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科多:明星补课教师 他们正是香港英式教育的最佳产品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0-10 19:34

龙科多

龙科多作者

媒体专栏作者、行业观察者

1935年,冯友兰到牛津、剑桥,发现英国大学“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训练学生怎样生活,生活包括玩耍,明显一点说,就是教学生怎样享福。这是封建贵族传下来的风气。”(《三松堂自序》)80年后,BBC记录了到英国支教的中国中学教师的课堂遭遇,似乎印证了冯友兰对英式教育“享福”的观察。而最近,香港知名补习社开出8500万港元的年薪招募补课教师,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所谓的英式教育没在香港生根,开花结果的反而是应试教育。

香港实行小学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一或两年、大学三年的英式教育制度。香港的大学基本采用英式教学体系,全英文教学。学生的会考成绩,可用以进入与英国教育体系互认的所有国家的大学。英国人留下了制度,却改变不了亚洲人的文化。

英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有很大不同,英式教育到底是冯友兰说的那样“教享福”,还是如中国教师所说本质上也是“考试工厂”,姑且不论,根据香港人自己的经验总结,英式教育注重训练冯友兰所说的“怎样生活”,或者“怎样生存”。一位香港市民最近在大公网刊文题目就是《英式教育》,文中说,美式教育注重启发,英式教育以严格为特点,较善于培养医生、律师等专才,这些专才谋生没问题,但挣的是辛苦钱,没一个像库克、扎克伯格那样善于创新,甚至连中国的马云、马化腾也比不上。“你举个英国IT名人的例子来听听!”

但如今的香港学生,所忙于的不是享福,而是补课。

在香港高速公路旁耸立的广告牌和商场的外墙上,明星家教的广告比比皆是。当地的名师们几乎都是年轻人,魅力四射,而且身着流行明星们穿着的设计师品牌时装。很多补习天王都拥有其自己的音乐录影带,甚至文件袋和便利贴这类衍生产品。这次获高薪挖角的林溢欣,是星级中文科导师。与内地的补课教师不同,他要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吸引粉丝,要同乐队合作,翻唱K歌拍MV。

香港补习教师广告:一张身着红色鸡尾酒裙的露腿照

补习社的营销和内地的新东方类似,香港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表示,“我曾听说过一些‘补习天王’告诉学生,只要他们记住50个精选的单词,就能在英语考试中脱颖而出。但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噱头。”

有这样的补习教师,你想不想上辅导班?

香港补习介绍中心琳琅满目的挂牌

高薪在香港补习界并非新闻。2006年,一位香港补习明星因为违约官司,被现代教育和英皇教育两所大型补习社追讨近3500万港元,令人瞠目。

香港的补习产业庞大,2012年教育学院的调查便指出,逾半的中三学生都有补习,到了中六,比例更升至72%。香港学生一年的补习开支,达到数十亿元。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三的香港高三学生都或多或少接受校外补习服务。不过,这也是亚洲人的传统。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称,韩国90%的小学学生和中国74%的小学学生都参加过私人补习班。韩国政府甚至一直努力抑制私营教育市场的发展,也难以见效。

补习风潮的幕后推手似乎是竞争激烈的大学入学机制。香港的公立大学系统仅可容纳约18%的当地高中毕业生,而这一数字在近20年中没有什么变化。尽管之后连同自资学位、到海外留学等,已有超过4成的学生可以成为大学生,甚至其他大批学生可修读副学士成为大专生。可是,大家所追求的,早已不是只取得大专学位般简单,而要争相抢入名校。

相对来说,内地的名校入学虽然也竞争激烈,但由于实行教育普及,大学入学率远高于香港,名义上,公立编制教师也禁止补课。从学生在补习上的人均花费来看,香港、韩国都远高于内地。

表面上,英式教育在香港遇到了水土不服,但就教育目标来说,却是达到了“训练怎样生活”。一个段子很能反映问题:香港某大学教授指责,香港的大学商业气息太浓,校园里搭讪,十有五六是会计金融法律的;餐厅电子屏都是全球股指、外汇牌价。他认为这太浮躁,不及清华北大有文化,对比就是:在清华你每次进校门,保安只问你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极具文化内涵!

同别的中产阶级一样,香港的补课教师挣辛苦钱,工作时间长,收入差距大,竞争异常残酷,要面对缺乏社会保障的风险。

而这些专才谋生的明星家教,可能正是香港的英式教育培养的最佳产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宙斯
香港 老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