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水、断电、断网也断气,乌克兰如何挺过第一个战争寒冬?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2-08 08:19

李博

李博作者

旅乌华人

【采访/观察者网 杨子江】

俄乌陷入实际战争状态已有超过半年之久,双方军事行动仍然未见胜负端倪;随着12月临近,东欧大部分地区进入寒冷的冬季雪风之中。观察者网专访身在乌克兰中部地区的中国公民李博,通过他的现实生活,描述在战争地区挣扎于炮火之外的平民命运。


近日乌克兰大部入冬,李博生活的城市下起雨夹雪地面泥泞,如果街道积雪结冰情况还会恶化

李博(化名)来自东北地区,在乌克兰一座前工业城市生活已有数年之久。2021年初,俄乌之间情况发生恶化,一度出现俄军要在于21年3月发起进攻的传言。但李博介绍称,当时乌克兰国内情况和汇率变化都不算大,主要的影响来自于乌克兰法定货币格里夫纳自身的通胀。


21年初就有传言称俄军会很快进攻,乌方加速扩充“国土防御”,图为战前乌方训练视频截图

在基辅州南部第聂伯河畔小城中,李博居住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公寓里,俗称“勃列日涅夫楼”。这种建筑与“赫鲁晓夫楼”不同,每家能有独立卫浴和厨房;李博2021年租房时,三居室所付出的房租折合人民币不到700元,而今年在格里大幅贬值的背景下,房租仍涨到了1100元以上。


乌克兰首都基辅新建的公寓受到导弹打击视频截图,大城市受意想不到的攻击太多

“受战争影响,很多居民离开有众多军事目标的基辅等大城市,来到小地方暂居;基辅最低工资标准此前定为6000格里以上,按21年汇率折合人民币能超过1500元,而平均收入约3000元;如今很多人月收入折合人民币只有1000至2000元左右,战争让人们的工资差别减小。”

随着外地来小城市躲避兵灾的人越多,当地房租涨幅就更大,李博提到,同时涨价的还有鸡蛋、蔬菜和水果:这些保鲜农产品的供应,在某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有时会出现很难及时跟上需求的情况,涨幅相比于其他农产品大不少;而当地能自产的面包和牛奶,相比于今年同时到来的通胀,涨价实际上已经并不算多了。


俄军此前向当地民众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中,除了肉蛋奶和水果蔬菜,还有药品

除房租外李博还强调,今年水电气费涨势同样不可小觑:2021年秋冬天为供暖、开电器和热水付的费用,在今年只相当于夏天用水电还都不算多的水平;接下来在战时过冬,没有稳定供水、电、暖和网络的环境下,房租外还需要为房子承担多少意外的支出,至今仍是个未知数。李博强调,水电气中最大变化当属天然气的价格,自2014年俄乌对立以来已持续上涨了多年。

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李博所在的城市遭到袭击,供水、供电和网络再次中断。断电后水泵失效,李博只能徒手上下6楼取水。小城市里定时开行供水车,李博因采访甚至错过了一班。断电后冰箱也不能制冷,鸡蛋、蔬菜和肉类无法长期储存,罐头食品和方便面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

“举例鸡蛋来说,10粒装的鸡蛋21年20多格里,贵的30多,现在价格基本都在60左右,包括格里的贬值也算在内,”李博介绍说,目前1格里约合人民2毛,1公斤大白菜40格里的价格,往往买到手没有2斤,但折算成人民币就已经要超过8块了。


基辅虽然供电时有中断,但人们还能摸黑购买相对齐全的商品

“影响最大的是靠养老金的老年人,他们找不到工作,养老金除了应付吃喝还要支付冬季的电费燃气费,”李博说起老年人回想起同一栋楼中,老人们都在对话时称他说“您”,但老人们往往缺衣少食,甚至捡走李博扔掉的水果,李博赶忙给老人们一些零钱买新水果,但老人们即舍不得旧水果,也不好意思拿李博的现金,普通退休工人一个月的养老金除去日常开销在目前战争时期几乎无法储蓄,并且随着物价的上涨,退休人员的生活并不乐观。


老年人很多挣扎在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困境中,如今还有很多老人无法出户只能等待食品送上门来

