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牛腱:京都动画纵火案,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7-20 08:46

酱牛腱

酱牛腱作者

动漫媒体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酱牛腱】

7月18日,日本发生京都动画纵火案。事发当天下午,我正好去日本动画协会办事。在那里,我每隔数分钟就听到电话铃声响起,看着接线姑娘口干舌燥地一遍又一遍回应道:“不好意思,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在一次又一次的话语重复中,我感觉我的胃部下方似乎坠有一块铁,一块越来越重的铁。

过去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我喜欢的创作者或艺术家因意外去世的情况,但这次事件后,缠绕着我的情绪似乎与那些状况完全不同。在这种陌生的情绪感染下,我做的每一个动作,思考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牵动着下腹部那块存在于空想中的铁,带来一阵阵的钝痛。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情绪恐怕并不是单纯的悲痛。

京都动画火灾现场(图/京都新闻)

火灾后现场(图/视觉中国)

而直到19日看到京都动画社长八田英明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我才醒悟过来。

“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志于动画的年轻人们的未来竟然以这样一种形式落幕,我遗憾万分,无以言表。无论是对我司还是对动画行业,这都是巨大的损失。他们每一个人真的都是伟大而优秀的战友。”

这是一种绝望的情绪。

“异类”京都动画

八田英明是一位动画业内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即便是面对大量问题需要处理而面露疲惫的日本动画协会干部,提起八田社长时的情绪也稍微振奋了一些。

这位干部举出了一个略可作为慰藉的因素:八田社长出身于大型铁路企业,他的经营理念正直而真诚。在他的运作下,京都动画已然成为日本动画行业中的异类,其旗下动画师几乎都拥有京都动画正社员或是契约社员(合同工)的身份,交保交金,所以相信京都动画一定会为受害者做好善后工作。

京都动画社长八田英明(资料图/NHK电视台)

或许有人会抱有疑问,旗下动画师有社员身份很稀奇吗?公司招人天经地义,有什么异类不异类的?

然而在日本动画行业,这就是非常异类的案例。

绝大部分的日本动画师,他们从事业务的劳务身份在日语中叫做“个人事业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个体户。在一般的动画制作流程中,动画投资方和动画制作公司签订合同,动画制作公司从投资方手中拿到制作经费,再将需要制作的部分按工作流程拆分成几百几千份订单发送给动画师们,动画师依靠完成订单的报酬维持生计。

换言之,绝大部分日本动画师都是“接单干活”,他们和动画公司的关系仅仅是乙方和甲方的关系,并不存在其他意义上的保障。如果普通动画公司发生意外事故,殃及在场的动画师,动画公司并不会发生任何赔偿和善后的责任义务。

而这一劳务形态之所以能在动画制作行业大行其道,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商业娱乐产品,其单个项目的风险非常之高。或许五部十部动画里,除了一部外全都亏钱。当然,那唯一赚钱的一部,说不定就能把其他几部的亏空统统填平还有赚。但无论怎样,在大公司都要通过制作委员会形式来分散风险的时代,家小业小的动画公司又怎么敢对这大起大落的豪赌出手?最终结果便是导致大多数动画公司同样处于“接单干活”状态,无法在动画制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简单来说,动画公司就是个包工头,有活儿没活儿自己说了不算。我有活儿就找动画师做,做完这一单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单呢,到时候真没活儿了咱可养不起闲人,你说动画公司怎么敢和动画师签长期合同?所以不少日本动画公司里其实就没几个社员,有也都是负责管理制片的。管理职能只要在,有自家大项目了就拉几个个体户主创来开片,没大项目就拉几个个体户原画师帮别家打工糊口。而这也能够解答不少动画爱好者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为啥同一家公司的片,这部做得好,那部就做得烂呢?因为把控最关键质量的那部分主创的实力,其实和动画公司并不直接挂钩。

