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的政府之手

来源:《社会观察》2012年第3期

2012-03-12 15:50

“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李书福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正式达成协议,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股权,这被看作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事实上,这个被称为“蛇吞象”的收购壮举,并非一次纯商业行为,它基于吉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基于整个宏观环境的战略考量。由此,吉利开始跻身全球知名豪华车市场,同时也使中国汽车工业从以“引进来”为主走向以“走出去”为主的新发展阶段。

对于吉利而言,这次收购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离不开中央和地方的慷慨支持和帮助。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吉利的这次长袖善舞正是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完成的。

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产业正从经济危机中恢复。3月份,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要增强汽车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这样,吉利收购计划的大幕刚一拉开,就得到了商务部的明确支持,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甚至出席了最终的签字仪式。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的财团承诺为吉利提供5年期近10亿美元的贷款,吉利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

汽车产业巨大的号召力和产业带动力,也让各地方政府极力争取这块肥肉。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取项目运营资金,则成了吉利国内融资的重要方式。

2009年,吉利汽车的总资产为155亿人民币左右,沃尔沃的老东家福特汽车当年的总资产为2031亿美元左右。作为瑞典最大的轿车公司,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8年,沃尔沃仍保持了35.9万辆销量、147亿美元(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对于吉利来说,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

已经披露的资料显示,此次收购加上后续运营资金总共耗资约27亿美元,一半来自海外,一半来自国内。海外主要从美国、欧洲和香港市场融资。在国内,吉利为收购沃尔沃成立了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按照股比,三大股东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大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尔沃投资有限公司的出资额分别为41亿元、30亿元、10亿元人民币。

这样,吉利的收购资金一大半是一些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局,仅仅是大庆国资部门的出资差不多就接近收购资金的一半。

中国工厂选址是完成收购资金的最后一环。一旦选址确定,当地政府将协助吉利完成3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融资。

为了打动李书福,选址的热门地北京、成都、上海都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在北京,为吉利在重商云集的亦庄留好了地,还承诺以发债方式向吉利提供3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资金。在成都,市政府已经给成都银行和国开行成都分行下文,要求配合吉利的融资收购。在上海,嘉定开发区主任郁建华和副主任谈兵曾亲自驱车赴杭州会见李书福,并开出了前所未有的12%的投资额度。

最终,沃尔沃中国总部落户上海嘉定。为此,嘉定区还特批了1700亩土地,其中工厂占地1500亩,总部占地200多亩,研发基地总建筑量多达10万多平方米,超过园区内菲亚特动力研发总部大楼三倍。

如此慷慨的支持,无怪乎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说:“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这是用钱买不来的。”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