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国降息是“正确决定”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1-24 12:52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作者

1843年创办于伦敦

【中国降息迅速引起了市场反应与国际关注。除了在诸多评论中都被提及的企业融资问题外,《经济学人》还以相当篇幅论述了“利率自由化”。

中国两年多来首次降息,这成为一个强大的信号,证明中国政府要对正在放缓的经济增加支持。就像命运的安排一样,降息正是我们本周(观察者网注:指上周)对中国货币政策提出的呼吁。但我们不能自称千里眼。我们没有预料到中国央行动作会这么快;大多数分析师或投资者也没有预料到,消息宣布数小时后,对中国需求敏感的股票、商品和货币已经收益颇大。

从GDP的简单角度看待本次降息总是很有吸引力:低息代表中国已将政策转为支持增长的立场,或者将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上述观点反映了某些无疑的事实,但以下两个方面却显示,该决定的确要更加复杂和有趣。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已尽力强调,降息,事实上不是关于增长,经济正在“理性”增长。关于本次降息,人行更强调的,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帮助陷入困境的公司这一需要。而针对降息的膝反式批评指出,在中国,债务已经太高,降息只会鼓励更多借贷。但过去一年中,利率过高令企业不能减债。由于生产者物价处于通缩区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真正的融资成本实际上高于8%。更低的利率和略高的通胀,将使企业得以更便宜地再融资,并及时减少自身的债务负担。

这当然不是中国政府降低融资成本的首次尝试。9月以来,政府已向银行提供近8000亿元(合1310亿美元) 中期贷款,条件是这些银行要降低对小企业的贷款利息。就在本周(观察者网注:指上周),国务院承诺增加存贷比弹性,为银行解放了更多可借贷资金。央行对出现问题的货币市场短期注资,速度一直很快。不过,这些努力并未达到效果,它们的聚焦点过于局限,人行的缺乏透明性也让外界对它的真正的目感到困惑。11月21日所宣布的这一消息堪称可喜的变化。现在,如果中国没有继续降息和增加注资倒令人惊讶了。

第二,这是中国向利率自由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前,银行已被准许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设为基准利率的1.1倍;现在则扩大到1.2倍。银行间吸储竞争应确保最终让市场获得可能的最高利息。降息前(较3%的基准利率高出10%),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是3.3%;现在很可能保持3.3%(较2.75%的基准利率高出20%)。与此同时,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基准水平被降至5.6%。理论上,贷款利率已经放开,没有下限;事实上,银行家们称,他们仍在寻求降低贷款利率,到基准利率以下。

通过收窄存贷款利率的边限,人行正迫使银行为储户提供更接近实际市值的货币。人行也简化了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这给银行制定自己的利率设定路线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长期任职央行行长的周小川早前誓言,将在两年内迎来利率自由化。这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中国现在离这个目标已更近一点。最近几个月一个经常听到的观点是,人行不能放松货币政策,因为这样做将破坏其在金融系统释放更多市场活力的努力。这听起来总是沦于空泛。降息表明,改革和放松货币政策可以同步进行。(本文11月21日原载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标题为“China's interest rates: The right call”,王璐菲/译)

责任编辑:王璐菲
降息 央行 中国央行 中国货币政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欧洲战略自主正触底反弹,对华合作能更好认清方向”

习近平抵达贝尔格莱德,塞空军战机为专机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