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力量:济南泉芯陷入困局?产业发展别迷信“弯道超车”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6-09 08:02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流】
日前,业内传闻“济南泉芯”已经烂尾。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德淮半导体、武汉弘芯、贵州华芯通等一批关门或烂尾的半导体项目,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未遵循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不考虑当地现有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盲目上项目投资。从实践上看,发展半导体产业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不能盲目投资,贪大求洋。
济南泉芯陷入困局
据公开资料,济南泉芯项目总投资高达598亿元,项目分为三期,一期投资230亿,建设月产能7000片的12英寸12nm 生产线;二期投资260亿元,扩增月产能23000片12纳米逻辑芯片;第三期投资100亿元,增加1万片的7nm产能。项目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工地位于济南临空经济区,用地面积39公顷。
虽然济南泉芯的规划很宏伟,但现实却很残酷。据济南泉芯的员工透露,“公司处境艰难,4 月起已开始停发薪资,逼迫员工离职”。项目工程也陆续停摆,项目施工的承包商称,“这个项目建设期间多次更换工程总包,这在建筑行业十分罕见,显然该项目长期存在着巨大风险”。泉芯在更换工程总包期间,还曾出现了多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目前,济南泉芯已经危如累卵,厂房开工2年多却面临工程停摆、员工遣散的局面,为了购买光刻、刻蚀、薄膜设备,已经支付了17亿元的订金,一旦泉芯项目烂尾,国外设备厂商将从订金中扣除高额违约金。
济南泉芯与武汉弘芯有共同幕后控制人
耐人寻味的是,济南泉芯与武汉弘芯有共同幕后控制人。股权上看,济南泉芯的四大股东分别为济南集芯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逸芯集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两者均隶属济南国资委。持有济南泉芯约41.18%股权的逸芯集成背后的控股股东曹山,曾是已经烂尾了的武汉弘芯的幕后控制人(曹山曾是北京光量蓝图的大股东及法人代表)。
更有趣的是,济南泉芯的操盘手法与武汉弘芯如出一辙,都是画大饼请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入瓮,在国家的钱烧得差不多之后工程停摆,员工遣散。就注册资本而言,虽然泉芯的注册资本高达59.5亿元,但是实缴资本最开始却只有5.1亿元,随后才开始陆续补充到32.37亿元。增加的几十亿资本主要是济南国资委旗下的两家子公司,以及后来加入的济南集芯产业发展公司出资,济南泉芯幕后控制人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其实,业界对泉芯的争议一直就有,特别是在武汉弘芯失败后,业界普遍认为济南泉芯将成为下一个武汉弘芯。有报道称,地方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止损,放弃12英寸厂,保留建成的光罩厂并将其独立。
发展半导体产业 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掀起的芯片热,一大批境内外企业在全国各地画大饼、投资圈地,一些地方政府也不顾地方实际,贪大求洋,大干快上。德科码/德怀、成都格芯、华芯通等一批半导体项目已经暴雷。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些项目之所以暴雷,根源还是地方政府无视当地实际情况,为了迎合当下的芯片热潮强行上项目。从实践上看,发展半导体产业只有政策和资金支持是不够的,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才团队和丰富的技术储备。
就德科码/德怀项目而言,德科码/德怀并没有多少技术储备,主要技术全靠买,先后从TowerJazz、安森美半导体、意法半导体等外商购买技术授权。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并没有本土设计团队,而是找了原日本东芝CMOS图像传感器的设计和研发团队来搞研发。
格罗方德虽然有AMD和IBM的老底子,但在近些年的技术竞赛中依然被台积电挤下了几个身位,而且格罗方德只愿意转移从新加坡工厂淘汰的二手设备,这些设备只能用来加工成熟工艺芯片,但即便如此格罗方德依旧要求占51%的股份。由于条件过于苛刻,格罗方德之前试图在中国数个城市合资设厂但均遭到拒绝。在和重庆渝德签属合作协议4个月之后项目依然没能落地,计划搁浅的原因在于格罗方德转移的技术相对落后,以及格罗方德的要价过高。
华芯通引进的是高通的ARM CPU技术,由于在服务器CPU方面,英特尔和AMD的X86芯片处于绝对垄断地位,ARM CPU在服务器CPU方面只能依赖政策生存,譬如华为、飞腾的ARM CPU主打党政国企单位用户,在商业市场上(服务器),ARM CPU面对X86 CPU基本不具备竞争力。可以说,华芯通引进的本身就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术。
由于ARM服务器CPU在商业市场上根本没有市场,众多曾经押宝ARM的厂商也难以为继,博通、AMD已经放弃ARM服务器CPU,AMD把重心转向X86 CPU,博通则把自己重金开发的ARM服务器CPU直接卖给了凯为。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通决定放弃ARM服务器CPU,力主ARM服务器CPU项目的保罗·雅各布(高通公司创始人的儿子)被董事会扫地出门。领导高通数据中心技术近五年后的Chandrasekher离职,随后大批技术骨干也离职。在高通放弃ARM服务器CPU之后,华芯通就变成无根之木,自然而然也就关门了。
半导体大跃进要不得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搞了非理性的半导体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不要说行业专家,就是铁流一介草根都能看出存在问题。这些投资项目的内在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和贵州省独山县的各种“奇观”工程是一样的,可以视为半导体版本的“奇观建筑”,根源还是一些地方领导发现全国都在重视半导体产业,于是“紧跟潮流”,又急于求成。就像“奇观建筑”可能带动旅游而获得成功,但不等于模仿建造“奇观”就一定能成功。
诚然,有些地方政府投资制造业,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其他同僚希望学习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这需要吃透别人成功的原因,了解他们产业的历史积淀与机遇,如何科学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在自己地方上也要有足够的懂技术、懂产业、懂经营的人才,而不能只学到了投资的“大胆”。
实践上看,半导体产业大跃进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技术发展要循序渐进,地方政府不要妄图短期用政策和国有资本一口气吃成胖子,不要妄图短期用行政资源砸出一个产业。
