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一周年| 台湾青年有话说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3-18 17:02

江祉谊

江祉谊作者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生

【去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爆发。这一年里,台湾经历了“九合一选举”,经济持续低位徘徊,年轻人依旧前途迷茫。当初轰轰烈烈的抗议活动早已归于平静,台湾却在“小确幸”里安然度日。

太阳花学运的主力是青年学生,时隔一年,他们现状如何?学运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哪些痕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几位台湾大学青年学生。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在本土化意识冲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岛内政治生态普遍不满,但又缺乏共识,在谈及台湾未来和两岸关系时依旧忧心忡忡。这些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台湾现状的一个窗口,期待能够帮助读者对两岸形势有更好的判断。】

台湾青年一代对国民党普遍怀有不满

受访者:江祉谊,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生;荀明阳(化名),台湾大学硕士生;常轶洛(化名),台湾大学硕士生。

观察者网:去年3·18学运期间,你有没有参加相关的活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吗?

江祉谊学运开始的时候,我到过现场,也去过议会内部,这里也是学运的主战场,孙中山先生的相片还挂在中央,周围有很多横幅。我当时觉得现场已经很多人了,不差我一个,并没有真正坐下来抗议,或是参加发表言论,索性逛逛就离开了。

现场人来人往,但还是很有秩序,也很有规划地在发放文宣品,垃圾分类做的很彻底,也有很多热心人提供餐点。另外现场也常有人在唱口号,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的意见。太阳花的机制就是让很多人畅所欲言。

这也是很吊诡的事情,台湾教育教给这些大学生民主和权益概念,才有了“反服贸”抗议,即便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反服贸”反的是什么,但同时,也教给学生守法和秩序的概念,所以抗议现场很有秩序,这大概是台湾教育既失败又成功的地方吧。

荀明阳:我曾是学运的参与者之一。在大学时我就参与学生会,还参与反对两岸各种服务贸易的青年组织。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前,台湾也曾签订过多种两岸协议,可惜的是,并无多少中下阶层青年受益。这一代台湾青年,也是台湾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无法取得两岸正常交流的任何好处,相反地,利益都被亲近国民党的政商集团把持,我认为这是台湾青年所无法谅解的。

然而,针对为何占领“立法院”,事后回想,可能和马王政争的关系更大。“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故意调开警察,才让抗议学生和群众冲进“立法院”成为可能。

常轶洛:去年因为身为替代役,禁止参加任何政治性活动,也就没有参加学运活动。

观察者网:学运的导火线是“反服贸”,但根据当时的一些媒体报道和现场参与学生的反应,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所谓服贸协定是什么,只是“逢中而反”,也有人是为了增加政治资本,还有人只是凑热闹。你对学运的这些诉求是如何看待的?

江祉谊:我觉得这是后续事件发展,学运刚开始当然有很明确的理念,国民党在服贸程序中本身缺凡正当性。但对于学生动员来说,就有点以“中国”为主的意思,而“逢中必反”也是后续事件检讨中,有人对当时氛围的论述而已。

荀明阳:我认为这是国民党的操弄,一直以来让人们对台湾的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民众及青年——观察者网注)和民进党有所误解,民进党的台独诉求和现场不少政客的态度固然有些不一,然而,需要让人民了解这个协议的责任应该是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而非反对的人民,人民基于忧虑,本来就有权利去质疑这样一个牵涉重大政治经济变动的政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国民党不正视自己六年以来的无能施政。国民党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反对党在“立法院”根本无法过半数,人民与其说是反对两岸服务贸易本身,不如说是不满于两岸政商集团垄断大陆让利。

各种反政府阵线,带有利益驱动性是自然的。但这个问题的起源,仍然在于国民党的施政失败,政治经济民不聊生,加上“立法院”的“立法程序”严重违法,根本性地冲击台湾人民对于政府威信的信任。最后,两岸协议其实不只服务贸易一项,但台湾人民却无法获得利益,透过正规途径本分打拼的台湾年轻人苦无前途,能不抗议吗?

