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学苑》又出“伟论”,竟妄称内地背景校长将“赤化”学校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26 17:50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这几年屡屡散播“港独”言论、叫嚣“香港自决”的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近日又在其新一期刊物“再见香港”中发表“伟论”。

除了一贯的“港独”论述,还“妖魔化”香港学生内地实习计划,称之为“洗脑”。此外,《学苑》无限放大港大候任校长张翔的内地背景,企图制造“逢内地必反”的仇视眼光。

新一期《学苑》封面

妄称新校长将令港大“赤化”

去年2月,时任校长马斐森突然宣布已向港大请辞,12月15日,港大学校委会通过决议,任命张翔为香港大学第16任校长,预计于今年暑假前履新。两名校长的离职和接任都引发舆论极大关注。

在一篇题为《马非心所爱 张长驱直进——回顾马斐森四年风波》的文章里,作者评论张翔:“身为首位在中国內地土生土长和接受教育的港大校长,张的背景难免令师生以至外界忧虑港大会否被‘赤化’”

文章引述消息称,张翔倡议港大要“面向內地”,应主动向国家争取更多科研资助,其亲内地立场引起广大师生关注。又声称有报道指出,校长物色委员会原先有4名人选,“但在中国内地布满人脉的张翔获校委会主席李国章力撑。

港大候任校长张翔  图自香港大学官网

据了解,张翔于南京大学取得物理系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微纳米工程学、光子学、快速成型技术、生物微机电技术等。其研发出的纳米隐形材料,曾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然而在《学苑》的文章里,作者称外界对张翔所知甚少,又说他行政经验不足。至于引发国际关注的纳米隐形材料,则被作者形容为“发明距离面世仍有一段时间,成功与否有待后世评价”。断定张翔“不被众人看好”。

对于港大前校长马斐森,作者则称其“遗留无数烂摊子”、“变节事迹罄竹难书”、“从万民拥戴到过街老鼠”。

港大前校长马斐森  图自港媒

马斐森曾因在非法“占中”期间探望学生,在港大支持度急升。其后,因在港大校委会风波中与学生立场不同,且反对学生暴力冲击行为,被作者批评“同流合污”、“出卖学生”、“软弱无能”。

在文章中,马斐森“令人咋舌”的行为还包括:对前学生会会长冯敬恩被捕(观察者网注:在围堵港大校委会事件中,多名滋事学生暴力冲击与禁锢校委,过程中更有校委因此受伤及不适,冯敬恩作为主要参与者,早前被法院裁定“在公共地方扰乱秩序行为”罪名成立)、学生梁天琦被剥夺香港立法会参选权人大释法等事“视作不见”。

2016年1月,港大学生围堵冲击校委会  图自港媒

内地实习成“洗脑”?教育业者批“胡说八道”

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则妄称香港学生的“国情交流团”和“内地实习计划”是“统战”,称前去参加的香港青年是被利益所诱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对《学苑》的“伟论”表示难以苟同。就文章对香港学界推行内地实习与交流工作的评论,黄锦良更是直斥“胡说八道”,指《学苑》对教育界的工作毫无认知。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

黄锦良说,“在专业角度而言,内地交流能为内地与香港教师建构交流平台,互相分享与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则可透过交流互相认识,了解彼此文化”,所谓“洗脑”之说根本是不着边际

至于文章对马斐森与张翔的评论,黄锦良也认为有欠客观,“难道校长眼见学生做错事都要盲目支持?”他强调,身为一校之长,需权衡学生以至社会大众对学校的期望,不可能只照顾学生一方,而且事件中学生是有做错,理应予以指正。

批评《学苑》以中国内地“土生土长”标签张翔,强调对方尚未上任已作批评是有欠公允,让人难以接受。

变了“画风”的《学苑》

《学苑》是港大学生会官方编辑委员会出版的同名刊物,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那时作为其前身的《Undergrad》以英文刊物形式不定期出版,主要报道学生活动。1959年,以中文出版《大学生》(即Undergrad中译),后改名为《学苑》并延续至今。

如今,一提到《学苑》,人们就会把它和“本土”、“港独”联系在一起。但回顾当年,《学苑》让人联想到的却更多是心系国家社会、捍卫民族尊严。

在60年代,港英政府以英文作为香港唯一的官方语文,《学苑》牵头提出中文应与英文并列为官方语文,燃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文运动;70年代,《学苑》在“保卫钓鱼岛“、“反殖民”、“反贪污”等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0年代,更是号召学生以血成书,抗议日本文部省篡改南京大屠杀史实。

这几年,《学苑》的“画风”变了,如同港大学生会一样,被“港独”、“本土”骑劫。

例如2014年9月,编著出版《香港民族论》一书,在其中大谈所谓“城邦”、“自决”、“香港民族”。2017年4月,《香港新文学运动指引刍议》一文中,作者声称要把香港文学从中国文学中分开,把香港人所说语言“正名为‘香港话’”、把“广东歌正名为‘香港歌’”。

《学苑》内容截图

引发最大争议的是2016年3月,《学苑》的一篇文章指出,香港在2047年将面对“二次前途问题”,并就届时的香港提出3个诉求,包括所谓“使香港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建立民主政府”等。相关内容受到包括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内的各界人士痛批

梁振英在2015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及《学苑》的名字,批评该刊物为香港“寻找一条自立自决的出路”的主张。当时他在施政报告中说:“对《学苑》和其他学生,包括占中的学生领袖的错误主张,我们不能不警惕。我们并要求与学运领袖有密切关系的政界人士劝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恺雯
香港大学 港大 校长 港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