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杰:中国军队亮相红场,不只是捧场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09 13:32

龙杰

龙杰作者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军队受俄罗斯之邀将参加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中国派出了由112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组成的方队。阅兵典礼的公共性和庄重性,使其成为具有极强政治隐喻的仪式。各主体围绕该仪式的表演折射出了国际关系中的纵横捭阖。观察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有很多,本文主要关注中俄关系和中国外交政策。

先从胜利日阅兵的东道主说起。一般来说,十周年是大庆。如果大家对65周年阅兵有些印象,或许会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俄罗斯邀请美、英、法和波兰军队参加了当年的阅兵。而今年70周年大庆,这些国家的军人却未出现在红场受阅军队之列。这当然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在乌克兰危机后极度恶化的结果。西方国家的这种“不给面子”实际上是在外交上孤立俄罗斯。

而且,作为俄罗斯重要盟友的白俄此前也表示,因为要参加本国同一天的阅兵而不能在5月9日那一天前往红场观礼。据俄媒分析,明斯克此举或是因为:第一,白俄11月15日将举行总统大选,卢卡申科必须在即将到来的政治竞争中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受到欧盟及美国经济援助承诺的诱惑,希望为白俄发展获得西方贷款。确实可能存在上述两种情况,但更可能的是,明斯克以此为砝码向莫斯科提要求。这类情形已有不止一次的先例。此后,莫斯科称“暂未获得相关消息”,这或许是在给双方预留对话和互动的余地。

中国军队受俄罗斯之邀将参加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对此,当然可以作出如下分析:这在双边层面意味着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和相互协作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国际政治层面则是因为,美国(西方)对中俄两国的压力,使中、俄、美(西方)这个战略三角中的中国和俄罗斯走近了。

但是,在无论“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是“自家兄弟”都不到场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唯一出席者,就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了。说白了,就是在关键时刻给俄罗斯撑了场子,壮了声势。

俄罗斯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第二次彩排,中国112人方阵参加此次阅兵彩排

看出这一点的人不少,不免生出一些牢骚,认为中国实在不该如此襄助于这个世界上没人搭理的北极熊。接着气贯长虹般地痛陈俄罗斯这一恶邻曾戕害我泱泱中华:侵我领土,祸我东北,在困难时期逼债,如果篇幅允许展开,诸如此类的话大概可以汇成一大册,其中既有铁一般的事实、翔实的数据,还有当事人动人情愫的回忆。

这种情绪爆发的情形同去年底俄罗斯遭受经济危机,王毅表示“中方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助俄度困”时的民众反应一样。这种情绪在民众的弥漫当真是不可小视。《20年来俄罗斯对中国使了哪些坏?》《中国,你凭什么去救那个恶邻俄罗斯?》等文章就是利用民众的这种情绪而走红。

在部分人群中,这种情绪已蔚然成势。必须看到,它有时会蒙蔽人们的眼睛,使人们无法做出基本的客观判断。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在不久前,那篇风靡九州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设计秋裤使中国人失去耐寒力的妙文,是怎样轻而易举地让一批又一批的鱼儿咬了钓钩。

公众号“左思右想”上一篇名为《为俄罗斯声辩》的文章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作者在文末自设一问:“有时候会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会凭借一些未经审视的历史事实,对邻国做出不加思索的判断呢?而如果是下意识地觉得邻国越弱越好,我觉得这个多少还是上世纪的国际间零和博弈的思维。”

本文冒昧尝试针对作者纳闷的问题提供一个思路。或许,人们之所以会凭借一些未经审视的历史事实,对邻国做出不加思索的判断,是因为随着国内民族主义的勃兴,“受害”已经成为民众认识中国与一些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结构。如柯尔律治认为的那样,对于事物的认识,我们所获取的正是自己所赋予事物的。实际上,不仅对未经审视的历史做出不假思索的判断,而且即便在对事实进行了审视之后,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无意识地删改、遗漏。

其实作者《为俄罗斯声辩》已经谈到了“受害”这一点。他认为,受中苏交恶时期“把外交政策和国内宣传混在一起的做法”影响,“我们的历史课本从那时起就有意无意地强调俄国对中国的蚕食”,这导致民众产生了受害情绪。不过,作者并未就此深挖。

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格里斯谈道,中国人的“屈辱叙事”确定了今天中国人和西方打交道的框架。(见其《浅析中国民族主义:历史、人民和情感》一文)事实的确如此,作为一个重要考点,顺利通过中考的人都能清楚将中国近代史的性质说出来:中国近代史是一步屈辱史、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抗争史。这样的叙述旨在确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合法性。

在这样的叙事中,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在这些条约当中,中国被迫赔款;被迫割地;被迫让外国人在条约港口定居。所有这些单方面的让步至今仍被看成是丧权辱国的表现。而当民族主义高涨的时候,二者的共鸣使这种受害情绪就更为明显了。

今天,随着国力的不断发展,在恢复历史荣光——官方提出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感召下,更要提防这种受害情绪的爆发,以免其进而影响民众对历史、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本文的意旨并不在于批评这种情绪,相反,通过考察,反而对这种情绪报以理解。无论如何,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出发点还应是国家利益,但对国际利益的评估则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顺着这个话头说回中国参加俄罗斯阅兵的话,就应该认识到,为俄罗斯捧场只不过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其另一方面则是,这对于中国而言也是有利的。大家知道,日本一直在侵华历史问题上冥顽不灵、开历史倒车,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在二战秩序层面来谈,会给日本造成压力,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国在该问题上的对日攻势。

但是中国在二战问题上话语建构能力一直很弱。例如,犹太人把纳粹屠杀建构成了全世界的集体记忆,而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则没有达到这种范围。鉴于这种较弱的话语建构能力,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至今没有得到相应书写。这是中国第一次受邀派兵出席反法西斯战争阅兵,换言之,此前从未派兵出席过。

因此,这次受邀出兵参阅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增强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地位的一个重要机会。不但如此,中国还将邀请俄罗斯军队参加北京的庆典活动。从这里,不仅要看到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形成的政治呼应,还应该看到中国关于二战及战后秩序叙述加强话语建构的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为俄罗斯捧场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走到舞台中央的机会。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在篇尾要申明的是,本文的立场绝不是支持毫无原则地高颂中俄双边关系,无论任何时候,从本国国家实际利益出发来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都是应循之理、必守之道。因此,对于此类说法也须持谨慎态度。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宁说“俄罗斯和中国将建立一个从上海到圣彼得堡的大亚洲,取代从里斯本到远东的大欧洲”。翻检一下特氏以前的公开言论,会发现此君的战略思想基本上可被划到俄罗斯的“向西看”谱系,所以,这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不免让人觉得有点诡异。退一万步讲,特氏此语确系发自肺腑,也绝不能草率地下“俄罗斯外交已经向东”这样的判词。不管怎么说,避免被俄罗斯人绑在对抗西方的战车上是相对较为冷静和理智的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反法西斯 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阅兵 俄罗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