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林:“在巴黎奥运女排赛场上,我必须安排上中国人的歌!”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8-07 13:52
编者按:中国元素正在“进军”巴黎奥运的赛场。在中国女排引战首个小组赛对手美国队的比赛结束后,现场响起了今年的网络神曲“科目三”,不仅如此,在第一局局间,DJ播放的一首《给想要绽放的人》也让众多远道而来的中国观众深深感动。1/4决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憾负土耳其队,在这场比赛中还播放了电影《热辣滚烫》的主题曲《好极了,漂亮》,热身时播放了《最好的一天》。
这些歌曲的出现让远道而来的中国观众惊喜,而背后的选择来自一位参加过三次奥运会,巴黎奥运没有到场但隔空“整活”的优秀体育展示制作人李和林。在上一届东京奥运会上,担任女排现场主持的他在东京的赛场上同样播放了和现场气氛最相符的中国歌曲,成为女排赛上众人的集体记忆。
到底什么是“体育展示”,他又是如何从一名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变成一位工作日运筹帷幄的金融精英,休息日handle全场比赛的“气氛组担当”?观网小编在奥运期间与他聊了聊。
【文/观察者网 新之】
观察者网:李老师您好,首先我们特别想了解,虽然你不在现场,是如何让巴黎奥运会女排赛场响起“科目三”的?
李和林:其实不光有“科目三”和《给想要绽放的人》,现场的得分音乐还包括《最好的一天》《奢香夫人》《山河图》,在比赛前我给那一场的DJ准备了一个包含十几首歌的“中文歌单”,像《最初的梦想》《Mojito》《上春山》《只为自己开的花》这些歌曲都囊括其中。这其中不光有今年最热门的歌曲和电影原声,有歌词和寓意非常符合女排精神的歌曲,好几首歌其实是我们的女排队员在世界排球联赛时专门找我“点”的,我必须给她们安排上。
在巴黎奥运会比赛现场的DJ算是我的老同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0东京奥运会我们都一起在排球比赛中工作,这一次我算是做了一回他的“场外支持团队”。本来中国女排对战土耳其这场我和他说好,如果中国队赢了就要放一首《红日》,可惜最终没能如愿,也算一个遗憾了。
巴黎奥运会女排第一场小组赛险胜美国
观察者网:您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体育展示制作人了,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你作为现场解说,不仅用中文在场内感谢了当时即将卸任的郎平主教练,而且在场内播放了《阳光总在风雨后》,感动了赛场内外的无数人,并且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两次报道了你的故事。
其实说起“体育展示制作人”这样一个职位大家多少会感到陌生,很多人把你们称为赛场上的DJ或者是“气氛组”,那么从专业角度看,“体育展示”的工作究竟在体育赛场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和林:大家说的DJ也好,气氛组也好,都是体育展示工作其中的一部分,另外我们的工作还包括担任现场解说的主持人,负责操控屏幕的导播,还有现场的灯光和投影,现场摄像捕捉镜头和观众互动……总的来说就是通过赛场当中的声光电来充实和丰富赛场氛围,并且服务竞赛,给观众和参赛的选手一个良好的观赛环境和比赛环境。可以说,当你走进一个场馆的时候,你听到的看到的几乎所有元素都是由体育展示来负责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体育展示所包含的领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被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所重视。
观察者网:你觉得一个优秀的体育展示制作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李和林:首先是要了解竞赛本身,熟悉比赛流程、竞赛规则、包括参赛的运动员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内容来研究什么样的体育展示能比较好地服务他们,如果做不到对于竞赛的了解就会脱离我们这个工作服务竞赛的本质。
比如说,排球比赛中会有大量的主持解说和音乐,这些元素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对比赛的走向和进程会起到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什么时候需要给队伍加油助威,什么时候不能加油助威,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样的解说词,什么时候最好保持安静……这些都是要在了解竞赛本身规则以及竞赛特性,甚至是运动员喜好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发挥,这些都需要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
工作中的李和林作者供图