常轶洛许多人的确不清楚反对服贸的具体理由,但是“立法委员”张庆忠三十秒通过一个议案的情况实在不合常理,透过全省的媒体大肆放送,令众多台湾人民不安,对于服贸许多人或许不明了其本质意义,但知道它是事关台湾重大利益的议案,如此轻率作为势必引起反弹。

观察者网:可以说,正是年初的学运,为这一年台湾发展定下了基调,这一点在年末的“九合一选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至于学运的后续影响,也必将持续不断。一年过去了,从自身思想包括周围人的言行来看,你觉得学运对台湾年轻一代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台湾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江祉谊:这次学运中,学生青年积极参与公共政策,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能力改变社会。台湾青年以前觉得民主是件理所当然的事,遇到的问题好像都和自己没关系,突然间有一项政策好像会影响自己的生计和未来,所以才会有感而发地跳出来,为自己的权利发声,更积极参与投票,这对政治和社会都有正面影响,让政府对于政策的解说和内容不敢掉以轻心。台湾社会沉迷太久了,需要这样的精神,但这种精神该以何种方式诉求,恐怕还需要仔细考虑和反思。

荀明阳:在两岸政治上,北京必须正视台湾问题的严峻性。国民党从蒋介石开始,一方面宣布反对台独,却因为根本无法反攻大陆,而不断将“中华民国”等同台湾,口中称呼“大陆”,但在台湾人民的生活中,根本性地把中国大陆跟台湾分为两个国家来谈,下意识地反对法理上的台独只是因为惧怕解放军攻击台湾,但对于大陆的政治局势和当代发展,有认识的人其实不多,能认同的更是凤毛麟角。

从这点来看,可以发现不论国民党或者民进党,台独论述已经萌芽,以“中华民国”作为台独旗帜的号召已经深植台湾青年人心,纵然每年有多数青年到大陆工作、学习,但是他们鲜少愿意一辈子定居大陆。台湾人对于“中华民国”的认同已经透过台湾的法律和政治,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我觉得这是大陆必须高度严肃看待的问题,也是北京必须有所区别的议题。

国民党并不会特别照顾大陆感受,他们只是想要垄断大陆的通商红利,以及把人民解放军不放弃对台动武的军事威胁,作为对付民主进步党的选举宣传武器罢了。如果北京无法警觉此一问题,将很难粉碎“中华民国”的信仰,台湾人民也不会认同统一。

常轶洛身边许多人因为反服贸抗争开始关心时事,由于国民党政府粗暴镇压学生,因此许多年轻人对国民党政府特别反感,年轻一辈对国民党,以及与其过从甚密的大陆政府,感到越来越不信任。

学运对台湾的重要影响,在于唤起公众对公共事务的重视,但很多面向仅止于表面,未必会激起更深刻的了解。此外,台湾人普遍容易健忘以及一窝蜂的个性,对台湾是否有长足的影响,仍尚待长期观察。

观察者网: “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当时就有人分析学运对国民党、马英九的负面影响。你怎么看二者的关系?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的惨败,是因为忽视了台湾世代交替中年轻一代的力量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江祉谊:学运鼓舞青年人愿意对政治产生兴趣与了解,其中也让青年对于国民党在“中国议题”与服贸议题上产生意见,在“九合一选举”中,这些人会愿意出来投票,用选票来反映自己的情绪。当然国民党对于青年这块也疏忽很多,没有预料到可以造成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九合一选举”时,我帮忙给台北市大安区国民党候选人王致雅助选,她最后高票落选。我觉得有可能是3·18学运之后,选民对国民党不信任,整体支持度不高。其实侯选人本身非常努力,对教育议题也非常专心,结果非常可惜。

但也有很让人感动的事情,“九合一选举”结果出来的第二天,有五六个年轻人从南部坐火车来台北国民党党部要求入党,其实现在入党很容易,网上登记下就可以了,但这些人还是亲自坐火车长途跋涉而来,就是想用行动表示对国民党的支持。

荀明阳:国民党的惨败跟台湾青年的转向当然有关系,但也别忽略了制度因素。台湾的选举制度对于国民党本身就有优势,而这样的大型抗争也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此,长期来看对国民党仍然是有帮助的。国民党内的派系比较复杂,青年的升迁除了太子党以外,也就是跟着实力派政客才有升迁管道,当然会输给接地气的民进党。但对于马英九而言,他的家族都在美国,拿美国护照,成为外国公民,对他有何影响呢?反倒是国民党,比较有可能在失败中转型为更加巨大且隐忍的政商集团。

常轶洛国民党选举惨败,太阳花学运的“反服贸”抗争是个引爆点,不过长期而言在于政府与财团垄断了大陆对台善意的让利,内部径行分配资源而不分给普罗大众,台湾人并没有因为交流而坐收实益。服贸是关系台湾利益的大事,学运的抗争是台湾人民不满的出口,国民党政府这几年来挂着“中国”名号行“独立”之实,以及一连串倒行逆施的作为,贪污腐败,才是根本主因。

学运一代能否成为新一代政治中坚力量,有待观察

观察者网: 学运之后,普通台湾人的生活很快归于平静,学运成了一个遥远的诉说。实际上,台湾经历的类似政治动荡并不少,但变革性的影响有限。这是不是意味着,类似学运这样的激进运动只能带来短期震荡,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困境而言,有没有效果?

