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全球鹰”计划停摆 台军方否认称“已达规划目的”

来源:环球时报等

2013-12-23 11:00

据台湾《联合晚报》22日报道,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在最近5年耗资近30亿元新台币,执行为台空军研发战略无人侦察机的“长征计划”,但因无法满足台空军作战要求而无法量产,这实际上也宣告了该计划的失败。对此台“国防部”22日晚间发布新闻稿称,媒体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中科院”研发各型无人机,各项武器研发“都按相关核定计划进度执行”,没有“浪费公帑的问题”。

随着大陆空军新型预警机、战斗机的陆续服役,且数据链、先进防空雷达及自动化指挥系统也在飞速进步,台湾空军在数、质量同大陆相比都处于劣势。加上无人机技术与巡航导弹技术部分相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决定重点研制无人机,一方面避免战斗机与大陆正面遭遇,同时降低作战成本,也为未来研发先进巡航导弹奠定基础。

台“中科院”研制无人机的图谱

报道称,“长征计划”是台湾“中科院”应台空军要求,于2009年开始研制的无人侦察机,原计划整个项目于年底完成。但台湾空军屡次修改项目需求,从计划最初要求飞机类似于MQ-9“死神”无人攻击机,到后对变更为“长征”机必须集“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的功能于一身,同时具备攻击与侦察能力,可前往大陆江西与广东沿岸一线的军用机场执行侦察任务,而这超出了“中科院”的能力范围。

疑似“长征”无人机模型

虽然台湾近年在无人机领域投入很大,“中科院”投入的研发预算至少已超60亿元新台币,研发出各式固定翼型、旋翼型中小型无人机,台湾还欲耗资8亿元打造专攻先进无人机发动机的“迎曦计划”,甚至台湾成功大学航天系教授萧飞宾曾经号称台湾“无人飞机技术和美国差不多,只比美国空军差一点”,他还说”只要经费够,无人飞机想飞多远,就能飞多远”。

但台湾的无人机研制实力依旧薄弱。虽然台湾在结构简单的无人机领域有所建树,但军用无人机的研制依然有着较多问题。目前已经服役台军的台湾最大无人机“锐鸢”(原名“中翔2号”)技术尚不稳定,服役数量也有限;而2000年开始研制的台湾“中翔3号”无人机在2012年曾经发生过坠海事故,由于对无人机的控制能力有限,坠海后“中翔3号”的研制单位和台军没有去主动寻找,最后被一名正在捕鱼的台湾渔民发现,才得以回收飞机残骸。

台军“锐鹫”无人机,原名“中翔2号”

具体到“长征”机,它也没有达到台湾军队最近一次的项目需求。目前台湾无人机研制,在地面控制系统方面仍有瓶颈尚未克服,“中科院”方面也表示无法在这么远的距离有效操控,续航力也有限。台湾“国防大学”解放军研究所副教授张竞表示,台湾研制近海侦察型无人机是可行的,但因为没有研制卫星导控等接口设备的能力,要用无人机做远程侦察甚至攻击之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以目前的情况看,“长征”计划要继续执行下去已经非常困难,这也引发了部分台湾民意代表的不满。国民党“立委”林郁方说,若台军白白浪费30亿元新台币,却不采用研发出来的军品,这已经形同弊案。且空军为何屡次修改作战需求,空军是否高估了“中科院”的科研能力,当中是否有隐情,因此“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虽然能力有限,但台湾方面未放弃争取台湾军方继续投资无人机。图为台科研部门推出了新型无人攻击机构想模型

尽管如此,《联合晚报》称“中科院”并未放弃争取台湾军方继续投资无人机的努力,还推出了采用飞翼布局,配备导弹舱设计的无人攻击机构想。台“国防部”22日晚也发布新闻稿称媒体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中科院”遵循防务自主目标研发各型无人机,各项武器研发“都按相关核定计划进度执行”。

台湾“国防部”称,任何的武器研发都会有风险存在,但“长征计划”经过5年的人力、物力投入,确实已突破许多的关键性技术,也“已达到台军当时拟定计划的需求”,对台湾未来研发新式武器也有一定的帮助,“绝对没有浪费公帑的问题”。

责任编辑:靖恒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欧洲战略自主正触底反弹,对华合作能更好认清方向”

习近平抵达贝尔格莱德,塞空军战机为专机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