李博解释说,乌克兰按理说得到了几百亿美金的援助,但对于民生方面的改善似乎并不是很直观,商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10枚一盒的鸡蛋在基辅的超市中卖到了60格里,罐装黄瓜也从之前的30格里上涨到了50,李博认为,乌克兰目前把钱用在了支付军人工资和维持国家行政方面,确保这些事务的优先级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只能暂时苦一苦百姓,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战争下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这种现状,战争不结束是无法改变的。

西方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但轻工业商品,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商品的进口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乌克兰买家无法支付全款,就算是支付了定金也不能让卖家先发货,因为没人敢保证乌克兰的买家收到货后还能如数结算尾款。


目前乌克兰和俄罗斯一大显著区别就在于国际品牌,俄罗斯很多外国品牌店都已改头换面

尽管服装方面显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很多欧洲淘来的二手服装在这里很受欢迎,尤其是目前在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的条件下。同时电子产品中,中国制造的手机也占有很大份额,价格低廉并且耐用,对于乌克兰的百姓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乌克兰消费类电子商品市场上,中国产品已占有大部分市场份,图为哈尔科夫一家临街电子产品商店

在商品供应方面,由于李博生活的小城市曾有工业而交通顺畅,地处基辅州南部较为偏僻的地区如今没有军事目标,受战争影响较少,尽管在开战之初经历了一些混乱,但随着人们对战争节奏的逐渐适应,物资供应相比大城市来说正常许多。李博甚至能从中国电商平台购物,快递较此前慢很多,要等一周以上但也能送得来,最后需要到指定点自取;公共交通涨价往往达到100%,没有地铁的小城市就靠出租车和网约车,这类弹性供应的交通服务涨幅可达4倍以上。

从消费延展到更广的话题,李博认为乌克兰年轻人是矛盾的:一方面被种族主义洗脑,埋下8年的情绪终于能在战场释放;另一方面,部分民族主义上头的乌克兰人,在消费倾向上十分崇洋媚外,对欧洲的向往仿佛刻入基因,女孩们喜欢在美国社交网站上晒欧式小资生活,咖啡和下午茶往往只是拍照打卡;前线的士兵多为主动或者被迫的动员兵,以及较为激进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因此偶尔还会与外国佣兵容易爆发冲突。


在欧洲生活的乌克兰人在美国社交网站上晒出的日常生活图片

就总体教育水平而言,乌克兰的受教育程度并不算低,普通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家的补助之下从大学毕业,但相比之下年轻人往往学不到很有用的技能,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毕业之后尽量去国外打工,从事一些低端体力劳动或者短期合同工,每个月可以得到1000-2000欧元的收入,几乎可以抵得上在乌克兰3-4个月的收入。不过有条件的家庭还是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首选是欧美,然后回到乌克兰发展或是留在那里继续工作。

一般在乌克兰语境中,以第聂伯河由北向南的流向,将东西两边划分为左右两岸,但乌克兰东西部却并不是严格按照第聂伯河来划分的。李博介绍说,自己的很多朋友再交流中经常也说俄语,尤其是他们和中国客户打交道时,几乎是用英语和俄语交流,就算说乌克兰语,也会隔三岔五的蹦出来个俄语单词,因为有时候他们也搞不明白这些单词用乌克兰语怎么说,包括追剧也是看俄语配音的版本,因为网站上没有乌克兰语配音。


此前西方媒体发布的视频中,在马里乌波尔向平民讲授武器使用方法的乌克兰“亚速营”人员也是说的俄语

李博提到,一些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俄语是侵略者的语言,他们主张在乌克兰生活的人就要说乌克兰语,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矛盾问题,语言等于意识形态这种概念有些人不认可,例如中部和东部的很多乌克兰人日常语言都是俄语,某些地方仍然说“卢布”这个词来代指乌克兰格里夫纳,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都说卢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同自己的国籍是乌克兰籍,于是经常遭到民族主义者的骚扰,威胁甚至是殴打。


很多乌克兰人都说俄语,也玩俄语游戏,截图来自俄罗斯游戏“战争雷霆”中玩家构建的俄乌双方对峙的架空场景

李博认为,很多乌克兰人自己明白,有钱人到哪里都是有钱人,就算到了境外也照样开着跑车炸街,而穷人没有太多选择,要么离开国家去欧洲谋生,要么留在这里加入军队或者等到战争结束,俄军要是进城很多人立马会改头换面,站到对面一方当“带路党”,甚至乌军内部也不知道何时会发生内讧,这场战争已经是笔不折不扣的糊涂账了,“战争第一个杀死的就是真相。”


