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在巴基斯坦中企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17 08:45

林先生

林先生作者

在巴基斯坦中企员工

【导读】 7月14日,中企承建的达苏水电站项目出勤班车在赴施工现场途中遭遇爆炸,9名中方人员不幸遇难。 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约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通话。伊姆兰·汗就日前在巴发生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造成中方人员重大伤亡向中国政府表示诚挚慰问,向遇难人员家属深切哀悼,并通报巴方阶段性调查进展和善后工作情况。 李克强强调,人命关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当务之急是全力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做好遇难人员善后工作。中方工作组已抵巴,愿同巴方密切配合,查明事实真相,务必将恐袭凶手绳之以法。 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在巴中企员工人身安全问题,也引来中国国内舆论的再次重视。 围绕这一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已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工作数年的林先生。

【文/观察者网 李泠】

·日常工作安保

观察者网:中企出勤班车爆炸事件发生后,你们有收到什么提醒吗?

林先生:事情发生后,中国大使馆迅速组织各个国企及下面的项目人员开了个网络视频会议,会上提了好几点要求。主要就是安抚项目现场工作人员,让大家不要因这事人心惶惶;再就是要求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排查工作。

发生爆炸的公交车(图自巴基斯坦广播公司)

观察者网:这次事故调查结果未出,暂且不谈;在巴中企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长期受关注的话题。你们单位日常往返工地,会有哪些安保措施?

林先生:“一带一路”项目人员出行,巴方会派军警负责安全,军车开路、殿后,班车上还会有持枪警察保护。有些外围项目,也就是远离城市的项目,项目现场也都有军警守卫,有些项目还会另外再请安保。项目地方越偏僻,对安保需求越高。

你如果有看过往几年的新闻便会知道,针对项目现场的袭击很少很少,一般是针对酒店、饭店。

观察者网:工作之外,你们日常出行方便吗?

林先生:如果要外出,也都会配备相应的安保。如果是“一带一路”项目参与者,巴基斯坦军方会派人负责;如果是其他中企,公司也会给你联系安保人员。即使只是去中国人的饭店吃个饭,也都有保安跟着,相当严格。

城市里主要是晚上会比较危险,抢劫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穷,有些人吃不上饭就要出来搞事情;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社会治安变得更差了。

一般情况下大家没啥事都不外出,自觉性特别高。也有部分原因是巴基斯坦的环境条件跟中国国内确实不一样,这边一年四季可热了。再说了这边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的。

夜色下的卡拉奇(资料图)

观察者网:此前和您聊天时您曾提到,虽然现在巴基斯坦风险较往年好些,但感觉中国人被针对的频率在升高。请问这点能否详细谈谈?

林先生: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最近几年发生过两起针对中国人的事情,先前有华侨饭店的老板的车上被安装了炸弹,也有家投资公司的人员来巴基斯坦做事,遭遇枪支袭击,抢劫,好在没受什么伤。

观察者网:有没想过或和周边的人探讨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林先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其他国家在巴基斯坦投资的项目很少,大部分项目中国人过来援建承包。随着援建承包项目的增加,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政府和大部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及中国人态度友好,认为中国人过来搞投资、做项目,有利于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小部分巴基斯坦人及部分不法人员,相对缺乏长远眼光,可能觉得在巴工作的中国人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了,比如和他们抢工作,渐渐就对中国人产生了一些不满。

此外,还有分离主义的影响。比如位于巴基斯坦西部、临近阿富汗的俾路支省一直有独立想法,和政府不对付,常搞事情影响政府工作。而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是“全天候”友好,因此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有可能就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

·文化差异和交流

观察者网:对于初次到巴基斯坦工作的新员工,你们会不会给他们一些特别提醒?

林先生:有的,第一个就是信仰问题。卡拉奇这边绝大部分民众信仰伊斯兰教,小部分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我们会提醒刚来的员工,不要随意议论这些事情,不要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再就是饮食方面,有些中国人可能比较喜欢喝酒,但这边绝大部分当地人是禁酒的,所以不要和人家讨论这些东西,过来时也最好不要在行李箱里托运酒类产品。

基本上项目人员接触到的老巴都是经过当地公安局审核的,只有拥有无犯罪证明的老巴才能进入项目现场。这些人相对来讲比较安全,大家相处也没什么大问题。

观察者网:和老巴一起工作,有哪些习惯差异需要多加磨合?

林先生:他们每天都要朝拜,我们会给他们留出时间,等他们朝拜好了大家再继续干活。

其他方面,我们和从事基础工作的老巴接触得也不多,有活需要完成,一般交给当地的中间负责人,让他分配安排好。比如告诉他,这事比较急,必须按时做完,再由他安排下面的人员完成。

观察者网:我看到不少中国人在提及巴基斯坦人时常吐槽他们“不守时”,您有同感吗?

林先生:确实很不守时,工作的节奏非常慢,会找各种理由,比如“我口渴了,要喝水”“我要去个洗手间”等等。你人在这地方,他干活可卖力了;你一离开,他就松散了。

我们一般不直接管理所有人,会尽量安排巴方的人员去管理当地人。因为那些当地人,不管有没技术、是不是高级人才,都不大听外人的话,有也只是表面上听,内心根本不怕。举个简单的例子,他把事情做砸了,你说要扣他钱,他不会怕你的,一方面可能觉得你不敢真的扣,另一方面他认为你是外来人。

不少巴基斯坦员工,大主意没有,小聪明挺多。中国人没有当地主管管得好,他们一个眼神,当地主管都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我们根本看不出来。

观察者网:一些中企会鼓励来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员工本土化,比如鼓励男士穿巴基斯坦的国服沙尔瓦·卡米兹(Shalwar Kameez)。除了不喝酒,你们会有哪些入乡随俗的行为吗?

林先生:中高层管理人员有时候要负责接待巴方的重要人物,再或要上媒体,所以要走心,要更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底层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只需熟悉他负责的那部分技术,有的可能过来三、四个月,把部分基础难关克服了就撤离回国了,所以不需要了解太多。我跟外面的巴基斯坦人接触的也不多,常打交道的就一点点。

观察者网:那在巴基斯坦生活,有没什么不适应的地方?

林先生:主要就是天太热了,冬天就两个月左右,其他时候都非常热,多是三十几摄氏度。这边自来水的水质也不好,我们基本都用特地配送的大桶水做饭。出行也不方便,去哪里都需要安保护送。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观察者网:就您的日常接触来看,除了恐袭威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还有哪些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林先生:巴方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比较弱,不过中方有在帮忙推进。前几年瓜达尔港-中国港口航线开通后,不少集装箱就经由瓜达尔港运往世界各地。

观察者网:近段时间阿富汗国内动荡更甚,对您这边的工程建设影响大吗?

林先生:基本还好,我们做好每天信息沟通,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尽量杜绝一切问题发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巴基斯坦 爆炸 恐袭 中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