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鲤:功夫熊猫的“中国风”,怎么有股日漫的味道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2-03 08:00

孔鲤

孔鲤作者

明史爱好者,文化评论员

《功夫熊猫》里,无论是建筑还是山水,无论是衣着还是水墨,都极具中国风格,因而也被人称之为“中国风”动画。由于制作精良,卖点十足,这部动画无论水准和票房都不会太低,但仔细深究,其内核却依旧是西方文化,而不是我中国文化。

何为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讲究哲学的。

这种哲学渗透到方方面面,点滴可见,非浸淫日久感受不到,所以外国人拍的中国风动画,无论是当年的《花木兰》,还是如今的《功夫熊猫》,都只能是得其形失其神,隔靴搔痒罢了。

还记得金庸在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写过一个张无忌学太极剑的故事吗?

当张无忌面对强敌时,张三丰教了他几招太极剑法,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自然是张无忌天资聪颖一学就会然后打败了敌人。可金庸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忘记”的想法融在了故事里,张三丰再三询问张无忌是否忘掉了招式,等张无忌终于点头表明忘记了所有招式时,这套太极剑法就成功地学会了。

记得当年读到此处,心中升起异样情绪,既觉得此举有些匪夷所思,仔细一想却又好像在情理之中,随后读到了金庸自己的解释,方才恍然大悟——

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这是中国的哲学。

中国哲学的存在,使得每一套武学都有着其自身的哲学意义。

比如书中张君宝(张三丰)在中年时期悟到太极拳时,所描述的那样: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张三丰悟到太极拳的哲学意义是“以柔克刚”,张无忌学到太极剑的方法是“贯彻剑意”。

这种气韵悠长的感受,在《功夫熊猫》里是看不到的,我们所见其中的武功,大都还是来自日漫和美漫。

日漫里,孙悟空看到克林死了,突然爆发,变成了超级赛亚人孙悟空。

美漫里,布鲁斯设计高科技装备,穿戴上去,变成了黑暗骑士蝙蝠侠。

孙悟空的超级赛亚人有什么除了武力值外的意义吗?没有的。

蝙蝠侠的高科技装备有什么除了战斗以外的意义吗?没有的。

我个人也是非常喜爱这两个角色的,但我喜爱的更多的前者的热血故事和后者的深邃宏大,却并不认为这二位的动作场面蕴藏着什么意境云云。

作为一部日漫、美漫,没有中国哲学无所谓的,但是作为一部标榜“中国风”的动画,《功夫熊猫》要走的路还很长。

让我们想一想阿宝在《功夫熊猫3》里是怎么领悟气功的吧。仔细想想,也许不能用“领悟”这个词,阿宝是在面临险境快要没命的时候,身在人间的熊猫们伸出手掌,让他学会了气功……

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是《七龙珠》里的元气弹啊。

我相信每个期待了许久的观众,看到这里心中一定有点小小失望,本来想看的是一个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完全中国化的作品,却发现全片最重要的练就神功部分,回到了热血日漫、美国大片模式,这是让我失望的。

因为阿宝学到的这个“气功”没有哲学。

想一想中国自己的功夫电影。

周星驰《功夫》。

《功夫》里面有着许多的高手,我们见到的先是三个形态各异的武林高手,分别是苦力强、油炸鬼和老兔子。

我们眼中所见,这三位,名如其人,武功也特色鲜明。

有刚猛者,有技击者,还有柔韧者,看到名字或者看到武学,就能清楚分辨出来。

是谓各自的武功哲学。

无独有偶,接下来的盲人琴师、包租公婆、火云邪神,也都是如此。

直到最后,周星驰饰演的阿星被打通任督二脉后觉醒,说出了“想学啊,我教你”的话,这是阿星的武学境界,也只有领悟到这种境界的高手,才会化解仇怨。

同样的,还有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可谓是近年来最具中国气息的电影,将中国文化中的种种都融合在电影中,无论是叶问,还是宫二,亦或是一线天,都是有自己的哲学的。

甄子丹的叶问不如梁朝伟远矣。甄子丹全是“我要打十个”的动作戏,给你看的是感官刺激;而梁朝伟的除了开篇打了一场非常有美感的群戏外,接下来的电影里也不过打了三四场,气定神闲,一板一眼里露出其想法。

这是锐意进取的叶问,是在片尾流露出开了大时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叶问。和叶问做对比的,恰恰是在本片里演技绝佳的章子怡。

章子怡的宫二是隐忍,宫家六十四手,不传便是不传,一心隔绝世事,所以能学得了刚柔劲,报得了仇。

而在电影里,张震饰演的一线天是杀手,杀手代表“凌厉”、“狠辣”,因此“千金难买一声响”就成了他的哲学,也成就了他的武学。

当我们回顾了这两部十年来最棒的功夫电影后,再来想想《功夫熊猫》里阿宝是怎么学会“气功”的,自然就能晓得,这一幕拍得确实不好,很突兀。

再化用上面《倚天屠龙记》里的典故就是,《功夫熊猫》的主创们,学到的不过是“剑招”,而远没有感受到“剑意”。

学会的只是招式,而不是内功。

中国哲学是重意多于重形的。

陆游有一首诗,讲的是写诗的道理,最后一句话是“功夫在诗外”,意思是,你要想写诗,你决计不能拘泥于诗本身,若是目光只盯着诗的结构、诗的用词,那么你所学的就永远是一招一招的招式,离融会贯通还远着呢。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而“在诗外”的“功夫”,《功夫熊猫》的主创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推荐一个动画短片,仅仅九分钟,《追风》,是已经逝去的杨德昌导演最后一部作品,可惜没有完成导演就已经离世了。但这九分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中国风。

【作者微博“孔鲤” 公众号是书林斋(Kongli1996)】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钟晓雯
功夫熊猫 电影 中国文化 中国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塔布,马克龙总统夫妇机场迎接

习近平将抵达塔布,继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