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将“破7”看成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毫无根据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13 07:48

连平

连平作者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8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一段“黑色时期”。特朗普再次威胁对中国加征关税,美联储宣布降息,离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美股市场资产蒸发量已达万亿级。人民币“破7”后,美国财政部胡乱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然而几天后IMF的一份报告打了美国的脸。针对近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未来人民币走势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

(采访、整理/朱敏洁)

观察者网:8月5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破7”,市场反响强烈;当天央行回应称,“7”只是一个数字,汇率浮动只是对宏观经济作出的反应。其实前两个月也曾出现过在“7”边缘徘徊的情况,但最终还是降下来了。对这次“破7”是感到意外吗,还是说这是一个酝酿已久的情况?这次“破7”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连平: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避险资本推升美元汇率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承受了较大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破7是预期中的,不应该把“7”这个关口看得太重。在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预期看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并不奇怪,从某种意义来讲是合理的。事实上,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基本稳定,关键是资本流动保持了总体上平衡。

所谓破“7”关口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尤其是我国的汇率制度已经实行了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受供求关系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值,这都是“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正常表现,因此不必太在意“7”这个关口。

现在这种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功能的具体表现,也是弹性汇率机制应对外部冲击的合理反应。未来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外部负面因素还有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届时需要浮动汇率制能更有效地发挥抵御外部冲击的作用。

中国经济内部也面临着复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目标较为多元,包括稳增长、保就业、稳杠杆、防风险等等。此时,若能有效发挥浮动汇率制的作用,很好地对冲外部冲击,让宏观政策可以腾出更多的手,更好地应对国内需求和供给、总量和结构等问题,以较低成本顺利达成政策目标。相反,如果我们坚持某个数值为政策目标,那么必然要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和工具来维护汇率稳定,可能最终会得不偿失。

观察者网:8月6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过去交手中,汇率问题也是双方关注焦点,但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首先,美方这次根据单日人民币的情况就认定操纵汇率,这个做法合理吗?美国后续可能会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连平:美国这个做法完全是乱扣帽子,是一种指鹿为马的恶劣行为,也是缺乏依据站不住脚的。关于“汇率操纵国”,美国有所谓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多年来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当然肯定是越来越紧。尽管这种标准为美国单方面制定,其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无论如何还是有标准的。

这次美国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用的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有关依据。这部法案并未明确“汇率操纵”的标准,因此美国财政部评估他国汇率政策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和灵活性。事实上,之后美国又出台了《2015年贸易便利与强化法案》,并于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修改。此次美国财政部没有引用近期的修改后法案标准,就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破7”了,美国政府气急败坏才出此“昏招”。美国为什么不去考虑一下人民币为什么前一阵子好好的波动在1:7之下,突然“破7”了,这还不是因为美国于8月初突然升级贸易摩擦!

7月30-31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

按照最近这几年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所谓“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来看,一共三条。第一条,即年度货物贸易对美国的顺差超过2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1000多亿美元,今年顺差可能更大。第二条,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不能高于2%,我国2018年为0.4%,据IMF估计2019年可能为0.5%。第三条,在外汇市场上持续单边干预,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在过去12个月内的六个月对外汇进行多次重复地净买入,且净购买额占GDP2%以上。有依据可以证明,中国没有持续6个月的外汇净买入,更何谈外汇净买入达到GDP的2%。

按照美国所谓的标准,要成为列为“汇率操纵国”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点才行,中国目前只符合第一条。

其实,在汇率操纵问题上,最权威和最有发言权的是IMF。美国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制定所谓“汇率操纵”的标准,本身就是不合理,不公允的。即使是以美国自行制定的所谓标准,“汇率操纵国”的这顶帽子也扣不到中国头上。

对此,IMF在近期报告明确表态,认为没有依据可以证明中国操纵了汇率。美国的前财政部官员和知名经济学家也都纷纷批评美国这一武断做法,有的认为此举“太鲁莽”。美国之所以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中国扣上这顶帽子,其险恶用心是对中国进一步施压。

接下来很现实的问题是,美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后会怎么做。目前市场上最为担心的是美国可能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可能涉及较多层面,最主要还是中国的机构、企业、资产是否会受到制裁影响。

中国在美国有许多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在美国经营很多资产,涉及很多与本地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易,美国对中资金融机构制裁打压必然会影响到美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美国要强行将中资金融机构与美元结算体系脱钩,必然会给美元体系带来剧烈震荡,损害全球美元体系的稳定性,从长期看必将削弱美元体系。如果美国强行扣押和冻结中国资产,必然招致中方强烈反弹,同时也会强力破坏美国政府的国际信誉,差不多属于一种强盗行为。

