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衍资本金鼎:投资中国经济真正的压舱石,我们是认真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0-21 08:14

金鼎

金鼎作者

沃衍资本合伙人

大橘

大橘作者

一群讲大局的财经观察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橘财经”】

采访/张广凯

从1.2亿美元一台的光刻机,到华为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2020年,人们已经深切意识到,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之路,决不能再依赖于封闭的体制,市场化资本运作才是唯一出路。可是,社会资本投资于制造业,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2020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上,我们遇到了沃衍资本合伙人金鼎先生。与那些在互联网风口浪尖赚足眼球的明星投资机构相比,沃衍资本或许对普通人来说还有点陌生。但如果你看看他们的投资标的,德龙激光、帝奥微电子、建龙微纳……就会对他们肃然起敬。

金鼎先生有着显赫的产业背景,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曾任飞利浦集团全球战略与业务发展总监,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顶级研究所近20年的工作经验,如今在沃衍资本负责半导体相关领域投资。

如今,越来越多这样优秀的中国技术专家,正在从大型跨国企业回流国内,引入发达国家的产业和资本市场经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性升级。

那么,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凭什么吸引到了空前的资本和人才关注?中国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相比究竟如何?大橘跟金鼎博士好好聊了聊。

大橘:沃衍资本的投资方法是什么?我们注意到,沃衍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科技的投资机构。为什么在互联网创投火热的环境下,会去选择制造业投资的方向?

金鼎:简单的说就是“聚焦科技,投资面向未来。”

毋庸置疑,互联网创投的火热反应了过去二十年左右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不管是京东还是拼多多,都在这一波互联和互通的快速商业沟通中迅速成长,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外的竞争对手。

但是面向未来,特别是当下风云变幻,黑天鹅成群的国内国外形势,作为中国的投资人,我们应该十分清楚的认识到,模式不是一切,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产业才是我们社会的压舱石、支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回归到影响我们工作生活以及商业的基础建设和制造等方面。

在这些领域里,有非常多的进口替代的空间,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我们在尖端材料、先进设备以及设计工具(EDA)方面的自给率都是在个位数,特别是EDA可能还不到1%。这当然就给我们的创业者,特别是掌握了先进技术,拥有比较完整的创业团队的项目,极大的成长空间。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相关的制造领域,由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经济上长足的长进,国家的内需市场在企业级和消费级都是非常庞大而且持续增长。过程中由于前期外需和内需的共同作用,我们已经构建了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另外,我不得不重点提一下,中国企业强大的企业执行力和因之而生的产品迭代更新的速度。在全球的视野下,绝对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综上所述,作为投资人,一定会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来推动国家制造产业的成长。

在推动国家制造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相信科技。一方面,科技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率提升,产品的差异化,为企业建立足够的护城河;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沃衍资本团队的构成有关。我们的投资团队,每一位都是在海外,世界500强公司里有过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了深厚的产业知识,特别是对产业的前瞻以及全球的竞争格局有深入的认识。我们要做我们懂的东西,我们要做我们可以为LP负责的领域。所以我们坚守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科技。

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制造业的回报。广义来说,在短期内比,的确比不上互联网相关的投资。但是由于我们是挑剔的投资人,我们关注的是真正在科技上有创新的企业,不管是先进材料、先进设备还是先进制造工艺,他们的壁垒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上市之后,特别是在科创板的推出之后,给投资人带来的回报还是非常不错的。另外,由于制造业本身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硬件,软件以及大量的研发,很少出现互联网或模式投资的“一地鸡毛”的现象。在长期来看,制造业投资组合的回报还是比较稳健的。

当然,即便是在制造业的选择上,我们也还是比较聚焦和专注的。比如半导体和显示,5G/AI;比如航天航空及新能源相关的产业,在未来的数字变革的大趋势下,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同预示着中国这一波巨大的制造业升级。我们不但可以是见证者,更可以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大橘: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创新能力处于什么水平,跟世界先进水平有哪些差距,进步速度如何?

金鼎:我觉得把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笼统而论的概括在一个水平是不足取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行业里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比如我们在高铁、特高压的创新上,就可以当仁不让的说是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然而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却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和日本、韩国等地还有相当的差距。不过我觉得对于创新,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仔细的审视。

一类创新是颠覆性,通常也是比较原创性的(比如可回收卫星,高端数控机床等)。我们中国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里多少是和我们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其后的产学研结合的能力相关的。当然也和我们社会给予这类创新的认可度,回报率相关。这是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领域。它需要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完成了“温饱”问题,有了一定的利润积蓄后,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共同发展。

而另一类是相对渐进的迭代式创新。我觉得中国制造业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我们对于产品的成本相关的创新其实还是相当领先的,我们的进步速度是世人共睹的。不是有一句笑话吗,只要是中国人能做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做到白菜价。正是因为如此,全世界最优秀的苹果也没办法说走就走,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实在是强。

话又说回来了,这一类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企业创新的舒适区,相应的研发投入不是很大,投资的期限不是很长,往往成为企业再升级的障碍。

大橘:您曾在飞利浦等国外知名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国外研发环境跟中国有什么区别吗?

