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否可以试穿“我的新衣”?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16 08:09

孔帆

孔帆作者

旅法媒体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孔帆】

前几天,第11届“汉语桥” 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法国预选赛,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举行,来自全法各地的近50名中学生参加了比赛。为了参赛,有的法国学生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应邀参加了活动,向获奖选手表示了祝贺。

参赛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从1年到5年不等,分别用中文讲述对汉语的兴趣、与汉语的情缘,并通过个人或团体形式,以舞蹈、山水画、钢琴演奏、太极拳、舞剑等表达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在这些法国孩子的表演环节,我被震了一下。太极拳、舞剑、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在汉语比赛上已经成了“规定”动作。但是,在今年的比赛中,很多法国学生开始唱中国的流行音乐,或者伴随中国年轻人最爱的音乐起舞。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法国女孩在中国歌手VAVA的《我的新衣》伴奏下,跳起了街舞。咋一看,以为是中国最火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的现场呢。

《我的新衣》把中国风融入流行音乐,运用在了HIPHOP中。《我的新衣》编曲采样了经典京剧选段“卖水”,并且赋予了更为时尚,明晰的节奏。那也难怪法国年轻人喜欢啊。“穿我的穿我的新衣,希望每一天有不同的惊喜;穿我的穿我的新衣,从来不敷衍打扮的精心。”现场的观众都跟着一起摇摆。

法国中学生街舞表演“我的新衣”

看着法国年轻人边唱边舞,我却在想,我们一直在呼吁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不是也要穿上《我的新衣》呢?

肯定有人不同意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流行文化是“舶来品”,怎么能代表我们的厚重呢?

问题是,想让文化“走出去”,你得让所在地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接受啊。举个例子,去年,法国的一个日本文化机构,在巴黎郊区的一个展馆,举办动漫展。我也去了,票价不菲,入口的队伍排了一公里;同一天晚上,我们的一个文化机构,在巴黎最大的剧院上演“丝路”舞剧,票是送的,观众席稀稀拉拉。

这当然不是说我们的歌舞剧不好,说实话,舞台、灯光、布景、编排都是一流的。当然了,上座率与前期宣传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但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节目除了歌舞,就是戏剧,观众未免有些审美疲劳了。这时候,如果来一波年轻人,用中国的流行乐,展现活力,也许效果就很好。

再举个例子,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演出,每年春节都会在世界各地上演。在法国,演出虽然很受老一辈华人喜欢,但是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就是因为缺少了中国当下的流行元素。

歌手李琦在四海同春献唱。孔帆摄。

2016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全国总冠军李琦加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法国站的演出可以说是嗨翻了全场,法国华界的年轻人激动不已,还吸引了周边很多国家的年轻人。现场的热烈气氛连法国朋友都感染了:原来中国人也可以这么放松啊?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的流行文化是什么样,中国年轻人的状态就是什么样。而国外受众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想了解当下的中国。

有时候,我们总说,有的外国人认为中国还是停留在骑自行车的年代呢。那没办法,我们在海外的文化展,大部分形式还是展现中国的过去而不是当下。

法国学生表演中国风节目。

我们国家一直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推广更富时代意义的中华新文化、新模式,以及塑造中国新形象。

但是,不少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法、京剧、茶道、中餐、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上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印象,不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当地民众如此觉得,就连众多的第二代、第三代的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印象也大多如此。

但事实上,任何走在中国街头的人都会发现,中华古老文化已经与中国新时代发展新结合,出现了不少能够体现当前中国强大实力的新文化、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潮流,这些新文化、发展模式和潮流,实质值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和参考。

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向“汉语桥”获奖选手颁奖。

有专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认为无论港澳,还是深圳,湾区内的很多城市的发展经验,都可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譬如:深圳的高科技发展、创新文化、高端制造业文化,以及如何汇聚起全世界高学历、有雄心的人才和资源的模式,都值得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城市。

除了“深圳模式”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引进外资方面还可以参考的范本和发展模式还有:如“南海模式”(民间资本),“东莞模式”(加工贸易),“佛山模式”(制造业名城)等。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以当代中国都会生活为主的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年轻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对话。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并存和发展,大湾区内部如何成功推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对如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中国新文化、新发展模式和新潮流,或许能对原有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民重新认识中国、认可中国,对中国的形象更趋于正面。

而且,上述的中华的新文化、模式和潮流,对提升中国的文化外交颇有助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无需再透过不具文化气息的产品,像是高铁、工厂、汽车和日用品等去了解中国,而是通过中国的新发展模式,使坚毅不拔、勇于创新、力求发展等的中国新形象深入沿线国家的民心,并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一种“非西方”的共通感觉。

因此,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时,我们既要让海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也要让海外民众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我们的文化在走出去时,不妨穿上“我的新衣”试一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流行 中国文化 海外 海外华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

“就算逼迫中企涨价两倍,也救不了欧美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