但是京都动画作为一个行业异类,他们不一样。

在经历了和其他动画公司一样给他人打工的一段时期后,依靠《凉宫春日》《幸运星》《轻音》等高质量作品的大获成功,京都动画成功成为包工头中的翘楚。而他们并未不思进取,而是试图摆脱任人摆布的包工头这一身份。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凭借前几部作品积累下的第一桶金,加之日渐雄厚的制作阵容,配合京都相对东京较低的生活运营成本,以及在行业内树立起的良好口碑,京都动画开始向自身主导的动画项目进军。京都动画,要自己当老板自己做动画,自己当老板雇佣属于自家公司的动画师。

动画公司亲自下场投资的风险一如前述。而京都动画的底气来源,便是自身对于人才培养的自信。在集中使用自家员工完成多部优秀作品之后,京都动画发现,创作动画作品和培育人才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来看一下京都动画的理念方针:

“自创业起至今,我司的方针始终不变:挑战·竭尽所能·创作人们所追求的影像·以人为本的企业。我司重视的是‘人’,培育人才和创作作品是等同的。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真诚的,以动画为核心的娱乐企业。”

这段短小精悍的真挚发言,直接概括了京都动画的成功秘诀。其中尤其强调的培育人才,更是目前日本动画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说实话,日本动画新人成长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几年那么大的困境。

严酷的“集团创作”

如果说京都动画是日本动画行业的异类,那么在以长期雇佣铁饭碗而闻名世界的日本,日本动画行业也是日本的一个异类。而究其原因,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动画制作行业的特殊性——其“集团创作”的特性,这一特性对于新人培育尤其严酷。

顾名思义。“集团”代表了动画制作劳动密集型的一面。一集20多分钟动画,两三百个镜头,几千张线稿,都要人一张张画出来,还不提之后的逐一上色、后期处理、背景合成。而几十个动画师忙得昏天黑地的同时,还不能忘了另一面——他们并非在机械工作,而是在“创作”。熟悉京都动画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想起,他们作品中一个个角色在动画师笔下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最终勾勒成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凉宫春日的忧郁》

而动画创作,需要将三维世界投射到二维画纸的绘画基本功、还需要用多张连续绘画的串联为动画赋予时间。为此动画师既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又要放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动画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当创作者们聚集成集团后,他们还需要统一共同努力的目标,建立工作的流程与机制,在互相切磋琢磨中交流技巧,更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以及不惜健康的长期坚持。

说实话,放眼整个世界,我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行业能够像动画这样兼具劳动密集和文化创意的侧面于一身的。而或许这也是动画既有商业娱乐消费价值,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一面的原因。

然而越是集价值于一身,动画制作对于人才的要求便越加苛刻。从前述可知,我们要求动画师不仅得有才华有技术,还要经过多年的训练,然后还得有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还要有合作能力管理能力。试想要求如此严格,刚出社会的新人能满足条件的能剩几个?更别提日本动画专业学校所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相去甚远,不少人都得在入行后忘记教科书从头学起。

而动画对于人才的高要求直接导致了日本动画行业的人才高淘汰率。近年来日本动画师的窘迫现状屡有新闻传到国内,数据显示他们的收入远低于日本平均水平。但实际接触过日本动画行业的人都知道,工作走上正常轨道的动画师收入不仅不低,(在不考虑平均工作时间的情况下)甚至只会好于大部分的上班族。

那些挣扎求存拉低平均收入线的往往是进入行业年限尚浅,作画水平和速度尚待提升的新人。而“尚待提升”这四个字便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字面意思上讲,能等待到提升的人才能存活,那些等待不起的,提升不了的年轻人们,很快就会在残酷竞争环境和极低收入的双重压迫下掉队,离开他们曾经寄托梦想的动画行业,只留下他们一两年间低得令人发指的收入数据,拖低整个行业平均线。

针对这一情况,不少人包括动画业内人士都抱持这样一种意见,他们认为在这个凭水平接单,凭实力说话的动画行业,被淘汰的就是跟不上行业节奏,理所当然。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动画师是个人事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苦水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这种意见某种意义上或许并没说错。但是针对刚入行不久的新人,放任自流、野蛮生长、残酷淘汰真的是最好的培育方式吗?某些创作上的才华真的不会被高节奏的疲劳工作和困窘生活所掩盖吗?整个过程中,我们真的没有因为我们的目光狭隘而错过一些本有机会在动画行业中绽放的优秀人才吗?