俄军撤出赫尔松后,俄媒报道称有数十人被乌方枪毙

李博认为,目前双方战局复杂,下一步如何谁也说不准;但是无论战事如何发展,老百姓总在受苦、受累、受伤;无论怎样力保自身,在乱世中都得遭殃;老百姓一直在流血、流泪、流汗中做选择,就一定充满盲目性,所以才会向电影《让子弹飞》中说的一样,“谁赢他们帮谁”,因为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恢复和平的生活。


乌克兰警察日常巡街时配备自动步枪,战端一开更频繁对街上的男性进行调查和盘问

战争总要靠血泪维持,而医疗资源对于深陷战争的乌克兰来说格外稀缺。李博说起乌克兰的医疗方面又提到了老人们——就在接受采访前夕,跟随朋友回到村庄里,见到那里的街上死气沉沉,相比之下城中还有警察配备自动步枪巡逻,村里剩下的留守老人们在绝望中艰难度日。


乌克兰东部乡村春季,俄军到来后整修村里的苏军纪念碑,青年官兵向老人送上礼物和鲜花

“田园风光没有,女孩也没有,”李博近日返回这个小村子时,因为朋友家里地窖还有一些土豆和其他蔬菜水果可食用,往日都是邻里间相互照应着。李博发现,现在战端一开村里只剩2000人左右,打仗之后村里见不到游手好闲的男青年,女人们又没啥像样的收入,很多人要么选在进城谋生,要么尽量依靠农作物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


老年人如今是各类关于乌克兰的新闻主角,例如22年3月顿涅茨克市区遭到袭击,受害者不少也是老年人

李博介绍,在乌克兰医疗的确实现了免费,但排不上号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都很严重,城里医疗资源能提供很有限的医疗保障,乡下的老年人生病之后大多数选择去药店购买药品自己服用,或者打电话叫最近的医生来家中出诊,不过通常至少需要提前几天预约,急诊的话救护车也不会很快就到,只能借助邻居的帮助将自己送往医院。


在乌急救免费,但救护车一直稀缺,图为德国向基辅政府提供的救护车和消防车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李博提到,但在乌克兰人们已经无暇顾及了。李博自己在公共场合都会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但在周围人中显得迥异。在李博生活的小城市都能打得上中国生产的疫苗,不光免费还能就近接种,打完针骑车回家路上还能买个菜。


乌克兰运营的安-225运输机常常来天津运输医疗物资,甚至在其被摧毁前的2022年1月,图为安东诺夫局发布的和安-22和安-225两款苏制巨型运输机,在其此前的运营基地,即基辅郊外的戈斯托梅利机场合影,此两型运输机都曾在疫情后来到中国运输物资

“生病要么打电话找家庭医生,要么去私人诊所,”乌克兰目前的就医情况,最绝望的要数老年人:“都是老年人,医院里一坐就等着排队。有能力的医生都去基辅私人医院,然后有机会就出国,去欧洲学医,然后留在那边,一个月怎么着也有四五千欧的收入。”


被俘乌军年龄差异很大,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截图来自俄国防部发布的乌军俘虏接受采访视频

“乌克兰人也好,俄罗斯人也罢,都有种骨子里的韧性,他们即便生活受到影响也能撑得住很久,对于暂时的物资短缺、商品供应不足、得不到医疗和教育服务,表现的十分坦然”,接受采访前李博从超市回来,还看到了学生模样的女孩在卖自己手工制作的蜡烛,之前还有人义卖手工制品,把得到的钱全部捐给乌克兰军队或者医院。


受战争影响,蜡烛的用处不仅可以照明,还能提供热量

李博说,冬季过后黑夜漫长,蜡烛的重要性就又凸显了出来,又能照明又能取暖;要是有电他就可以继续线上办公,李博如今依靠之前做进出口肉类的积蓄来维持生活,他说现在没有人来留学,很多相关的服务也挣不到钱,但好在供电供暖都在逐步恢复,生活一定会恢复正轨。

我们的采访从北京时间上午8点开始,此时乌克兰中部仍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采访先停一下,我先睡一觉,看看天亮后能不能供上电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杨子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

“中国有能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将赢得史诗般竞争”

美国政府“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