目前情况还远没有走到这一步。美国可能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以多种理由采取措施,比如除名和退市之类。但从法律角度来说,上市公司没有犯错、符合美国上市法律,如果被要求退市,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反抗。

市场上有一种担心,认为美国会利用穆迪和标普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评级公司,大幅下调中国的主权评级和企业的信用评级,以打击中国的主权信用,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融资成本,恶化中国的海外融资环境。我认为,除了极个别的美资国际评级公司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随美国政府的指挥棒起舞之外,其他的国际评级公司美国应该指挥不动。

近十年来,上述国际评级公司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经济的带有偏见的观点,比较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中国经济,所做的评级结果总体上比较接近中国的实际,相对过去比较公允和中肯。这种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评级公司是依靠信誉经营的。那种极端非理性、不公正的评级将会毁掉评级公司长期积累起来的信誉。再说中国已于近期对国际评级公司开放了国内评级市场,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谁会冒着被禁入的风险去干这种有损于一世名誉的傻事呢?

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无非一是施加更大压力,希望在之后的谈判中,迫使中国屈服。二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美国似乎感觉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仅靠当前关税措施就想把整个中国外贸打垮恐怕不容易,所以想要效法当年对日本的做法,逼迫人民币升值。但关键是今非昔比,能不能升值,会不会升值,还得看中方是什么态度;人民币升值与否不会听美国指挥。时至今日,美国不可能再主导类似广场会议的多边机制来迫使人民币升值。当年广场协议是美日德英法五国央行同时在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日元,现在还有谁会跟着美国一起行动呢?

纽约证券交易所

当然,美国在金融方面具有一系列优势,确实是相对主动的。但这毕竟不同于贸易战加征关税,加征关税是美国法律赋予美国总统的一种权力,对他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但如果是上市公司退市或制裁金融机构,美国总统就没有直接的权力了,操作不当还可能违法。

金融领域较为敏感,风险特征明显。金融摩擦展开的杀伤力可能明显大于贸易摩擦。对于那些中小国家来说,美国的金融优势十分明显。但就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巨大且与美国有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的国家来说,金融领域则是高度相互依赖的。还真不好说谁更依赖谁。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元体系是美国经济的重中之重,金融战必将重创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元体系,美国相关举措应该会认真掂量一下。对中方而言,我们也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预案。

观察者网:那现在有什么具体预案或对策吗?

连平:相信各相关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考虑应对预案,针对各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演,设想相关领域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举措。我认为,根据中国的国际经济条件的基础,我方仍应以防守为主、前瞻预防、见招拆招。在目前情势下,中国也不急于采取实质性举动。我们当然应该坚决反对美国乱扣帽子,但美国方面尚未有实质性举措,所以我们也不着急出台措施。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美国对中国施压,企图迫使我们就范的险恶用心是不会改变的,并会不择手段,我们需要前瞻认真地加以应对。

美国的金融制裁对自身必然有反弹效应。如果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约、限制业务甚至关闭,也会对美国自身社会带来影响。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美国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美国企业和美国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往来也很多。

与此同时,市场也会有波动,8月以来美国股市连续下跌,擦掉的市值大约1万多亿美元。这个规模比我们大多了。虽然中国股市也下跌,但我们规模小。美国是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融资场所,规模巨大,对融资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涨跌对融资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观察者网:确实美国财政部6日的通告内容很简单,只是提到正准备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讨,采取措施消除不公平竞争等,其他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表态。

连平:美国想要借助IMF来施压中国是一厢情愿。IMF不一定接受他的观点,最近的报告已经表明了IMF的态度。IMF又不是美国的执行机构,它可以认定中国并没有操控汇率,美国根本指挥不得动IMF,这一点是肯定的。再者,IMF刚换了总裁,拉加德卸任,即将上任的新总裁是来自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拉加德绝对不是美国能指挥的,虽然现在换了人可能会有些变化,但美国也无法完全左右。IMF毕竟是国际机构,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是IMF的责任。美国这种胡乱给人扣帽子的做法,肯定不会得到IMF的支持。

观察者网:目前外界比较担忧的是,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是否会一路贬值,您如何看人民币未来走势?如果市场始终存在有预期的贬值,是否会导致资本流出?

连平:目前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6%-6.5%、CPI控制在3%以内等一系列指标基本都能实现,在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没有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资源比较充沛,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大,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内需增长、包括投资和消费都有望平稳运行,一系列因素都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未来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下保持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仍会有波动,但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贬值。

近年来,我国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的管理经验。当前美国肆意升级贸易战,对市场带来新的压力。人民币合理贬值既顺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趋势,又与当前市场预期相匹配。在当前维稳意愿较为明确的政策环境下,市场对贬值的节奏和幅度应该会有合理的预期和判断。退一步说,即使出现由投机行为导致的汇率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现有的宏观政策调节手段和市场管理工具,也能有效打击投机活动,不必担忧突破1:7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失控,人民币汇率应该有能力在新的合理均衡水平区间在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

观察者网:未来针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金外流有什么具体措施?

