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又推出新书 称学习美国“一种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9-17 15:17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前脚推出《新·台湾的主张》一书,他向来关怀备至、极力看好的2016“总统”参选人蔡英文后脚便也拿出新书《英派:点亮台湾的这一哩路》意图拉抬选情。在短短千字自序中,虽然蔡英文没有挑明“台独”主张,但数度提及“国家”一词,并自称“英派”引领改革。后记中,她还不忘拉来美国站台,称就需要那样“一种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

就像上次那本标榜自己为两岸和平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自传——《洋葱炒蛋到小英便当:蔡英文的人生滋味》一样,蔡英文在距离“大选”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再次推出新书《英派:点亮台湾的这一哩路》为选情造势。

据台湾媒体报道,该书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今日开始预购,预计将于10月上市。新书分为“思考小英”、“行动小英”、“社会小英”、“政治小英”、“经济小英”、“外交小英”与“在地希望”7章节,记录了蔡英文在2012年败选后,遍访台湾的所见所闻,以及她和各行各业台湾人接触的故事。

蔡英文新书书影

五个画家所绘的心中的蔡英文

前不久,一直以“维持现状”作为幌子的蔡英文终于肯碰两岸议题这个“烫手山芋”,针对台湾旅游观光业,她宣称民进党欢迎陆客来台,并保证民进党执政不会减少陆客数量。近日,蔡英文接受媒体联访时又称,维持现状是台湾社会现在的共识,台湾人民期待未来政府领导人能以这个态度处理,自己会持续以这样稳健的态度处理两岸关系。

不过,对于“九二共识”、“台独党纲”,蔡英文却仍不肯松口。

虽然从目前网络提供的书摘部分,看不出蔡英文挑明“台独”,然而在一些阐述看似政治正确的政见背后,不难看出其中夹杂的“私货”,比如所谓“民主”,比如“盟友”美国。

在这篇名为《我们都是英派》的极短自序中,蔡英文首先便提出质问:“想想看,二十年后的台湾,会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她援引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观点,称“我们要更有耐性地,穿透那无法穿透的厚实木板,稳健地、踏实地、精准地达成理想。”在她看来,过去台湾的民主处于“感性的冲刺”阶段,如今需要迈入“理性的建设”阶段。同时,蔡英文自诩为“一个理性的人”,称现世“应该有它的意义。”

这便是她所谓的“英派”作风。她表示,期待“英派”被众人以改革者的形象记住。

短短千字自序,“国家”一词被数度提及,难免不让人怀疑所谓“英派”是不是“鹰派”?

如李登辉在新书《新·台湾的主张》所选择的论述逻辑一样,蔡英文在后记《让我们自己成为最好的答案》中高抬所谓“民主”价值。

她认为,台湾的民主进程使其“成为新一代亚洲人积极追求的目标”,更宣称要让台湾争当“亚洲新价值的未来领导者”。她以小额募款为例标榜自己没有党产,不被财团裹挟。

为了鼓动支持者,蔡英文援引美国砌砖工人搭建帝国大厦的话,称“帝国大厦不仅是人类社会不凡的成就,更是美国人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她所带领的“英派”就需要这样“一种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

最后,这位“英派”领头雁忽然变身“小清新”,以一首名为《亮点》的歌作结:“像雨水疼惜土地,一点一滴,拢是大家的奥援;每一颗跳动的心,都是这片土地,最美的亮点……”

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书,蔡英文昨日在脸书也贴出部分书摘。面对有人指责她冷淡、缺乏感染力,蔡英文辩称,“政治领导人首要的责任是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过,为了拉拢更多选民,她不得不调整策略、变换性情,她意识到:“政治人物的热情必须用对地方,热情若能感染更多人来参与正确的事”。

然而,网友对“英派”作风却另有一番解读。网友@杨王立 质问蔡英文能不能坦白点,“两岸政策,你到底是何心态?你会不会宣布台独?”针对蔡英文近日连连推出所谓改革新政,这位网友反问:“整天只想拉动日本人美国人,他们流的血跟我们一点都不同。”除了这一招,网友怀疑蔡英文就黔驴技穷了。

更有网友列出蔡英文“十五宗罪”——权贵、反复、空心、装穷、伪善、出卖南海主权等等,网友@Wang Shun Shan 表示鉴于此,绝不投票给她。

翻页查看蔡英文新书《英派:点亮台湾的这一哩路》书摘

序 

我们都是英派

想想看,二十年后的台湾,会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这是我这几年来,不断在思索的问题。 

在三年前,总统选举结束以后,我回归到最朴实的状态,我成立了小英基金会,同时,在网站上,我们做了一个网络论坛,叫做“想想”。 

这是我当时真实的心境,在选举的激情,与高潮的政治攻防之后,我要冷静下来,沉淀反省,并且把这个“国家”的未来再做一个全盘的规画。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貌?台湾所面临的问题、困境是什么?而在那其中,我自己的角色又应该是什么?

