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新型信息集成指挥方仓曝光:可以指挥到单车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21 11:25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我军最早的两支快速反应部队之一的“猛虎师”,如今已经换装了新锐的08系列车族,转型成信息化中型合成旅,而该旅目前已经装备了新型的信息化指挥方仓,实现了“旅长一键指挥到单车”的指挥控制能力。11月21日的解放军报关注了81集团军某旅换装新型集成指挥方仓一事。
该旅列装的指挥方仓 图源:中国军网
军报在报道中介绍称:
信息高度集成的新型指挥方舱,改变了原有的作战指挥面貌。“205,前方树林有‘敌’迫击炮阵地,歼灭……”演练中,笔者在旅指挥方舱内看到,作训参谋李东鹏将指令直接传达给前沿的某合成营装甲突击车连254车车长荆坤。
与此同时,通信综合席参谋田耘丰与友邻单位密切进行信息共享,为空地火力协同提供信息支撑。“指挥信息链路不仅通联更顺畅,还实现了扁平化、跨兵种对接。”走出指挥方舱,田耘丰这样说道。
这一报道细节,证实了新一代的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已经普及到基层,指挥员可以直接从旅指挥所内向单车下达战斗指令。
该旅装备的11式突击战车,具有极强的信息化能力,能够实时更新敌我位置,并且车长可以选择上传进攻路径 图源:八一军号
军报认为,随着该旅80%的指挥终端完成装甲化和方仓化,该旅的协同作战已经由原来的事先制定计划变成系统化的战场即时应变,部队战斗力明显提升。
这一升级也改变了指挥所内的指挥状态:
这天,天还没亮,炮兵营某连副连长高海武就打开炮兵指挥终端,接收气象、地形等作战数据,组织实施首轮炮火打击。“这是作战地域的气温、海拔……”高海武指着屏幕说,这些数据都来自上级指挥方舱,通过方舱统一收集归纳,再下发到作战分队,实现了作战信息集成共享。
“这种便捷的信息共享,以前想都不敢想。”合成四营营长韩涛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刚参军入伍时,参加炮兵演习,副连长在阵地上等了整整2个小时,直到开炮都没接收到气象数据。最终,由于参数误差,未能命中目标。
该旅作战指挥方舱内,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综合等指挥席位上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大屏幕上多个目标信息不断刷新。气象方舱、雷达方舱不断把最新的气象信息、目标信息传输至指挥方舱,指挥所统一处理后,瞬间便可分发到各作战分队。
目前我军的新曝光的信息化指挥方仓十分先进,完成了“指挥,通讯,雷达气象”等多个方仓,同时按照局域网划分了各个指挥单元,其效能已经达到外军同级别方仓的先进水平。
我军合成旅炮兵营目标保障连装备有气象方仓和雷达方仓,PLL-09具有捷联惯导系统和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快速接受来自炮兵营目标保障连的信息 图源:军网英文
此前,我军的战场指挥装备再过去数十年中已经有了多次升级,根据军报介绍,
上世纪90年代,部队配发某新型轮式装甲装备,为提升指挥效能,该部自行组建了一批可移动的集成方舱。“说是集成方舱,其实就是在卡车里装上几台电脑,指挥员在卡车里接收信息、下发指令。”叶和平说,这种方式只能完成最简单的信息一对一采集传输,对散点多面的作战信息需求则无能为力。
1987年的该旅野战指挥部,彼时的猛虎师还在使用1比50000的地图,用等高线,表格和无线电来指挥全师
2006年,济南军区某部装备的指挥方仓,具有浓厚的DIY感
正如文中所写,该部队列装该信息方仓之前虽然有老式的指挥方仓,但是该型指挥方仓集成程度底下,并不利于信息化时代快速反应的要求。该方仓可以大大缩短指挥员的决策时间,从而将战斗效能提高数倍。
举个例子:在某次战斗中,该旅炮兵营轮式自行火炮被击伤,随后需要师修理营的八轮维修车进行维修。由于两个单位距离较远,该旅旅长如果想要协调炮兵与后勤的联系,那么他首先要通过通讯单位联系炮兵和维修车,而指挥员在此时必须手动将炮兵单位和维修单位的通信网络从旅指挥网络调到后勤网络,以避免维修车和受损炮兵车之间有关确定位置的繁复无线对话影响指挥。
济南军区时代,济南军区某旅指挥员在装甲指挥车内指挥战斗
而后勤网络此时会夹杂很多来自其他单位的信息,比如后勤弹药的供应,人员去留,维修状况以及,这使得旅长如果要指挥下一次炮兵战斗,旅长和炮兵营的参谋必须从繁多的信息之中挑选出维修营和炮兵营的信息才能进行决策,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也占用了指挥员宝贵的精力。
但是在列装集成指挥方仓以后,相应的对话可以在通信综合方仓的局域网内完成,新的电脑和接收机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收集,指挥系统也可以自动分类各个数据,让受损车辆与维修单位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同时,新的北斗系统和通讯方仓数据分发让维修不再需要繁琐的“你在哪儿”对话。在完成维修后,通信综合方仓的参谋可以及时将实时信息利用电脑整理后上传到数据链和指挥方仓内部,将新的维修情况态势告诉指挥员。从而帮助指挥员进行决策。
在一场战斗中,对于指挥员来讲,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敌人在哪儿?我们在哪儿?该如何消灭敌人。的在列装该型方仓以后,以往困扰指挥员三大问题得到一个答案。以前折腾指挥员几个小时的维修工作,如今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这背后带来的是几十倍的效能增长,也是“合成化”陆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