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第一炮丰岛海战120周年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24 19:42

今天(2014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的第一炮丰岛海战爆发120周年。120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27年),丰岛海战爆发(日方称:豊岛冲海戦(ほうとうおきかいせん))。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一次遭遇战,也是中日双方第一次海战,中方惨败,日本军舰在追击过程中将清军运兵船高升号击沉,船上七百余名官兵遇难。同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丰岛海战被打响了甲午战争的第一炮。

丰岛海战中,日本“浪速”号巡洋舰击沉中国雇佣的英国运兵船“高升”号(绘画作品)

背景

日本明治政府自19世纪70年代起,组建近代化军队,侵犯中国台湾,吞并琉球群岛,并伺机侵略朝鲜和进一步侵犯中国。1894年5月,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

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训练舰“威远”,炮舰“操江”(运送武器物资),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艘雇佣的英国轮船赴朝。

开端

清政府海军“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7月23日抵达朝鲜牙山,掩护运送清军的运兵船在牙山登陆后,25日拂晓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三艘日本军舰,这三艘军舰以高航速、高射速为技术特征。

根据日本《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描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在前一日(7月24日)下午离开主力舰队,并计划在7月25日清晨,在丰岛海面与通报舰“八重山”舰及旧式巡洋舰“武藏”舰会合。但是并没有如期发现上述二舰。在搜索二舰的时候,约上午6时间许,发现了两缕烟柱,即从牙山归航的“济远”舰和“广乙”舰。第一游击队加大航速向二舰接近。

清北洋水师“济远”号巡洋舰

清政府海军国产巡洋舰“广乙”号

 

 

英国轮船“高升”号

交战

7月25日7时20分许,第一游击队与“济远”和“广乙”两舰互相发现,双方即时下达战斗准备命令。第一游击队航行于狭水道,于战斗不利,便南下诱敌至宽阔水面。7时45分许,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日方称在双方距离3000米时,“济远”舰首先开炮)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尤其是射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济远”号开战几分钟后即开始向西逃跑。

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冲入日本舰队中,利用硝烟和薄雾掩护,企图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在“秋津洲”舰、“浪速”舰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受重伤,船身倾斜,人员伤亡惨重。于是向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日本帝国海军“吉野”号巡洋舰

“济远”舰伤亡惨重,大副沈寿昌在舰桥上被日军击中,脑浆迸裂、染红管带方伯谦衣服,二副柯建章腹部也遭日军炮弹贯穿。

8时10分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舰、“浪速”舰穷追“济远”舰不舍。8时30分,“济远”舰降下龙旗,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高升”号当时是由英国船长T. R. 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许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顾问和船员。“济远”舰却不顾本身护航运兵船的命令,抛下“高升”号轮船继续逃跑,仅以尾炮攻击“吉野”舰。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中留下“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吉野”舰独自追击“济远”舰。

12时38分,“吉野”舰渐次逼近“济远”。“济远”发尾炮三发炮弹命中,“吉野”受创转舵撤走。

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锚”。之后由“浪速”舰派出军官登船检查,命令“高升”号跟随“浪速”行驶,意在俘虏“高升”号。英国船长T. R. Galsworthy抗议后表示服从。之后“浪速”舰再次命令“高升”号立刻跟随其行驶。“高升”号上的清军官兵发觉并阻止了英国船员的行动,并愤怒地宣布誓死不降。

之后,清军官兵将英方船长T. R. Galsworthy看守了起来。船长T. R. Galsworthy要求发信号再与“浪速”舰交涉,内容是以未知宣战为名,争取将船驶回大连或旅顺。“浪速”舰再次派员交涉,但不接受“高升”号提出的要求。交涉结束后,“浪速”舰发出“船员离舰”的警告。清军官兵不允许任何人离开“高升”号。船长T. R. Galsworthy要求“浪速”舰再派出小船。“浪速”舰予以拒绝,并且升起代表攻击的红旗。英国船长和其他西方人士随即跳船。清军认为洋员系临阵脱逃,开枪射击船员。日军对“高升”号开炮,清军步兵以手中各类武器还击。

13时,“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此时西方船员与清军官兵多数落水,日军以机枪向落水人群扫射。船上所载清军义胜前营300人、通永练军左营500人、亲兵前营炮队100人、北塘水雷营35人,分别由吴炳文、骆佩德、许天才、张砚田管带,除200余人获救外其余全部遇难。英国船长T. R. Galsworthy和两位西方船员被日方挽救。德国顾问冯-汉纳根少校游到岸边。

14时,“操江”舰被“秋津洲”舰俘虏。

结果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并篡改海战时间,掩盖事实。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但实际上“吉野”号并未遭受重大损伤。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为掩盖其“不宣而战”的行径并寻找法理依据,日本方面在各种记录中都宣称清军军舰首先开炮挑战。清廷认为正式宣战之前则不为开战状态,应遵循“国际法”中关于中立国船只保护的规定,因此雇佣英国船只运送军队,以求得法理上的保护。而日本方面强词夺理称既然爆发军事冲突,即适用“战时国际法”,而且“高升”号运载的是交战国的军队,属于敌对行为,所以不应作为中立国船对待,解释其海军对高升轮的处理方式。

交战双方兵力:

中国:清帝国北洋水师

“济远”号穹甲巡洋舰排水量2,355吨,长72米,吃水最深4.6米。动力为四座锅炉,两部蒸汽机,双轴推进,2800匹马力,航速15节。武器装备为210毫米炮1门、150毫米炮1门、47毫米多管速射炮2门、37毫米单管速射炮9门、381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载有两艘鱼雷艇。装甲防护:穹甲101.6毫米,舰桥38.1毫米,炮塔355.6毫米。

“广乙”号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全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动力为1座圆式燃煤锅炉、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机,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6.5节;该舰还可使用风帆辅助动力,主匡面积78.89平方米,风帆面积51.55平方米;广乙舰排水量1000吨,战斗编制110人,管带为守备衔。装备克虏伯120mm炮3门(甲午战争前更换为江南制造局制造的120mm速射炮);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

炮舰“操江”运送武器物资,租用英国商船“高升”运送清军官兵。

日本: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

吉野(よしの)号防护巡洋舰,1892年9月30日完工,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日本帝国海军最先进的防护巡洋舰。命名取自日本四国地区名胜“吉野川”。排水量4216吨,全长109.73m,吃水5.18米,燃煤锅炉12台;往复式蒸气机2台,功率15900马力。最大航速22.5节,武器装备152cm单装炮4门,120mm单装炮8门,47毫米单装炮22门,356mm水上鱼雷发射管5具。装甲防护:甲板水平部45毫米,甲板倾斜部115毫米,防盾115毫米。

日本帝国海军“浪速”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秋津洲”号巡洋舰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排水量3709吨,长91.4米,宽14.1米,吃水5.8米。装备2座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双轴推进,功率7604马力,航速18节。编制357人。武器装备: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150mm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 360mm鱼雷发射管4具。装甲防护:甲板厚50-75mm,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mm,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mm。

“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排水量3100吨,长91.7米,吃水5.32米。动力:2座水平式三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6台燃煤锅炉,8400马力,航 速:19节。武器装备: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6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20毫米L/40速射炮,8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4座5联装8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水上356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装甲防护:甲板75mm,炮盾115mm。

责任编辑:朱海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