在我看来,如果台湾过去的民主是一个感性的冲刺,那现在则应该步入理性的建设阶段。我自诩是一个理性的人,我这样的人出现在这样的时代中,应该有它的意义吧。过去这一两年来,旧政治的时代,已经在被淘汰的边缘。而新政治的时代,则依然面目模糊,甚至,有点百废待举。我相信,政治就如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我们要更有耐性地,穿透那无法穿透的厚实木板,稳健地、踏实地、精准地达成理想。

这就是我的作风,我想姑且就称为“英派”作风吧。 

“英派”这两个字,第一次是出现在二○一五年基隆市后援会授证大会的会场上。当时,我有感于台下支持者的热情,然后,我觉得必须为“我们”这一群想要改变“国家”命运的人想一个强而有力的名称。于是,我就脱口而出,“我们都是英派”。 

我期待“英派”是很大的一群人,我也期待“英派”在未来台湾的历史里,是会被记着的一群人,而且是会被人们以改革者的形象记忆下来的一群人。台湾需要改革,不敢改革就是领导人的失职。如果领导人想的只是权力,改革就会打折扣,换句话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为了让这个“国家”更好,我们要形成一股力量,即使改革会得罪既有势力,也必须坚持,绝不能放弃。

一直以来,我对政治的态度都是如此。我要求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地达成理想,绝不拖延,也绝不躁进。 

我失败过,也试着爬起来。这几年来,我四处探访,从台湾的各地方、各层面去观察、体会人民的问题。一个政治人物,要能够从一般民众的角度来思考,当政策落实到一般人的生活里时,是带给人方便,还是增加人民的负担。

这三年来,台湾发生了很多事,我个人也体会了很多事。这本书记录了台湾社会的变化,也记录了一千多个日子以来我的所见所闻。书中有七个“小英”,但是我真正想讲的是,如果这七个小英可以拉出一群“英派”来改变这个“国家”,那这三年来我所做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台南市湾里的阿公,带着小孙子,把装载满满的期望与梦想的小猪,交给我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我绝对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这是全体台湾人民对未来的希望,这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与人民缔结的约定:一个改革的台湾,一个稳健发展的台湾,一个壮大的台湾,一个保持活力与弹性、理想与希望的台湾,一个随时准备给人更多惊喜的台湾。 

后记

让我们自己成为最好的答案

二○一二年“总统”大选败选的那一个夜晚,我知道很多人因为伤心,而掉下泪来。不过,时代的变化是挡不住的浪潮,掌握权力的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淘汰、被换掉。

三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几乎就是一个百废待举的时代,处于这个时代的你,开心吗?我们年轻时,梦想的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二十年后,我们希望台湾的后代,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我曾经问过中央党部的一位年轻同仁:“你为什么要来党部工作?”他回答我说:“我从国外回来以后,发现台湾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至少还是一个可以有梦想的地方,而且不只可以做梦,还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二○一二年的时候,我就是坐在舞台底下哭的其中一个人,现在我还是相信民进党会是带领台湾社会走出困境的其中一个解答,可以陪着我们一起实现梦想。”

百年来,台湾人的叛逆、不服输、坚毅的性格,使得一代代的前人挺过无数艰难的时刻。台湾就是一个这样的“国家”,在每一个时代,每当台湾社会遇上艰难的时刻,都存在一群不愿屈服于现状的人跳出来改变社会,并且启发后代,传承这种态度与精神。 

前人的努力,使得我们拥有自由与民主,甚至成为新一代亚洲人积极追求的目标。台湾的民主早已是亚洲国家的典范,台湾更要当亚洲新价值的未来领导者。

为了民主,我们用在地希望让人民知道政治不是离人民很远的东西。为了民主,我们坚持用小额捐款让社会知道,政治的主体是人民,政治人物的决策不能被财团控制与挟持。

民进党失去政权之后,是透过小额募款,找回我们的支持者,在他们不离不弃的奥援中,重新站起来。 

有一次募款餐会,一张餐券一万元,当我一桌桌去敬水酒时,有一桌的人跟我说,他们那一桌其实坐了一百个人。因为他们一个人付不起一万块,就找了十个人凑了一万块,再派一个人来吃饭。