在这个行业当中做得比较好的同行也都是保持这样一个初心,此外还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创意,因为体育展示归根结底是一个比较年轻人的行业,就像我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才18、19岁,还是一个在北京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体育展示的发挥可能会给比赛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在实践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李和林:就拿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来说吧。北京冬奥会的速度滑冰比赛在当时俗称“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举行,当时我担任体育展示的制作人,相当于现场导演的角色。当时我们中国队选手高亭宇参赛,他在上一届的平昌冬奥会上获得了500米速滑的奖牌,但是还没有获得金牌。我之前了解到他很喜欢周杰伦的歌,我就想这次北京冬奥会主场作战我得给他安排上。
不过速度滑冰是一组组连着比赛的,中间并没有很多的空档可以放歌,结果正好在他的轮次到来之前,赛场上需要修复冰面,于是他的比赛就有一个延迟,我就赶紧让DJ找了周杰伦的《给我一首歌的时间》,虽然当全场响起周杰伦的歌声时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听见,但我想他如果听到了肯定会高兴的。结果放了之后没多久他上场后就一举夺冠,还破了奥运会纪录。赛后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听到了他喜欢的歌,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夺冠后的高亭宇身披国旗向观众致意
类似的还有男排和女排的比赛,我会事前了解运动员喜欢什么样的歌,然后就会安排给他们放。比方说三年前东京奥运的时候,我们中国女排前三场的成绩不是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参与了女排小组第四场对阵最强对手意大利的那场比赛的体育展示工作。赛前我也在想,什么样的音乐可以鼓舞她们,于是那场比赛我就很坚定地在东京的赛场上放了《歌唱祖国》这样一首雄壮的红歌。尤其是在他们比赛落后的时候,我就跟现场的DJ说,直接放这首!虽然DJ是个日本人,他并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意义,但他也立刻感受到了这首歌传递出的正能量——我们是一个国际的团队,虽然文化上很多不是相通的,但是这种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负面的例子,比如说在一些比赛中,主持人节奏把握得不好,在比赛队伍或者选手落后、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盲目地喊加油,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事后我们得到运动员的反馈,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整理一下思路调整一下状态。
观察者网:听了您给中国选手“量身定做”放歌的故事,我感觉作为现场导演的自由裁量权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对于专业的积累要求也很高,因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了解运动员的喜好,了解比赛,同时要在庞大的曲库中精准选择需要的歌曲和音乐,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和林:每一次比赛我们都会直接去和运动员交流,他们喜欢什么音乐,喜欢什么歌手,通过一次次比赛积累经验。另外就要靠DJ平时的积累了,没有办法速成。如果要选择在赛场上放某首歌,一定要自己先听过,确定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否合适,哪怕是一些小语种的歌词,理论上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审核,大量的功夫都花在平时。
观察者网:除了音乐要精通,现场的主持解说也对你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于专业媒体的资深体育评论员,你们是如何积累和学习来确保现场解说的专业性和效果?
李和林:首先我觉得谦卑的态度很重要,比方说我做排球和沙滩排球这个项目十几年,每次如果有新的比赛,我都会去从头了解比赛的特性和运动员的背景。如果是接触到新的项目,比如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和最近我在做的一些篮球项目,我就只能从头开始积累。
虽然我平时就很喜欢看篮球,但做解说毕竟是要在赛场上出声音的,如果内容不够专业或者说错了,运动员和观众甚至是通过现场短视频和直播等等场外的无数观众听到都会很尴尬,影响也不好,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在2024年这个时代,短时间就能够获得满足的途径太多了,有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忽略那些需要背后做出大量准备和努力的成就感。像体育展示这个行业,普通人是没有办法通过看一两场比赛了解一个项目的,必须看大量的录像、做大量的工作、我也会和一些裁判员保持联系,看到一些疑难的判罚和他们一起探讨,让他们给出专业的意见。
和女排队员在一起
观察者网:看来做这一行需要和运动员、裁判员的圈子保持密切的联系。
李和林:是这样的,大家私下里都是很好的朋友。我们这份工作不能沦为一个单向输出的“自嗨”,我其实不喜欢那种现场——把声光电搞得非常炫酷但到最后发现对于比赛本身没有什么帮助。
观察者网:体育展示制作人对你来说是一份全职工作吗?
李和林:不,我完全是用业余时间做这个。我的本职是一个金融分析师。
观察者网:感觉这两个工作不但彼此没有什么关联,而且都是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积累的工作,你如何做到两者的平衡呢?