从京都动画主页上的招聘信息可知,京都以时薪一千日元招募新人契约社员,包括作画、演出助手、背景、3DCG,期间为一年,有机会转正。不要小看这时薪一千在日本似乎不算很高,相比较前文提及的在入行早期拼死挣扎的动画基层新人而言,这一收入已经相当不菲。而更深远的意义是,京都动画招募的新人有整整一年在有保底薪水的情况下进入日本最好的动画公司学习成长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保护,多么大的希望。

京都动画工作室招聘信息

我不敢妄下结论说京都动画与别不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就一定优于别处,但我实际看到的是这几年来,京都动画制作的作品中越来越多自社培养的新人开始崭露头角。

在自社人才充实的情况下,京都动画更加敢于主导新的动画项目。而对于项目的主导性越强,京都动画便拥有越为充裕的空间来支配动画的制作日程、预算规模、风格节奏,这也使得他们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合理地安排分配人力资源,挑战更多不同的作品风格,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对人才进行进一步的培养。这作品和人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是京都动画企业理念中所提到的“培育人才和创作作品是等同的”。

自然,京都动画的机制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实际上创作一途,哪里又会有完美二字可言?京都动画近年来多部原创作品推出后在社会上褒贬不一便是写照之一。而优先社员制度而非个体户制度的团队建设,将必然使得公司内部的风气趋于保守。而保守风气导致的则是社内结构的固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趋同。这使得一些上进心更强,有更为丰富表达欲望的刺头员工难有发挥空间而纷纷转往他处。

然而即便如此,京都动画的新人培育方式依然被业内交口称赞。即使是褒贬不一的作品,其象征基层员工基本功过硬程度的作画质量依然无懈可击。而在京都动画学成跳槽的动画师更是其他动画公司争相抢夺的对象。

我强调前面提到的一点,京都动画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初入行的动画新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这是京都动画用几十年的时间,用庞大的金钱和精力、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在日本动画行业这样一个严苛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有别于其他动画企业的机制。这一机制下诞生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不计其数,业内其他动画公司艳羡不已。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看清楚,纵火犯究竟毁掉了什么?

死者中有一位加入京都动画刚刚两年的21岁姑娘,她喜欢画画,动画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死者中据说有多位京都的中坚动画师,她们都是京都动画多年来自己培养起来的中流砥柱。

虽然还未有官方消息,但多位业内人士提及木上益治已经在火灾中遇难。他是京都首部原创动画《MUNTO》的导演。他更是京都动画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石,是京都动画所有动画师的老师。

所以我们才会感到如此绝望,纵火犯毫无理由地毁掉了过去的积累,毁掉了当今的力量,更毁掉了未来的希望。

不可饶恕。

但他依然有毁不掉的东西。动画人是不会轻易向绝望屈服的。

京都动画的创作精神,动画人对于创作的热情,他是毁不掉的。动画师往往比一般人更为感性,此次事件给幸存者造成的精神创伤不可估量。但我希望,也相信她们有朝一日能够走出阴影,重新用作品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希望。

京都动画对于人才培育的理念,也是毁不掉的。可以想见,今后京都动画重建人才培育机制时将面临的困难不是过往能够相比的。但我相信京都动画和八田社长一定会秉持他们人才与创作相互促进的理念。毕竟培育人才就是培育未来,培育希望。

而我作为一个半动画从业人士,我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位喜爱动画的粉丝,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我们还有时间去思考,去行动,因为我们还有未来。

代替那些失去了未来的人们,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日本 京都 动画 纵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