金鼎:其实国外企业在对于研发的态度和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一方面你会看到以硅谷互联网创新企业为代表的,自由、宽松、愿景驱动的研发环境。同时你也能看到一些欧洲的百年老店(飞利浦、西门子等),他们的研发环境更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更加侧重于生态圈建设。其实都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的。

最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一方面我们还是存在着大量比较传统的,以工程开发为主题的研发环境,更侧重于产品的应用性、经济性和迭代升级,在原创性和基础研究方面相对比较弱。另一方面,有许多海归创立的企业,或是一些本土大企业也在逐渐地应用国外的一些研发理念,来构建自己的研发部门。还有很多国外跨国大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总部(谷歌、微软、飞利浦等的研究院),在他们的研发部门,你甚至感觉不出国内外的差距,目标设立、绩效考察、团队协作等都十分相似。归根到底,研发是关于创新创造,你所创造的环境一定要有激发、激励的作用。

当然也许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过往财力、经验、人才的储备都比较多吧,整体科研人员的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不是那么功利性。在他们的研发环境中,针对短中长期的研发能够以组合的方式存在。在一些比较基础的领域,企业跟大学院所的连接也更加紧密而有成效。我觉得最近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比较重视,渐渐显现出了一些结果。

总结来说,我并不认为哪一种研发环境就一定是好的,其实就像你问哪一件衣服是最美的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德龙激光全自动激光切割设备

大橘:沃衍资本的投资人中有不少国际资本,它们对投资中国制造业的热情如何?

金鼎:我们公司的国际资本主要是世界500强企业内部的战投资本,主要来自欧洲、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总体上,他们对于投资中国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一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中国不断开放的巨大市场,以及相关的资本市场,希望能分享中国企业成长的红利。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最近不断加速提升的创新、创造能力,也已经到了值得发达国家学习的地步。中国的一些领先企业,或者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或者具有超强的成本创新能力,虽然远远够不上国际巨头的规模,但是在一些聚焦市场里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苦头和启发。所以他们非常高兴尝试和沃衍资本合作,来探索如何分享这些进步和能力。

大橘:中美政治关系的紧张会如何影响国际合作交流,海外资本对中国崛起的态度是怎样的?

金鼎:到现在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中美政治关系的紧张,对中美之间合作的影响可能是比较负面的。特朗普的许多政策绝对是反全球化的,对全球供应链是存在伤害的。

但是我认为危中存机。一方面美国的大型企业和有识之士,也会思考这样的“逆全球化”对他们自身可能起到的伤害。所以,我估计其实他们经过周全的考虑之后,反而会在民间层面上采用一些对冲手段,缓解对其供应链的破坏。另一方面,其他没有和特朗普一起“狂舞”的经济体,在这一环境下审时度势会和中国加强合作。

西方对于中国的崛起,从来都有着复杂的心情。这跟任何一个人在承认失败或者落后时的自然反应是一样的,从拒绝到无奈,再到承认,最后回到合作。

其实海外资本是比较清醒的,部分原因是资本逐利的本质,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他们不停地加注中国,同时也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这种状态可能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可以一边等待各国政府走完前面说的应激反应过程,一边继续渔利。

大橘:目前沃衍有哪些成功的投资案例?这些投资对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金鼎:我们过往有不少成功的投资案例,比如激智科技、帝奥微电子、建龙微纳、鲁信新材料、中科极光等。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却不能一概而论。虽然这些投资对象普遍具有国内绝对领先,兼具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产品,但是每个企业其实都有他们的特色。像是激智科技在光学薄膜扩散膜已经做到了全球排名第一;建龙微纳在吸附类分子筛产品方面也做到了国际靠前的行业,于2019年年底IPO顺利登录了科创板;在模拟半导体IC设计领域的龙头帝奥微电子对模拟芯片市场应用的敏感把握,其核心产品在LED照明IC芯片、USB2.0/3.0产品IC芯片、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IC芯片、高效率的电源管理IC芯片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视频的IC芯片。还有鲁信新材料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中科极光对前瞻显示的快速突进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因素与人相关,与企业家创始团队相关比较软的核心竞争力却是我们极其看重的。比如团队的平衡型,“科学为导向的企业家”。比如开放性和学习能力也决定了企业在不那么顺利的时候能否安然转型,或是广泛的利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等等。

作为总结,我想说,技术、产品、市场最终都是人所具有的,不管在哪里,东方还是西方,哪种产业,人都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广凯
制造业 中国制造 风险投资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