二○一二年“总统”大选的时候,我们依然使用小额募款的方式,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只小猪。当小猪的肚子剖开,常常都会发现纸条。有一张纸条让我印象最深刻,上面写着:“对不起,留了一些钱吃饭,只存了这些,没办法。” 

支持者愿意掏钱给你,就代表你感动他了,他对你还有期待。支持者给你的每一笔捐款,不论多少钱,都是一种托付、一种信任。我们的支持者就是这样,即使付不出一万块,甚至连吃饭都有问题,但是他们还是把仅有的信任和期待交付给我们。

有了这段过程,我特别知道一个政治人物能够立足,是来自于基层人民的支持,他们真心相信你能够带领台湾走出困境。每一笔捐款、每一张纸条、每一只小猪,都是人民的声音,背后是数不尽的吶喊。

因此,我便更坚信:民主,绝对是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所有人共同的语言。 

民主,让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可以开始说话,说出自己的心声跟看法,让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于是,经过对话,我们产生了更多不可动摇的价值。我们想要新的经济模式、重视在地经济,兼顾永续与公平的分配。我们要实现世代正义、改革政府效能、启动“国会”改革、推动转型正义、终结政治恶斗,我们要社会安定。

现在,我们就站在时代浪潮的浪头上,于是我提出了我的改革、我的计划,但是这些改革跟计划不可能靠我一个人来独力完成。

帝国大厦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楼,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盖一栋世界最高的大楼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整个社会都转动起来。当时有一位砌砖的工人被问及自己在做什么,他不是说自己在砌砖,而是说:“我在盖一栋世界最高的大楼。”帝国大厦不仅是人类社会不凡的成就,更是美国人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

“英派”,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派系、或一个政党,而是过去这几年我在这块土地上看见、感受、接触到的每一个认真砌砖,勇于做梦的人。我们需要一种不由自主展现的骄傲,一种我们正在完成一个伟大梦想的自信。 

台湾的未来,我不会袖手旁观。我会和许多民主的前辈一样,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没有徬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勇于承担。正如我在这一次参选“总统”的演说中所做的承诺:“我拼了命也要把那些眼泪转换成笑容。” 

最后,我要向那位敢于做梦、勇于实践的党工,还有全体台湾人民说:“在这个没有方向且混乱的时代,我们一起让自己成为答案。” 

就像《亮点》这首歌里面所唱的:“像雨水疼惜土地,一点一滴,拢是大家的奥援;每一颗跳动的心,都是这片土地,最美的亮点……”

以下为蔡英文脸书贴出的部分书摘:

从事政治工作之后,常有朋友建议我应该要“热情主动一点”,很多人觉得我的个性太沉静、太冷,缺乏渲染力。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是没有热情,对于人的种种伤痛,我有着跟别人一样多的感同身受。不过,我总是觉得政治领导人首要的责任是管理自己的情绪。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情绪经过媒体报导,会有更大的传染力。

社会大众会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从事公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这样严格的自我要求。然而,现在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想法,政治人物的热情必须用对地方,热情若能感染更多人来参与正确的事,我就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与心境。若打开自己能让世界因你而更好,那过于冷静反而是在逃避责任。

豁出去了!

二○一三年底,我应邀参加一场为天主教善牧基金会募款的爱心义卖活动,现场有两幅油画名作要拍卖。不过,因近年来经济不是很景气,相对地,企业对于义卖活动的反应也比较保守。

面对一个不是很热的场子,我应该怎么做?这是我那天在台上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可以回到过去那位冷静政务官的角色,我也可以拿出我的热情,在现场豁出去地为他们募得最高的金额。

我选择了后者。

我真是竭尽力气,使出看家本领来炒热场子,我希望有人给我面子而大力支持。不过,说来惭愧,事情并没有很顺利。我看到台下一张张面孔露着疑惑的表情,好像是他们从没有看过这样的蔡英文似的。也许是看到我卖力演出,最后总算有长虹建设董事长出了高价,让我顺利完成这个有意义的任务。

下了台,我想起台东郑汉文校长的一段话,他对于原住民文化的传承,有着深深的使命。他说,在教育界应该没有所谓缺乏热忱的老师,教育现场缺乏的是一个方向,或者周边缺乏一种热忱的感染氛围,“如果你的热忱散发出来,别人就会跟着热了,像体温一样。”

热情并不只是燃烧自己,而是相互照耀、相互感染,唯有这样的热情才能一直持续下去。(书摘部分文字有所调整)

责任编辑:冯雪
台湾 台湾政客 蔡英文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