李和林:平心而论,体育展示目前还没办法成为一个养活我自己的职业。虽然我参加了奥运会在内的很多世界级比赛,但我们很多人都是为爱发电,利用自己的假期和周末时间来做这个。
在金融分析师岗位上的李和林作者供图
一方面是我们真心爱体育,另一方面是我从2008年奥运会到现在,体育展示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难以割舍的情怀。
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把别人刷抖音、看剧的时间用来准备比赛方案、看比赛录像。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我也不把体育比赛的展示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毕竟金融业是压力很大、节奏很快的一个行业,周一到周五上班需要写很多东西,做很多决策,然后我周六再到赛场上班,服务比赛又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就当是一种调剂和放松了。
观察者网:既然大家都是兼职在做这项事业,像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又是如何把大家从五湖四海聚到了一起呢?
李和林:如果是商业比赛或者是像VNL(世界排球联赛)这样的比赛,一般来说办赛单位或者是协会会直接联系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来做,想担任什么角色。有时候我只充当主持人,有时候需要我作为团队组织者拉一支队伍,把大家召集起来。这么多年的比赛服务经验让我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圈子,不断有新伙伴加入,一些曾经合作比较好的伙伴如果有档期我就会把大家重新组织起来。
但像奥运会这样级别的赛事就是另一个层次的事了,全世界的同行都会来竞争这个机会,大家需要报名、由主办方和单项组织审核资格、参加海选、还要有语言的适配,比如说这次巴黎奥运会就要求法语,总之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我来说,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三次奥运已经很满足了,后面的奥运会我会努力,但是也靠缘分吧。
观察者网:作为主持人,对于外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吧?
李和林:我现在做国际赛事比较多,英语是必需的,因为团队是非常国际化的,包括现场的解说,必须做到无障碍地表达。东京奥运会期间我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我需要用日语和英语做排球项目的主持人,我作为一个母语非日语和英语的外国人,要在现场和世界级的播音员一起工作,真的压力很大,对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经过那一次,我做主持就更放得开、更有信心了,感觉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紧张了。
我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北京奥运,北京冬奥和东京奥运,这些经历都是我一生的荣耀,也是对我这么多年做体育展示的一种肯定。尤其是东京奥运会,我第一次在东京的赛场上用日语和英语做赛场播报,还完成了支线任务——播放《歌唱祖国》,至今想起来都特别开心。
观察者网:你的第一届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走进了体育展示的世界,你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瞬间吗?
李和林: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我不是学播音的,也不是学英语的,最后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得到机会,然后一直走到现在确实有很多缘分在里面。当时我去参加选拔的时候完全想不到能被选上。
服务北京奥运沙滩排球项目时李和林还是一个20岁不到的大学生作者供图
在北京奥运会的沙滩排球赛场我近距离看到了科比,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和篮球运动员诺维茨基还有很多明星也都来了。当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当时中国队也是创造了历史,在沙滩排球这个项目上获得了银牌铜牌,当时参赛的18岁选手薛晨这次还会继续出现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当时我在现场宣布这个成绩时感觉非常荣耀。当时北京下着瓢泼大雨,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观察者网:作为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你觉得从北京到巴黎,一路走来奥运会有了哪些变化。在你的领域里,你希望未来的奥运还有哪些新的展示创意?
李和林:我感受最深的是肉眼可见科技上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了。举个例子,在东京奥运上我们有一个“运动员时刻”——赛场边的屏幕会直接连通运动员的家人,在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或者赢下比赛的时候,就会现场跟他们的家人做一个连线。这个技术放在北京奥运会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可能更侧重音乐和解说,这届奥运会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激光、灯光和投影技术,这里剧透一下,本届的沙滩排球会在埃菲尔铁塔下进行,和巴黎地标形成一个视觉联动的效果,一定会非常壮观。
对于很多项目来说,奥运会都是运动健儿们的最高舞台,而每届奥运会都在努力把这个舞台搭得更炫,然后奥运会上的突破又会被借鉴到单项比赛中去。就我自己而言,如果让我畅想,我会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视角,让赛场外的观众也能实时参与场内的互动,有什么歌想点都可以通过像APP这样的手段我们现场给你安排。让全体观众的观赛体验都能有巨大的提升。
作为赛场的服务者,我们永远是衬托鲜花的绿叶,我一直和后辈们说,虽然我们在一场比赛中永远不是主角,但如果观众和运动员都能享受好比赛,都能沉浸其中,我们就成功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