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炎:向5G过渡,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能不听西方摆布?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3-30 08:16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明炎】
3月8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数字发展、创新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Askhat Orazbek向媒体介绍了该国向5G网络过渡的情况。
他表示,今年将首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试验性开通5G网络,2022年年底前计划在努尔苏丹、阿拉木图和奇姆肯特三座城市推出5G网络,并计划在2025年前使5G网络覆盖该国所有区域中心。
消息一出,不禁让人感到诧异。处于亚欧大陆的“中亚五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地区,这里常年干旱,缺乏充足的水源,没有贸易港口,难以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看似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实际上却是世界经济的“孤岛”。身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人民,有多少人能用手机恐怕都是问题,还要发展5G?是步子迈的太大了?
这些想法可能是低估哈萨克斯坦了。
在阿拉木图,民众正在庆祝哈萨克人的传统佳节纳乌鲁斯节,图自新华网。
当之无愧的“中亚领头羊”
总人口1800多万的哈萨克斯坦有活跃着的近1600万个手机用户,去除儿童外,互联网覆盖率达到99%。而且移动互联网资费也非常低。在世界排名中,哈萨克斯坦位居互联网最便宜的前10个国家/地区。在2020年,追赶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世界上排名第六。
在哈萨克斯坦,每位居民平均需要为20 GB的互联网支付约9.2美元(3,840.4坚戈),在邻国俄罗斯是10.3美元(4,299.6坚戈),中国排在第十二位,资费也不贵(12.2美元约合5100坚戈),英国27美元(11646.5坚戈),德国81.2美元(33895.9坚戈),美国160美元(66789.8坚戈),希腊241.3美元(100727.5坚戈)。
哈萨克斯坦能在互联网工程上有如此令人意外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两点:直接原因是哈萨克斯坦的互联网工程,尤其是即将应用的5G通信技术,选择了华为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几家能提供5G通信的公司,华为近年来受到了西方各国的“围追堵截”,在2020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曾公开警告参会各国“别接近华为”。哈萨克斯坦没有被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甚至威胁所困扰,选择了成本更低的华为公司。这是其发展互联网通信的务实选择。
二是哈萨克斯坦本身就有让人容易低估的经济实力。其实大家对“中亚贫困”的这个刻板印象也不算错,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中,其他四国的经济状况都令人堪忧,四国GDP之和也不及哈萨克斯坦一国。
尤其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都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DP都在1000美元左右,其政局也不断动荡,吉尔吉斯斯坦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政治动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同样是前苏联加盟国,为何人口、资源都不占据明显优势的哈萨克斯坦能够一骑绝尘,拥有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就和稳定的政局呢?
究其原因,是哈萨克斯坦在政治模式、对外关系和民族宗教政策这三件大事没有“犯糊涂”。
2019年,华为技术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电信公司在努尔苏丹展示5G基站。图自中新社。
坚持中央集权不动摇
在政治发展模式上,前苏联各加盟国乃至世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听信了西方专家们提供的“三权分立”模式,总统、议会与法院相互制衡的同时实施西式民主普选。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曾深受西方国家发展模式吸引, 引入了激进的改革方案, 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哈萨克斯坦深陷经济危机之中,1995年哈萨克斯坦的GDP只有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七成。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痛定思痛,接连主持两次修宪,加强政府权力。他在演讲中说“血泊和混乱中的民主, 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我们民主的基础是政治、社会和民族间关系的稳定”。
纳扎尔巴耶夫迅速地意识到西方式的民主发展道路与哈萨克斯坦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不能对应。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确保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并迅速摆脱社会经济危机,因此,国家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的团结以及一个强势国家政权的存在必不可少。
在1995年—2007年,哈萨克斯坦选择的是一个非党派控制的中央政府,以及一个可以置身于“社会、政党、议会和权力的所有机构之上,协调和引导他们的活动的总统”。
这一认识经过了实践的考验,哈萨克斯坦不仅挺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且在1999年后经济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10%左右。2007年,纳扎尔巴耶夫整合所有支持他的政党并更名为“祖国之光”。十几年来,作为执政党的祖国之光团结了绝大部分政治精英,发挥了政治吸纳与加强意识形态的作用,确保了政治局势的稳定。
政经两条线——如何与大国打交道?
