不意味着中方不会规避这些关税。“反制是针锋相对的行动,而规避则是企业可以采取的避免关税壁垒的措施。”
“对特朗普来说,实施关税的行政成本是一大担忧。在贸易方面,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商人从四面八方运来货物,他怎么可能知道货物的来源?这可能会涉及诉讼,而诉讼可能会拖延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他必须弄清楚是否真的能这样做,需要考虑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中国在墨西哥的投资可以带来技术、税收和就业机会,墨西哥不可能仅仅为了特朗普就损害自己的利益。“墨西哥会听你的吗?你要对墨西哥征收100%的关税,墨西哥总统立即表示将进行反制。”张燕生说:“他(特朗普)把自己当成了上帝了。”
张燕生表示,中方的回应可能是要表明——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以及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都是有益的。中方会告诉美方:“如果你对我不友善,我不会与你争斗。你做错了,我为什么也要做错?”
“你自以为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吗?”张燕生的想法是,抛开反制手段,中国对于保护主义的回应可以是“不跟随”,用时间来逐渐摧毁这种极端主义。对于中国而言,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确保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动现代化,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包括对美国市场开放,与美国商界多沟通,将广大的美国商界和学术界与政府中少数极端主义者区分开来。
“对中国而言,如果存在必须发起反制的压力,那么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我认为,我们下一步采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很小。”他说道。
特朗普执政时期,在美国国会外反对关税政策的美国民众。 资料图
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张燕生提到了曾经美苏争霸时期的科技竞赛,并指出,如今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正思考中国擅长什么,而自己又缺乏什么。美国意识到,中国的优势在于工业化、工程技术和应用场景,而这正是美国最薄弱的领域。因此,美国正准备建立国家产业创新平台,与中国竞争,补上短板。
中方对此有何回应?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有或没有”的问题。美国把中国当作战争中的敌人,切断了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解决依赖问题。然而,如果我们只注重自力更生和进口替代,中国就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苏联。
如果采取重商主义“赢家通吃”的策略,中国就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日本。日本的问题在于其某些产业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与美国产生了贸易冲突——20世纪50年代的纺织品、60年代的钢铁、70年代的汽车以及80年代的半导体。当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成为世界领头羊,占据了83%的市场份额时,这激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
因此,如果中国的出口威胁到了美国的核心产业,比如航空业,美国将会全力以赴进行反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避免走上苏联或日本的老路。相反,中国应该探索一个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让世界能够与我们一起合作。
张燕生提到,去年,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3.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从中划拨5%,即165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国际合作基金,这样就可以寻找到全球合作伙伴。
中国过去做对了什么?他指出,第一,改革开放;第二,实事求是;第三,专注发展。无论面对谁,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就势不可挡。历史上,美国的那些竞争对手,没有一个是被美国打败的,都是因为自身的错误而衰落的。
“如果我们能调动每个中国人的热情并激励他们,谁能打败我们?美国、欧洲、日本或韩国能与我们竞争吗?”张燕生强调:“关键是,我们必须自己不犯错误。让他们去担心他们的问题,而我们则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