连平:今后应着重构建外汇市场、资本流动、关联市场、宏观经济等四道防线,形成综合应对措施体系。完善汇率机制,平衡好市场供求关系、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阶段性底线思维,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稳定市场汇率,防止过度波动。监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调节汇率的方式涉及多个维度,包括调节供求关系(离在岸市场)、调整汇率形成机制、调节交易成本、影响引导预期和直接参与交易等。必要时,监管部门可审慎运用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例如逆周期调节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等工具均可择机采用;切实发挥好外汇储备在稳定汇率上的作用。

考虑到离岸市场的投机做空是导致汇率形成单边贬值预期的主因,除了继续择机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外,离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等工具也可适时重启。今年5月以来,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效果不错。而且迄今为止,仍有不少工具尚未使用,如果未来能综合运用好,相信会有不错成效。

二是及时发挥预期管理作用。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的预期管理和沟通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要培育理性预期。外汇市场的预期管理坚持三条原则:及时性、前瞻性和一致性原则。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宣导,及时向市场转达有关汇率政策意图,防止市场产生误解,尤其要清晰告知市场有关汇率波动容忍程度的政策底线,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误读,抑制市场投机思维。

前瞻性则是要对汇率走势密切跟踪监测,提前预判,准备预案,及时进行前瞻性的引导管理。

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实际行动和口头宣导不一致,或是前后行动不一致,会导致市场对货币监管部门的不信任。因此在汇率维稳和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方面,必须 “说到做到”,给市场清晰明确的信号。

三是加强和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控。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高或资金外流加速的压力下,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并购、进口贸易以及个人购汇等加强真实性审查,或延长审批时间,必要时对大额购汇予以暂时停止。可从严管理沪港通、深港通、QDII以及自贸区FT账户等额度,以防止跨境资本加速流出,同时加大力度打击跨境资金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还可以研究对跨境资本流动征收托宾税等更为市场化的管理工具。

四是高度警惕并有效管理股市、汇市等市场相互传染和联动、放大市场波动的风险,甚至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汇率大幅贬值与资本外流相互促进加强,就有可能带动包括股市、房市在内的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股市,在一定程度开放的条件下,由于资金流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所以要特别加强引导管理,必要时采取强有力措施,防止出现汇率快速贬值和股市大幅下跌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五是宏观政策及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情形下,防止市场形成持续显著贬值预期的关键是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一方面进一步推动财税体制、农村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另一方面在短期内要切实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比如积极财政政策再发力,出台降税减费更实效的举措,加码基建投资等。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基调下,也应尽快向市场传递中性偏松的政策信号。

如果外部冲击骤然扩大,可及时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让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在平稳中适度下行;同时,定向降准、再贷款等结构性调控政策都可针对性实施。

观察者网:前面提到中美贸易战,这两天像余永定等专家认为,不应将汇率贬值解读为对中美贸易战的一种回应,但外界很多声音还是将此解读为中美贸易战升级、货币/金融战开打,或认为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所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次汇率浮动与中美贸易战之间的关系?

连平:将“破7”看成是中国对美国进行反制的一个举措毫无根据。因为“破7”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可以观察在这之前的人民币汇率,一段时间内已经在1:6.8或1:6.9徘徊,有两次甚至差不多接近1:7,但最终这两次都没有破7。我在6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一个判断,如果外力冲击力度再大一点、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很可能就会“破7”。因为市场是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固定汇率,不是由管理当局来操纵的,汇率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必定会有所浮动。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至今,每一次升级都带来一次人民币贬值,而每一次缓和下来,人民币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升值,这是事实摆在那里。因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给了中国压力,对中国经济、产业、就业都是不利的,宏观经济运行承受较大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民币合理均衡水平就会发生变化,人民币就会形成贬值预期。这在市场上是很自然的行为,也是一种十分合理的逻辑。

从银行结售汇、外汇储备和央行资产等方面观察,我们找不到货币当局干预汇率的痕迹,更何谈货币当局连续六个月持续买入外汇占到GDP2%以上的比重。况且中国的相关政策也非常谨慎。美联储降息了,中国并没有跟进,而降息肯定是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贬值的。

所以,以上种种都无法直接或间接证明,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干预。“破7”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美国升级贸易战导致供求关系变化和预期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现在来看,美国的很多举动根本不讲道理,而且越来越不讲道理。为了迫使中国就范、达到自己目的,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是根本缺失正当性的举措,是典型的利令智昏。连美国前财政部长都表示,这是要把美国的信誉全都毁了。长期来讲,这些举动对美国是不利的,而且他的盟国看在眼里,也都不会心悦诚服,反而会敬而远之,生怕这把火将来烧到自己身上。

观察者网:人民币破7后,纺织等出口型企业股票应声上涨。由于二季度经济数据走低,有观点认为这次汇率波动是希望借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型经济发展,以拉抬下半年经济效益,对此您是否认同?汇率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会有什么影响?

