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全球央妈联合起来 有没有可能?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8-28 07:29

李林

李林作者

银行职员,金融政策研究者

【全球市场恐慌,表面上是中国引爆,但点火的却是美联储。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问题再次暴露: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与储备货币,其货币政策显著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而美联储却是本土的央行,其政策出发点是美国本土的经济金融状况。面对已经高度关联的全球金融市场,国际间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全球央妈联合起来,有多少可行性?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李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球金融秩序重建问题复杂,欢迎对此问题有研究的读者朋友们来稿,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传统上,国内分析师认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相对独立。但近年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日益显著。

8月11日,央行启动人民币突击贬值,搅动了全球金融市场。加上负面经济数据与股灾的影响,带动全球股市连续暴跌,发达国家股市普跌10%以上。

在全球恐慌之后,央行在25日降准降息,迅速平息了全球市场风波。欧股在“双降”消息公布后迅速拉升,收盘时主要股指涨幅逾5%。美股大幅高开,回调后趋稳。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大幅反弹。

不论“贬值”和“双降”的政策是否恰当,这是中国央行第一次在全球金融市场搅出这么大动静。“央妈打喷嚏,世界都感冒”。而以前,在全球市场捣乱的主要是美联储,这次市场风波其实也是美联储在背后推动。

表面上是中国引爆,点火的却是美联储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蚱蚂,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祭出了各式政策。从定量宽松、零利率政策,到中国的四万亿计划。但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到了七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还远未全面复苏。

经济远未全面复苏

全球经济增速仍低于次贷危机前水平,2014年全球GDP增速仅为2.4%,远低于危机前4%的水平。各国债务隐忧层出不穷,欧债问题、美债问题、中国地方债问题多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使各国面临通缩风险。

政策腾挪空间却越来越小

财政政策方面,危机后各国的债务问题不断发酵,制约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中国去年的财政改革更是砍断了地方财政的水源。

货币政策方面,欧、美、日国家的短期利率已经降低到人类几千年金融史上最低的水平(最新美元隔夜利率0.13%,日元隔夜0.03%),欧元短期利率甚至为负。中国的利率也已经降到了历史地位,国内资本市场的动荡,也让中国政府对大胆的政策调整投鼠忌器。

次贷危机后的刺激政策给各国都留下了后遗症。旧病未愈,治疗后遗症也还在,如果又遇上新问题的话,政策就没有太多腾挪的空间了。


经济增长虽然已经恢复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但这种增长很脆弱,随时会在不稳定因素的突然冲击之下,酝酿出下一场风暴。而这次的不稳定因素,就是美联储。

美联储:不稳定的始作俑者

近期,美联储放出了加息的风声。加息的原因当然是,美国经济已先于全球经济企稳回升,急着想“停药”,也不管其他国家仍然大病未愈。

加息预期引起了一些列连锁反应。资本回流美国追逐更高的利息,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在其他市场留下一地鸡毛,资产价格下跌是当然的。在美联储加息阴影下,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日渐脆弱。

其他国家虽然知道“药不能停”,但也拿美联储没办法。利率问题实实在在是美国自己的“家事”。再说了,美联储名义上跟美国政府相独立,美国政府都不能干涉,外国政府能怎么办?

中国自救开启的蝴蝶效应

而中国政府可不愿意眼巴巴看着资本外流。刚刚救回的股票市场还奄奄一息,难道要葬送在美联储手上?那怎么办?不如把人民币一次性贬到位吧,这样跨境套利的资金就没了流出动机。

出人意料的是,人民币突击贬值的猛药,击垮了原本就在美联储加息阴影下愈加脆弱的全球市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贬值恐慌。资金流出,股市加速下跌。在中国利空消息的催化下,恐慌也蔓延到了欧美市场。

人民币快速贬值,是在美联储加息的外力作用下,做出的主动反应。它是中国合理的市场化改革与自救政策,虽然确有负面作用。其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是因为全球市场在美联储加息的阴影下,本已非常虚弱。

全球的美元,本土的美联储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需要好好反思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一个根本的矛盾是: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与储备货币,其货币政策显著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而美联储却是本土的央行,其政策出发点是美国本土的经济金融状况。

美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其他国家往往不一致,其货币政策就会给其他国家造成不当的影响,出现“美国感冒,全球吃药”的情形。这次危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解决方案

昨天,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旺财的文章中提到,全球市场动荡之时,美国一位名叫查尔斯·史密斯的美国博主提出建议:全球央妈联合起来,除了官方人士出来表态以稳定市场预期之外,第二步就是启动货币宽松,大印钞票以释放流动性。观点虽仍待商榷,但如何协调各个货币当局,避免某个强大的央行出于本土利益考虑而伤害全球市场,是个值得长期研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笔者设想了三种解决方案:

集中化方案:参照IMF设立国际机构,协调各国货币政策

目前的国际组织当中,汇率问题有IMF做国际协调监督,WTO管贸易,世界清算银行管跨国支付结算,但目前仍没有国际组织专职于国际货币政策监督。成立类似IMF的国际性组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目前还没有国家提起。在全球失衡很严重之前,应当也不会有足够的国际政治动力来推动此事。G20财长会议等相似的议事机制,或许值得各国央妈们借鉴。

多极化方案: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货币当局

多国央行的博弈,会使一国央行约束自身行为。本次美联储放风9月加息,结果招致人民币突击贬值,其连锁反应给美国市场也带来了巨幅动荡。

多个强大央行之间的博弈,会让各国央行投鼠忌器——央行不仅要考虑本土情况,也要考虑政策的境外影响,以及境外货币当局的反应。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全球的平衡。

国际货币多元化

在国际贸易与国际储备方面,美元仍然是绝对的主导货币。其货币政策的调整,当然会带来全球的动荡。而随着未来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各主要货币之间的地位愈加平衡,将会大大消解某种货币利率政策变化的全球影响。

虽然成立国际组织来协调货币政策的设想仍然遥遥无期,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我们期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央行和货币来平衡全球金融市场。

对于中国央行来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将逐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境内的政策调整将更多地影响境外市场。在道义上,我们要逐渐考虑起货币政策方面的大国责任,在实际分析政策效果时,也要考虑政策境外影响对境内的反作用。走向世界的中国市场,也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监管机构,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苏堤
股市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美元 美联储 人民币贬值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