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起:大陆对台政策将更敢给更敢拿 反台独更坚定

来源:环球网等

2013-06-21 10:32

日前,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九二共识”这一名词的提出者苏起,随吴伯雄访问大陆。他在访问后表示,大陆领导人未来十年“硬会更硬、软会更软”,对台政策更具弹性。而台湾“仍在内耗”,他对此相当忧虑。

台湾联合报《报道》称,苏起认为在未来十年内,大陆会更敢给、更敢拿,更加大开大阖,两岸政策压力回到台湾身上。大陆对台政策已经做了转变。“过去不敢给的,可能会给;不敢拿的,可能会拿”。

苏起认为,硬的部分,大陆对反“台独”立场会更加坚定,绝不妥协,也不会松动。

至于软的部分,他表示,大陆领导人谈到两岸问题时用“疗伤止痛”四个字形容,这四字背后代表大陆认识到两岸历史创伤需要一段时间抚平,言下之意对于统一“不急”,也有耐心等待。苏起认为,“只要台湾不‘台独’,疗伤止痛的时间要是拉长一些,大陆方面是可以接受的”。

苏起说,大陆领导人很有看法、对台政策又很有见解,台湾朝野似乎都没注意到,“仍在内耗”。台湾蓝绿至今吵成一团,拿不出对策;经济又搞不好,如何面对“崛起的中国”?

而今年3月,苏起还认为“大陆当前对台政策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心态,大陆领导有信心且有备而来”。他在随吴伯雄访问大陆后,显然认为,大陆对台的心态与政策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当时还对台湾当局和民间对两岸关系的认识误区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第一个误区是“可以重内不重外”,忽略台湾经济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个误区是,在外部事务中“可以重‘外事’轻两岸”。苏起说,台湾的外部环境与两岸关系有很深关联,没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也不会有后来的“台日投资协议”。

第三个是“政经可以分离”。苏起认为,政经是连动的,“ECFA其实也有政治意义,代表当时两岸政治互信到了那个程度”,两岸政治到哪经济就到哪,政治若后退经济也会后退。

第四是“以为两岸谈判是可怕的”。他说,两岸政治分歧,不应该“不谈、不听、不问甚至不去思考,意见愈不一样愈要谈”。

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资料图)

苏起简历

苏起,1949年10月1日生于台湾台中市,祖籍浙江杭州。1971年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75年获美国约翰·霍甫金斯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苏起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及苏联研究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在哈佛大学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所担任一年研究工作,并任纽约《世界日报》主编。

苏起返回台湾后,1984至1991年任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亚洲与世界文摘》副总编辑、秘书室主任。

此后苏起开始涉足政界,1992至1993年任“行政院研考会”委员。1992年任国民党陆工会副主任。1993至1996年“行政院陆委会”副主委。1996至1997年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1997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1997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15届中央评议委员。1997至1999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兼召集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1999至2000年5月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0年任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家安全组召集人。2004年“大选”期间是连宋两岸政策白皮书主稿撰写者。2004年12月当选为第6届国民党不分区“立法委员”。2008年5月,出任“国安会”秘书长。

苏起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提出“九二共识”一词。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这一共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达成的第一次政治妥协;而且又是两岸之间最棘手的“一个中国”问题。

2000年4月底,苏起正式提出“九二共识”这一词,来概括这一极富历史意义的两岸共识。

虽然苏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人,但是“九二共识”实际上凝聚了两岸专家学者的思想结晶。

(综合环球网、中国台湾网等)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