连平:会有些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首先不大可能出现持续大幅度的贬值,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还是在1:7上下波动,我个人认为突破1:7.5的可能性非常小,仍有可能回到1:6.8或6.9。汇率出现波动这是规律,但波动幅度不会大。在这样情况下,对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竞争力稍微提升,会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

同时这种作用还存在滞后期。根据J曲线效应,现在出现的贬值,体现在出口企业上的影响可能要到半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今年也未必会见得到效果。当然,在这之前也曾有过贬值,去年以来在几轮贸易战升级后人民币也有过贬值,和原来高位时期1:6.5以上相比已经有一定程度贬值,对减缓加征关税的影响已在逐步显现过程中。

现在也有观点认为贬值不见得有用、贬值实际上没什么好处,但我认为有些分析考虑的问题可能不够全面。过去几百年来的现实以及理论都证明了,适当的贬值还是有利于出口的。

前些年也遇到过,一旦人民币升值,有些企业就会抱怨,因为企业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现在贬值后,有一部分企业确实感到略微轻松,盈利水平有所改善。尤其在贸易战之下,对方加征关税,人民币有一定程度的贬值,可以适当抵冲一些影响,有助于减轻压力。但毕竟幅度相对有限,比如要完全抵消美国加征25%关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那也不容易做到。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右)

观察者网:最近美联储宣布降息,这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首次降息,美股下跌。同时,二季度GDP表现差强人意,财政赤字巨大等等,所以美国下一步是否会放宽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吗?

连平:短中期趋势来看,货币政策放宽还是比较明朗的。因为美国经济目前表现并不理想,再加上贸易战进一步推进、汇率金融等问题再度延伸的话,显然对美国经济非常不利。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美国经济,也影响了中国经济。所以我个人对美国未来前景还是看淡的。既然如此,那么货币政策还是有继续向松调整的可能性。

不过,美联储表现出希望维持自身独立性的姿态。主席鲍威尔在前几天讲话中甚至强调,现在的降息是加息过程中间的一个现象。这个观点也让我觉得有点诧异,但至少反映了鲍威尔的某种独立的姿态。而特朗普新任命的一名联储常务理事此前喊话要减息50个基点,但结果只减了25个。这恰好说明,特朗普想施压美联储,但美联储明显不接受。

近期四位卸任联储主席共同发声,要维护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明显是在组团支持鲍威尔,希望他不要跟着特朗普的指挥棒走。特朗普干预货币政策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四位前联邦主席共同发声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也是史上绝无仅有。

特朗普现很想把美联储货币政策变成自己竞选的工具,如果美联储完全听话,那现在可能一个百分点的利率(100个基点)都降下来了,其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实现连任。我认为,美联储接下来不会听特朗普指挥,不会大幅度地进行宽松调整,比如持续不断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这里的结论主要涉及到两点:一是看淡美国经济,货币政策有向松调整的可能;二是目前美联储的态度跟特朗普明显不同,所以货币政策大幅度向松调整的可能性很小。

就中国而言,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肯定是稳健基调下偏宽松的,因为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估计下半年出口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以美元计算的出口负增长可能性较大。下一步要扩大内需,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要进一步推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会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肯定是稳健基调下的偏松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要保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稳定。但货币市场的利率可能会有所降低。美国降息后,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在短期内的水平可以适当再有一些降低。这对整个经济在下半年更好地刺激需求、降低成本都有好处。

当下通货膨胀不是问题,CPI可能在短期内因为猪肉价格拉动还会相对偏高一点,但核心CPI总体平稳,只有不到2%的水平。下半年CPI的翘尾效应会逐步减弱,所以未来CPI不是持续向上、突破3%的可能性不太大,很可能最近这两个月就是最高点。但PPI疲弱,在零上下波动,也可能出现负值,这表明总需求比较偏弱。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向稳健偏松的方向走,财政政策肯定也会更加积极,下半年可能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在推进投资消费、刺激内需等方面,主要需要依靠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朱敏洁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