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其实是吃货的天堂:看到什么都会想到吃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01 08:23

【观察者网 文/赵可心】作为一名毕业多年的学霸,今天我掌握了一种打开语文课本的新方式。

当年背诵全文吃过的苦,在吃货的记忆里,竟然全都是美食清单!

知乎上有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中,你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哪篇?

有人回答《金色的鱼钩》……

故事讲的是,长征路上,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病号吃,最后老班长牺牲了。他留下的鱼钩被保存下来以教育后代。

网友们表示,当年学到这一课,满脑子都是……

鲁迅先生要掀棺材板了。

陈毅小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烧饼蘸墨水,成了多少小学生心中的美食。

还有《红楼梦》,你们能理解每次看到流口水的感觉吗?

《红楼梦》里写得最详实的一道菜,茄鲞(xiǎng),是这么做的: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吓得刘姥姥惊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还有胭脂鹅脯、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光听名字就已经垂涎三尺。

周总理的花生米也有人觊觎。总理通宵达旦地工作,一杯热茶和一小碟花生米作陪,“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莫泊桑不愧是短篇小说巨匠,连牡蛎都能写出一种“高贵的吃法”:“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难怪吃货们念念不忘许多年。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语文书刚发下来,汪曾祺的这篇《端午的鸭蛋》就能读好几遍。

就因为这些吃的,多少人成了汪老的忠实读者。

朱自清也是语文课本常驻嘉宾。他在《冬天》里,写孩子们“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背影》里写橘子里的父爱,吃货却想着那橘子一定很好吃……

三年级那碗槐花饭,能惦记几十年。

“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小时候可能还不知道杨桃是什么,反正就觉得应该很好吃。

还有杨梅,只知道它应该很酸。

《柳叶儿》里,奶奶用柳叶烙饼,文中还形容落日像"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吃货的我一放学就去买了肉饼。

看武松过景阳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一直很想吃酱牛肉。

没酒,就让妈妈买可乐代替。

连乌鸦喝的水都觉得很好喝。

四年级课文《万年牢》写爸爸做糖葫芦,甩“糖风”那一幕,在吃货看来应该是“食神”级别的吧。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哪里是什么“粮食”。敲黑板!

而这其中,我最服的吃货是这个……

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说,帝国主义要把祖先留下来的地瓜分了。

——等等,他们为什么要分我们的地瓜……

宁静致远解读
还有语文课本有一篇叫《大森林的主人》的烤松鸡。
==================================
“他把那颗拔掉弹头的子弹装进枪膛,对着地面开了一枪。从枪口喷出来的苔藓烧着了。他小心地把火吹旺,把树枝和树皮一点儿一点儿加上去,不一会儿,篝火熊熊,烧得很旺”
......
  “我们做晚饭吧。”他说。他把火堆移到一边,用刀子在刚才烧火的地上挖了个洞。我把松鸡拔了毛,掏了内脏。猎人又找来几片大树叶,把松鸡裹好,放进洞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土,然后在上面又烧起一堆火。  
    等我们把衣服烘干,松鸡也烧好了,扒开洞,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们俩大吃起来,我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东西。  
==================================
感觉作者好幸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赵可心
吃货 语文 义务教育 课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

普京特地去了趟哈尔滨,东北-远东合作前景如何?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