在对外关系上,纳扎尔巴耶夫也展现出了足够的务实与灵活。与大多数中小国家领袖不同,这位执政哈萨克斯坦28年之久的总统曾亲身深度参与过世界的“大国博弈”。
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生于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拉木图州的一个小村庄,曾于1979年—1984年任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84年至莫斯科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1989年任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最高领导人),1990年2月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国家元首)。如果戈尔巴乔夫没有将苏联整崩溃,时年50岁的纳扎尔巴耶夫应当是下一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对于其他前苏联加盟国的领导人来讲,苏联解体是让自己是从“省委书记”变成了“国家领袖”;对于纳扎尔巴耶夫来讲,苏联解体是让自己从世界唯二超级大国的国家领袖变成了个“省委书记”。
这一段特殊的经历虽然没有让纳扎尔巴耶夫继续驾驶苏联这个破旧不堪的国家机器,但却给予了他独一无二的世界视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尤其是能明白所谓“超级大国”的行事逻辑,在面对威逼利诱的时候更加清醒。
纳扎尔巴耶夫(资料图),图自今日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在大国之间奉行政治上“多元平衡”与经济上积极合作的政策,尤其是在中、美、俄三国关系上,进行“等边三角形”外交。
独立三十年来,哈萨克斯坦一直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积极回应美国的中亚战略,尤其是同意美军借用港口与机场作为阿富汗战争的后方通道以运输物资,从而换取美国对其政治上的信任与经济上的援助。
在对俄关系上,哈萨克斯坦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独立性,避免在地缘政治上被笼罩在俄罗斯的阴影里,但在经济上却十分积极,主动提出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这一联盟致力于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
哈萨克斯坦总体上对美“政热经冷”,对俄“政冷经热”。身处两个相互对立的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可称得上是“中亚新加坡”。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源地,更是积极响应者。中国选择哈萨克斯坦为“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有三点考虑:
一是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就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尤其是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任期间访华二十余次,几乎是“年年都来”,中哈彼此熟悉,具有较强的战略互信。
二是中哈在战略上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与互补性,“一带一路”倡议没有中亚的参与是难以成行的,哈萨克斯坦就是中亚的“领头羊”;而哈萨克斯坦也深受“欧亚主义”思想的影响,非常希望作为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桥梁(即“亚欧大陆桥”),发挥地缘优势。
三是中哈经贸关系密切,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而且未来在能源、互联网之间的合作前景更是十分广阔。中哈关系可谓是“政热经热”。
信仰保证自由,反恐更要坚决
在民族宗教政策上,纳扎尔巴耶夫的行为可谓世界多民族国家的典范之一。哈萨克斯坦民族和人口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历了数次剧变,到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39.7%,俄罗斯族占37.8%,其他民族总计占22.5%。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近占总人口的四成,是前苏联各加盟国中最低的。因此,如何整合多个族群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当务之急。
面对复杂的多民族局势,纳扎尔巴耶夫下了“三板斧”。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对话平台。1992年,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一周年纪念活动上,纳扎尔巴耶夫首次提出关于创建各民族大会的理念。1995年3月1日,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大会正式成立,并在2007年更名为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作为协调哈国内民族问题的咨议机构,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由总统亲自担任大会主席,大会成员以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为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会,针对民族问题进行探讨,并为国家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提出建议。有了对话平台,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不会将矛盾攒着。
二是强化国家认同,淡化族群认同。这是所谓“现代国家”建构的必由之路,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族群是天生的,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国家,认同的差别感越强越容易产生矛盾甚至族群歧视。哈萨克斯坦执政党名为“祖国之光”显然就具有强化国家认同的象征意义。
三是严厉打击极端宗教势力。在阿富汗战争后的十几年里,极端宗教分子的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不仅对中亚地区造成威胁,甚至还对我国的新疆地区造成影响。
有些国家出于宗教原因,对于这些极端宗教分子态度暧昧,难以“赶尽杀绝”,进而影响本国的发展与稳定。持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信仰者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近70%,如何能团结温和穆斯林的同时严厉打击极端宗教势力,是哈总统无可回避的“必考题”。
好在纳扎尔巴耶夫自始至终都对恐怖主义深恶痛绝,不仅在国内严格打击这些极端宗教分子,还多次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稳定。
对比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其他国家领袖,有近30年总统生涯的纳扎尔巴耶夫可谓是“中亚之最”,一生都在致力于“集中力量”办“国事”。这在西方某些“民主人士”看来可谓是罪大恶极,然而现实是他所带领的哈萨克斯坦一国之力可抵其他四国之和。
如今,哈萨克斯坦展示着中国制造的“翼龙”无人机,热火朝天发展5G时,还要关心一下在贫困线挣扎的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在战火中洗礼的阿富汗人民。环球凉热,令人心生感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