江祉谊:台湾人普遍很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对政治有很多激情,但是很少化为行动力,这一次着实让人看见台湾社会的凝聚力。台湾的社会运动已经停滞有段时间了,普遍处于安逸状态,但是3·18学运让青年们觉得,只要说出自己对于政策的不满意,一定会有其他认同者来支持回应,台湾政府后续也确实注重起青年的想法与意见,“11·29九合一选举”结果就是发挥民主精神的一部分,已经用选票扭转了许多原本属于蓝营的票仓,让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不得不注意和新生代的落差与隔阂,设法让政策落实到年轻族群上。

荀明阳:如同提问,激进运动只能带来短期震荡,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困境而言,实际解决效果不大。因为所有的台湾问题都根源于两岸问题,作为长期“执政”台湾的国民党,不可能放弃“中华民国”国号,退而以地方政府自居,对于民进党而言,也不愿意屈就大陆的威胁。因此,每次的抗争轰轰烈烈,人民争取到的制度变迁却有限。这正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悲哀,缺少一个强而有力、能够针对自己设计良好的反腐败机制,让国民党长期垄断台湾资源,却又不愿意真正统一,甚至还把子女送往美国,搞得台湾认同混乱。

常轶洛台湾民主政治的困境,在于公民并没有积极参与的心,以及民众对大趋势及自身利益的理解不够。台湾人普遍不爱抗争,但是民主政治的运作,是以公民参与为核心,大多数人却只沉浸于自己的小生活。如此不合理的制度在台湾行之有年,已经亡国的前朝旗帜依然在台湾土地上飘扬,显示着台湾人的无知与荒谬。没有公民参与的民主制度,自然不会有动能,自然就会使少数政治精英有把持政权的机会。

台湾人的问题,在于资讯封闭,缺乏国际观,很多事情只从本岛利益出发,缺乏大局观以及战略思考。核心问题不除,民主政治将没有存续的能量。因此,在这种本质未改变的情况下,能否推进台湾向前,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观察者网: 3·18学运不由让人想起1990年的野百合运动,当年的学运世代如今很多也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中坚力量。那么,这次参与学运的青年,会不会也像当年的参与者一样,成为潜伏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会把台湾带向何处?

江祉谊:学运的领导人物陈为廷后来被推选出来选举新竹“立委”,但因为个人私德问题不得不宣布退选,民主活动就是如此,如果成为社会发声者或是社会改革者,就有机会成为政治人物。50多年的民主熏陶,让台湾人对于充满热情与改革的人,都会予以接受和了解,只要个人特质与政治理念能被政党所包容和接受,就有可能成为下个政治人物。但人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排除有些人仅仅是为了个人资本来政治做秀。

大陆与台湾问题已经不是过去20年间的两岸问题,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更具复杂性,彼此之间的人才与经济依赖已经到了唇齿相依的程度,连民进党也无法再像以往做出二分法的选择。所以未来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在选举上对于两岸议题的操作都要更加细致与谨慎,毕竟有广大的台商在大陆设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两岸人民的生计问题与台湾未来的经济走向。

荀明阳:我觉得这股力量会让两岸关系越走越遥远,大陆一直以来把国民党当做两岸的代理人,国民党可以恣意地蒙混大陆,并且在台湾的内部政治经济建设上一塌糊涂,然而,即使民进党上台,顶多也只能推动有限政策,原因在于台湾的制度本身运作不良,实行西方民主制度导致效率降低,公共管理也总是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还有官僚腐败与政商勾结,比如黑心油,不只毒害台湾,更是毒害大陆。

未来两岸势必要强化民间沟通与青年交流,让台湾青年能够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在中国梦下茁壮成长,能够具体、可能地参与大陆发展,或许需要长期积累,但是在经济条件改善下,必然排斥“中华民国”和国民党,也排斥民进党,进而拥抱两岸统一。

常轶洛对于台面上这些学运领袖的发展,我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尚难定论,况且有些人的风评甚至不是很好,网络与通讯传媒的发达,会暴露这些人过去不堪的纪录。因此,他们能否成为新一代政治中坚力量,有待观察。

不过国民党执政后,乃至于学运爆发,台湾大多数人对国民党政府反感,进而对大陆政府保持越来越多的敌意。根据数据调查,台湾人赞同自己是独立主权国家的比例越来越高,与国民党贪赃枉法脱离不了关系。鼓吹台独的势力如日中天,这对两岸长期的稳定发展,将产生大大不利的影响。

新一代台湾青年的意识将更加凝结,会越来越排斥外部势力,社会共识将会朝向独立自主的方向逐渐合一,这一点确实令人担忧。

责任编辑:小婷
反服贸 台湾 太阳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