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新一代隐身护卫舰下水 命名为熊野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1-19 14:12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11月19日中午,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30FFM)首次举行下水和命名仪式。在命名仪式上,这艘新型隐身护卫舰被命名为“熊野”号(FFM-2)。

“熊野”号是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二号舰,该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3900吨,满载排水量5500吨,航速达30节。该舰采用了隐身技术,一体式桅杆等先进技术,装备有127毫米舰炮、反水雷任务舱,预留了垂发装置安装位置,具有较强的多用途能力。

30FFM一号、二号舰几乎同时开造,但三菱重工承建的一号舰此前动力系统出现调试安装问题,建造进度大幅落后于二号舰。最终导致二号舰反而首先下水命名。

日本共计划建造22艘新型多用途护卫舰,“熊野”号预计于2022年服役。

日本新一代隐身护卫舰二号舰被命名为“熊野”(くまの) 图源:日本海事新闻写真部

据日本海事新闻11月19日报道,经过一年的紧张建造,11月19日,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在三井玉野造船厂举行下水和命名仪式。在命名仪式上,这艘护卫舰被命名为“熊野”号(くまの)。

本次下水的“熊野”号是为日本自主设计的“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二号舰,于2019年10月30日开工。“熊野”号的名字来源于自流经日本奈良县、和歌山县、三重县的熊野川。根据日本海自的命名规则,本级护卫舰都将以河流命名。

日本历史上有多艘军舰被命名为“熊野”号。在二战时期,“熊野”是最上级重巡洋舰的四号舰,该舰于1934年4月5日在川崎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36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战沉。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筑后”级护航护卫舰也被命名为“熊野”号(DE-224)。

“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全长133米,宽16.3米,标准排水量3900吨,满载排水量5500吨,装备有一具英国罗·罗MT-30燃气轮机和两具德国曼恩12V2833D中速柴油机,航速最高可达30节。

在武器方面,该舰装备有127毫米舰炮、两组四联装17式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可变深度拖曳声呐等设备。具有较强的对空、对海、对潜作战能力。作为多用途护卫舰,新型护卫舰还创新性的装备有反水雷任务模块,可以进行反水雷作战。目前,该舰仅在前甲板预留了垂发装置安装位置。在海自规划中,FFM将在前甲板安装16单元垂发装置。

美国海事新闻网(Naval news)在9月份的报道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多用途护卫舰是为多任务而设计的,该型护卫舰不仅将取代目前负责海防和扫雷任务的老旧舰艇,还将主要执行在日本周围的水域巡逻任务。新型护卫舰大量服役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舰总数将增加。

海自介绍称,该舰的船员人数只有“朝日”级驱逐舰的一半,约为90人,造价也只有普通驱逐舰的三分之二,约为460亿日元(约合30亿人民币)。

日本下一代隐身护卫舰二号舰“熊野”号下水照片,其反舰导弹隐藏在舰舯舷墙 图源:日本海事新闻写真部

日本海自计划采购22艘新型护卫舰,首批建造两艘。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负责一号舰,三井E&S造船的玉野造船厂负责二号舰。两舰开工日期仅相差一天。一号舰动力系统在调试安装阶段出现问题,导致工期大幅延误,以致二号舰反而先下水命名。

201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平成26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多用途舰艇,替换目前仍在服役的“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和“隼”级导弹艇,在未来作为海自地方队的主力舰艇。

日本在该型护卫舰的舰种划分上,舍弃了“护航驱逐舰”(DE)这一划分,首次启用“FFM-多用途护卫舰”这一舰种划分(日语称多機能護衛艦)。2018年,日本将下一代护卫舰命名为“3900吨型护卫舰”,又称“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2018年11月,日本防卫省正式下达了首批“平成30年度多用途护卫舰”的订单。

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下一代护卫舰,该型护卫舰采用了隐身构型、隐身材料、一体化桅杆等诸多先进技术。30FFM吸波材料的技术来源于日本“心神”战斗机项目。在三菱重工对新型护卫舰的宣传片中,有新型护卫舰折射歼-20发射的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的的动画片段。

新型护卫舰折射歼-20发射的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 图源:美国海事新闻网

“熊野”号在下水后,将进行舾装和各种试验,预计于2022年3月服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世纯
日本 日本海上自卫队 日本护卫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