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严禁中国参与太空合作 这次美国怎么松口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05 16:17

科工力量

科工力量作者

提供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专业点评

北京时间6月4日5时7分,美国肯尼迪空间中心。SpaceX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将中国空间科学项目首次送入国际空间站,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我们这次中美合作的突破,可以为更多中国科学项目利用国际空间站提供借鉴和经验。”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表示,他是这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空间环境致生物微进化规律实验载荷”的负责人,这个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是首次在国际上利用空间环境开展“微进化”研究。

他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通过这次合作,美方应了解中国科学家是敬业和专业的,是国际空间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不是洪水猛兽,今后的合作应该是大势所趋。”

中美航天合作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曾有过“蜜月期”,此后,虽然中美两国的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深化,航天合作却陷入冰点。特别是一位叫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的共和党众议员,他阻止了中美合作共同探索星辰大海。

在美国版知乎Quora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中国不是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下,有答主就挂出了这位议员的照片。这位名为Robin Daverman的网友,在一段话就开宗明义:中国想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愿意为此工作并投入资金。然而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中国参与。多亏了这位把中国称为“邪恶帝国”,并以阻止中美在任何项目(包括空间探索方面)上合作为己任的议员:Frank Wolf。

2011年3月,在Frank Wolf的鼓动下,当年的拨款法案硬是塞进了一项特别条款,以“反间谍”名义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人士”。这就是备受诟病的“沃尔夫条款”。

当时,有一名曾在NASA工作的中国公民Bo Jiang在即将回国时被联邦调查局人员拦下。他被控携带可能藏有机密的电子设备。虽然事后该中国公民被证实没有携带机密,但是美国方面还是因此大炒“中国间谍威胁”,其中最积极的就是Wolf。

他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这名中国人“正在进行间谍活动,并接触了高度敏感文件,包括导弹中的高科技成像技术源码、无人航空设备和中国政府渴望获得的其他技术”。由于没有查到任何证据,后来竟称他电脑里有“黄色电影”。事后,颜面丢尽的Wolf忙从官网删除了有关声明,但他借机促使国会推出了更严格的法律,对中国籍研究人员参与美国的科研活动予以限制,还是得逞了。

按照对华禁令,中国所有国有机构,包括研究所、国有企业,都不得与美国航天局合作,甚至中国媒体都不得进行相关采访。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搭载许多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前往国际空间站。然而,就是因为“沃尔夫条款”,NASA取消了已经承诺给予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6名中国科研人员申请参加2013年的开普勒科学会议时,虽然讨论的是万亿英里之外的行星问题,却被拒之门外。拒绝科研人员出席本专业的国际研讨会,仅仅是因为他的国籍,让多名美英重量级天文学家都纷纷表示不满,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学家费希尔教授的团队一致决定退出会议,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林托特则称这种荒谬的做法“简直退回到了冷战时代”。

Wolf则发表声明,将会议拒绝中国科学家的责任推给NASA,认为其对“沃尔夫条款”理解有误。“国会2011年的规定主要限制(某些美国机构)与中国官方的双边合作,而非多边会议。有关规定对中国人个人参与的活动没有限制,除非他们是中国政府的官方代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也只好承认,是NASA中层人员曲解了有关规定的适用范围,并且没有征求总部意见,因为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正处在部分“停摆”状态。

当Wolf在2013年底宣布退休,这成为当时中美两国航天科学家们奔走相告的好消息。但两国航天合作并未就此破冰,由于“沃尔夫条款”依然有效,2016年10月,第二次中美民用航天政府间对话上,双方就太空碎片等问题做了深入讨论,但切实的航天领域合作仍是敏感话题。有一位NASA的高级雇员说:“如果一个和我职务类似的中国人来这里,我甚至被禁止给他买一杯咖啡。”

这次,中国实验首次登上国际太空站,是通过商业合作突破了美方限制。2015年,邓玉林团队与负责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私人企业NanoRack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将实验项目送上国际空间站。

据邓玉林介绍,尽管项目得到了NASA批准并报告给美国国会,但一直以来仍然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曾遇到很多困难,既有项目本身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困难,又有对美方航天项目体系不太熟悉的困难,更有涉及到中美两国法律政策的困难。

中科院院士顾逸东认为,这件事情只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国外公司购买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应用资源,并非中国与NASA直接开展的科研合作项目。此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恩怨将就此消弭。

邓玉林教授(左)团队向美方交付空间生命科学载荷/大公网 图

不过既然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这样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正如有国外网友在Quora评论Robin Daverman的回答时说:太空探索,应该以整个人类的名义来进行!

但鉴于特朗普的顾问不久前才说过:“要向中国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美国打算在太空中保持毫无争议的主导地位。”对喜欢搞大新闻的特朗普任期内,同样喜欢搞大新闻的NASA,我们只需要继续淡定就好。

本文由“科工力量”内容团队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宙斯
太空 NASA 国际空间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