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如泽:小确幸也不确定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1-12 00:00

纪如泽

纪如泽作者

独立撰稿人

“我们台湾就是酱紫”,因为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就可以“慢慢地就像种一盆花一样,慢慢地让她开出花来”……台湾著名小确幸旗手龙应台女士这段“花的姿态”言犹在耳,未曾想10月30日,龙女士又有了新的论断。她说,“台湾不能都以小确幸为志愿,否则不知道船要开到哪”。所以,纯净美好的小确幸也不确定了?

小布尔乔亚式的小确幸

小确幸的梦想,算得上台湾小时代里小布尔乔亚式的一场小革命。这些年来,由著名诺贝尔陪跑作家村上春树发明出来的“小确幸”,基本上是台湾年轻人对生活的全部想象。如果对这个带着日本气息的词汇尚有些生疏的话,那么我说“小清新”想必读者朋友大都能会心一笑。

龙应台出席“第十二届华人企业领袖远见高峰会”时发言称“台湾不能都以小确幸为志愿,否则不知道船要开到哪”

之所以叫“小确幸”,意指“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据说,“小确幸”的感觉就在于小,每一枚小确幸持续的时间3秒至一整天不等。而开一间咖啡馆、来一段小众音乐,搞一次环保和关心有机农场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在周遭世界风云变幻之际,他们更愿意选择埋首美食后赞一声“好Q!”。

为了让小确幸们能够成为文化、博得认可,台湾一众文艺界人士颇费了一番心思。以“反服贸”为主旨的“太阳花学运”期间,面对大陆主动释放善意的服贸政策,台湾导演魏德胜曾为太阳花里的小确幸们代言称,“我害怕。是真的很害怕。害怕为了赚大钱而失去原本的脸孔。”这“返璞归真、淡泊名利”之理念,近来港台文艺界人士倒也有几位共同分享,比如前几日还有新片上映的九把刀。

选择拍《海角七号》、《KANO》的魏导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赚大钱的事儿近期恐怕也不太可能发生,大可安心等等一个人咖啡什么的,而“脸孔”的事,到底失没失去还得两说。不过,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赚大钱、有大梦想和“穿棉布长裙、等一个人咖啡”似乎也并不矛盾,毕竟稳定繁荣的经济状态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重要基础之一。

确定的幸福美好这样的梦想本无可厚非,然而假装成有民主优越感的小确幸到底从何而来?小确幸们的生活真的如同那些故意失焦、模糊背景、慵懒冗长的文艺电影镜头一样美好吗?假如真的有大梦想可追、有大钱可赚,民主的台湾年轻人真的都愿意一直小确幸吗?

“22K小确幸”与不敢抬头的梦想

台湾这几年,同“小确幸”一样流行起来的还有另一个词——“22K”,本意是指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收入,22K即两万两千新台币(按2014年10月31日汇率,合人民币4412元)。

22K这个数字起源于2009年3月1日,台湾当局启动的一项就业辅导计划。由台湾当局向部分大学毕业生提供每月2.2万新台币薪资并外加劳动健保,辅导他们进入职场,实习工作为期一年,俗称“22K”。

作为小确幸另一面而存在的“22K”对台湾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更具概括力一些。就读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的大陆学生余泽霖10月8日在台海网刊文,以亲身经历描绘了22K小确幸们的生活:“我在台北读大学,身边的台湾同学不管是什么科系,大多都有平时打工的经历,不少同学还是一次打着两到三份工,通常是在便利店当店员,去餐厅或饮料店当服务生之类比较辛苦的工作。问起他们为什么打工,我都能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一个是为了自己平时的花销,另一个是为了还‘学贷’。”

10枚小确幸

余同学描绘的景象似乎和地处东亚门户的宝岛,一直被西方社会标榜为“民主灯塔”的外界印象有不小的出入,照理说地理位置绝佳,制度先进优越的台湾理应人才济济,经济繁荣。但近年来台湾产业升级的困难,经济发展的滞后等已成不争事实。否则,罹患癌症的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也不必抱恙感慨“台湾产业跟我一样病了,充满了困难与危机。”

台湾产业病的有多重?今年7月份,台湾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不断上升,台湾20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整体失业率的3倍多。青年整体失业人口为21万人,占整体失业人口的45.53%,失业超过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也占到了长期失业者的约40%。数据的背后,是台湾当下的经济格局与社会结构正扼杀着年轻人上升空间的现实。

十年内,台湾民生所需食品价格上涨25.6%,而平均薪资只上涨了11.2%。在青年之中,主要工作收入未满3万台币(折合人民币6058元)有高达123万人,占整体青年有工作收入者的61.3%,在过去的15年,台湾整体薪资不升反降,连带产生了无数青年无法负担学贷、房贷,不敢结婚生育的问题,更导致了大批台湾优秀人才外流。

余同学在台湾求学的三年间,目睹许多台湾大学生即便努力于主修学业,甚至辅修、双修其他课程,积极参加活动。但暂且不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价值,即便只是争取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也并无机会。转过各类资本打着文化名头交织出的幻境,“小确幸”的背面,是“22K”台湾年轻人喘不过气的现实。

终于,鲜有机遇、疲于现实的台湾年轻人们不再愿意去竞争打拼,而是循着“小确幸”描绘的未来,选择穿起棉布长裙开咖啡馆,或者逃进旅游进店开文艺民宿梦想着安逸的小日子。幸福的概念被一再缩水,而梦想的型号也削减到卤蛋大小。

小确幸与大时代

就在半年前,台湾乐评人张铁志还曾在“太阳花学运”期间刊文,向两岸的“小清新”们发出召唤,坚称小清新是新一代民主主体,而他们追求“布衣美食咖啡馆,音乐环保新农场”的权利不可侵犯,想不到这豪情壮志竟成强弩之末。

10月30日,早在2012年就持有大陆国债的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女士,出席“第十二届华人企业领袖远见高峰会”时发言称,“台湾现在流行讲小确幸”,好像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目标,“但总有一天还是要从小确幸走出来,看到广大天空、看到严峻未来”,“台湾不能都以小确幸为志愿,否则不知道船要开到哪”。并且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们,能给台湾未来一个信念。

咖啡的醇香并非幸福的全部味道

诚然,小确幸的美好温暖值得追求,华丽或朴素的梦想每个年轻人都应当拥有。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时代里,个人的幸福美好同社会的发展进步永远无法切割。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便是那些渴望躲进深山老林的当代犬儒主义者,仍是割舍不下一根联通外部世界的网线,还得10兆以上。

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追求幸福之际都无法抛弃对于社会与集体的责任,对于国家和历史的义务,这恰是社会人的意义所在。一个只剩下小确幸的社会,或许可以在咖啡美食间获得愉悦温暖,但无法抵挡大时代的严峻现实。谁又能想到,素以美食著称的台湾,会历经毒淀粉、塑化剂、地沟油、馊水油的反复洗礼。如今至少有11个国家与地区,拒绝台湾食品入境,损失达百亿元(新台币)以上,这样的小灾难,在今天的台湾接连不断。

抱着几分鸵鸟心态不敢抬头正视时代梦想的小确幸,尝到的咖啡醇香和甜品甘汁其实并非幸福的全部味道,花盆里被反复侍弄的多肉植物也不是美好的整个形状。时代大潮,波涛汹涌,在风云际会的当下选择担负起社会的责任,选择更广阔的视野,把放大的梦想镶嵌进时代而非饭盒之中,让追求更多人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美好生活成为奋斗的目标,或许那一刻,幸福的味道将浓郁许多。

责任编辑:李楚悦
台湾 台湾年轻人 龙应台 小清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