铁流还希望不要迷信“弯道超车”。从实践上看,近些年这些所谓的“弯道超车”大多是玩概念,搞噱头,真正超车的没几个,反而上演了一批“弯到翻车”。希望地方官员能够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布局本地产业应多依托现有企业中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依靠现有人才中一贯表现不错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打开APP查看205条评论
评论205条
苦旅留香
2021-06-09 10:54
弯道超车,不是不可能,但是弯道超车是有条件的。不是有了资金、有了设备、甚至有了相应的全套生产线,就能够超车。如果这样就能够简单超车,那朝鲜战争,以美国当时的技术装备,可以打中国几个来回。可实际上当时美国以远超中国的技术装备和武器,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仍然无法战胜中国。
在弯道超车问题上,我们既有着深刻的教训,也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深刻教训。
建国初期,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当时应该说也是比较先进的,从冶金到机电设备制造;从民用到军工产业,应该承认这些技术在当时,与国际上的主流生产技术,主流商品的技术品质是没有代差的。前苏联不仅提供了技术,还提供了大量的专家现场指导,我们也倾尽了举国之力,迅速建成这些项目,并顺利实现了从建设到生产的过度,形成了生产能力。我们国家第一次具有了充分的弯道超车的各项条件,基本具备了当时世界上工业化中前期所应具有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然而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不仅没有达到工业化中期,或中前期的水平,反而仍停留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或工业化前期。我们生产的卡车,仍然还是一五时期的解放牌,从设计到功能,再到外观,一无改变。尽管我们后来实现了“两弹一星”这种巨大的技术突破和飞跃,但是从冶金到机电设备制造,从民用到军工产业,从基本没有代差,到仅仅经过了短短的20年,普遍出现了至少两代以上的代差。并且为了维持这样一个水平的工业生产正常运转、军事的优先发展,全国人民勒紧腰带实行高积累,从基本民生到日用消费品、粮食供应,全面出现了极度短缺的局面。大量的成体系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以后,不仅没有实现弯道超车,反而出现了弯道落后。
二、成功经验
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用中共中央红头文件的表述:“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外无经济技术援助,内无隔夜余粮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观念,改变生产方式弯下腰来,实事求是,绝不好高骛远,从最简单的代工开始,从最原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迅速实现国家、国民财富同时快速增长。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使得国家和民间对科学技术开发能够持续的高强度投资,继而实现了科学技术的超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超高速发展和推广,才造就了我们社会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结论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和经济,要想弯道超车,必须要具备超过同时代竞争对手的、并且符合自身发展需要,针对自身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的先进理念。没有这一先进理念作为前提和基础,所谓的弯道超车不过是一个黄粱美梦而已;任何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须具备针对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任何超过具体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的新技术,都不具备大规模社会应用和推广的价值和条件。强行应用和推广,只能无意义的、大量持续的消耗社会财富的后果,最终造成国家和国民个人财富快速枯竭,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减慢,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正如直升机代替轿车好不好,当然好,但却无法推广。因为社会生产效率和国民财富无法支撑,消费不起,就是这个道理;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着与其相匹配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不改变,不仅不会创造财富,反而会变成“吞金兽”。没有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先进生产方式、管理管理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生产出来的产品,良品率根本达不到盈亏平衡的标准。开工之日,即亏损之始。就像假如我们今天即便有了生产5纳米芯片的流水线,但没有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水平,我们仍然无法生产出来合格产品一样。 为了维持这样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我们就要付出其他正常发展企业十倍二十倍的生产成本,而且还难以规模化生产。
弯道超车,是一个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政策,选对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之后,水到渠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强行去追求弯道超车,只能刻舟求剑而已。
射弓
2021-06-09 09:00
失败也许能理解,但两个都是空手套白狼,这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诈骗?要查一查其中的资金流向!
PSX_davis
2021-06-09 09:14
ARM CPU在服务器CPU方面只能依赖政策生存,譬如华为、飞腾的ARM CPU主打党政国企单位用户....
搞不懂夹带私货的铁流为什么时时刻刻都想着diss华为一把?!
华为的arm CPU什么时候靠政策生存过???
Dark7210
2021-06-09 10:57
咋不查查这个曹山,到底咋回事,是不是间谍,破坏中国的芯片事业呢?
无聊闲人
2021-06-09 09:31
PSX_davis
2021-06-09 09:14
ARM CPU在服务器CPU方面只能依赖政策生存,譬如华为、飞腾的ARM CPU主打党政国企单位用户....
搞不懂夹带私货的铁流为什么时时刻刻都想着diss华为一把?!
华为的arm CPU什么时候靠政策生存过???
看标题知铁流,凡芯片必踩华为,不知道图了点啥
guan_16194240212556
2021-06-09 09:52
Jaleo
2021-06-09 08:47
同一个幕后控制人 同一个结果 已经被害二次了 看看还不会有第三次
国家有关部门瞎眼啦,不该管管吗?彻查那个叫曹山的,他在破坏中国的芯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